員工職業精神25(3 / 3)

兩人在森林中艱難跋涉,他們互相鼓勵、互相安慰。十多天過去了,仍未與部隊聯係上。這一天,他們打死了一隻鹿,依靠鹿肉又艱難度過了幾天。可也許是戰爭使動物四散奔逃或被殺光,這以後他們再也沒看到過任何動物。他們僅剩下的一點鹿肉,背在年輕戰士的身上。這一天,他們在森林中又一次與敵人相遇,經過再一次激戰,他們巧妙地避開了敵人。

就在自以為已經安全時,隻聽一聲槍響,走在前麵的年輕戰士中了一槍——幸虧傷在肩膀上!後麵的士兵惶恐地跑了過來。他害怕得語無倫次,抱著戰友的身體淚流不止,並趕快把自己的襯衣撕下包紮戰友的傷口。

晚上,未受傷的士兵一直念叨著母親的名字,兩眼直勾勾的。他們都以為他們熬不過這一關了,盡管饑餓難忍,可他們誰也沒動身邊的鹿肉。天知道他們是怎麼過的那一夜。第二天,部隊救出了他們。

事隔30年,那位受傷的戰士安德森說:“我知道誰開的那一槍,他就是我的戰友。當他抱住我時,我碰到他發熱的槍管。我怎麼也不明白,他為什麼對我開槍。但當晚我就寬容了他。我知道他想獨吞我身上的鹿肉,我也知道他想為了他的母親而活下來。此後30年,我假裝根本不知道此事,也從不提及。戰爭太殘酷了,他母親還是沒有等到他回來,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那一天,他跪下來,請求我原諒他,我沒讓他說下去。我們又做了幾十年的朋友,我寬恕了他。”

即使一個非常寬容的人,也往往很難容忍別人對自己的惡意誹謗和致命的傷害。但唯有以德報怨,把傷害留給自己,才能贏得一個充滿溫馨的世界。釋迦牟尼說:“以恨對恨,恨永遠存在;以愛對恨,恨自然消失。”

美國第三任總統傑斐遜與第二任總統亞當斯從惡交到寬恕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

傑斐遜在就任前夕,到白宮去想告訴亞當斯說,他希望針鋒相對的競選活動並沒有破壞他們之間的友誼。但據說傑斐遜還來不及開口,亞當斯便咆哮起來:“是你把我趕走的!是你把我趕走的!”從此兩人沒有交談達數年之久。直到後來傑斐遜的幾個鄰居去探訪亞當斯,這個堅強的老人仍在訴說那件難堪的事,但接著衝口說出:“我一直都喜歡傑斐遜,現在仍然喜歡他。”鄰居把這話傳給了傑斐遜,傑斐遜便請了一個彼此皆熟悉的朋友傳話,讓亞當斯也知道他的深重友情。後來,亞當斯回了一封信給他,兩人從此開始了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書信往來。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寬容是一種多麼可貴的精神和高尚的人格。

寬容意味理解和通融,是融合人際關係的催化劑,是友誼之橋的緊固劑。寬容還能將敵意化解為友誼。戴爾·卡耐基在電台介紹《小婦人》的作者時心不在焉地說錯了地理位置。其中一位聽眾就恨恨地寫信來罵他,把他罵得體無完膚。他當時真想回信告訴她:“我是把區域位置說錯了,但從來沒有見過像你這麼粗魯無禮的女人。”但他控製了自己,沒有向她回擊;他鼓勵自己將敵意化解為友誼。他自問:“如果我是她的話,也會像她一樣憤怒嗎?”他盡量站在她的立場上來思索這件事情。他打了個電話給她,再三向她承認錯誤並表達道歉。這位太太終於表示了對他的敬佩,希望能與他進一步深交。

寬容是解除疙瘩的最佳良藥,寬廣胸襟是交友的上乘之道,寬容能使你贏得朋友友誼。

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對於別人的過失,必要的指責無可厚非,但能以博大的胸懷去寬容別人,就會讓世界變得更精彩。以寬容之心度他人之過,做世上精彩之人。

善於溝通

作為一個優秀的員工,既要注重第一印象的作用,同時也要對周圍的人進行深入的了解,因為你必須通過他人才能完成事情。切不可因第一印象不佳而對其人表現出任何形式的不禮貌,否則將影響你今後與他的關係。要記住,你是一個公司的員工,與上級和下屬的關係至關重要,切不可憑第一印象對上級或下屬的為人作出輕率的判斷。因此,一個優秀的員工必須有能力來啟發、鼓舞和帶領、指導,並且聆聽他人。唯有通過溝通,你才能使人們將你的目標內化,並付諸實行。

你覺得自己的溝通能力如何?溝通是你經常性的要務嗎?你能夠為啟發、鼓舞人采取行動嗎?當你傳遞心中的想法時,你的聽眾能夠聽懂、接受,並且實行嗎?當你一對一與人談話,或是對群眾說話時,你能夠立刻激起共鳴嗎?如果你心中深切知道自己的目標是正確的,然而人們卻不能認同,那麼障礙或許就在於你缺少有效的溝通能力。

在東漢末年,有一次諸葛亮向龐統推薦劉備作為輔佐的對象。龐統來到劉營,直接去見劉備,仿效古人毛遂自薦之法,而未出示諸葛亮所寫的推薦書。看來龐統是要考察一下劉備的為人,用我們的話來說,就是要獲得初步的人際知覺。劉備見龐統自傲無禮、形貌醜陋古怪,心中不悅;但為了實現自己招賢的諾言,還是給了龐統一個小小的縣官當當,可見劉備對龐統的“知覺”是不佳的。龐統不滿意劉備對自己的輕視,但畢竟有事先得到的關於劉備愛才的說法,所以未曾辭去,要作進一步的觀察。諸葛亮歸來,見劉備如此處置,大為吃驚,言明龐統就是人稱“王輔之才”的鳳雛先生。劉備急忙去請,委龐統以重任,方才握手言歡。從此三人相處很好。龐統終生輔佐劉備,立下汗馬功勞。

俗話說得好:“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說話不當,不但會妨害溝通的成效,而且還會帶來很多麻煩。作為領導,更需要善用溝通技巧。

有效的溝通者都知道把注意力放在溝通的對象上。他們深知,若不先了解聽眾,絕不可能有效地達成溝通。當你在與人溝通時,無論是對一個人或一萬人,都先問問自己這個問題:我的聽眾是什麼樣的人?他們可能有哪些疑問?我想達成什麼目標?我有多少時間?如果想成為更理想的溝通者,你必須是聽眾導向型的人才行。人們之所以對傑出的溝通者很感興趣,是因為傑出的溝通者首先對聽眾產生興趣。

鬆下幸之助認為,高明的人在於懂得欣賞別人的所作所為,而不是去挑剔他。對下屬的業績,最少也應以四分懷疑、六分認可的態度去觀察評價,這才是懂得欣賞下屬的好領導。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固然不會有十全十美的人,但更主要的是,也不會有一無是處的人。所以,作為領導者觀察自己的下屬時,會發現形形色色的各式人物,而且他們有著形形色色的優點和缺點。我們隻有提高自身的溝通水平,才能在社交場所做到左右逢源,應付自如。

當你與他人溝通時,千萬別忘了溝通的目的乃是為了促成行動。如果你隻是把大量的信息拋出去,那並不是溝通;真正有效的溝通是要讓他有所感動,有所牢記,並且有所行動。如果能夠做到這點,你的個人能力就會逐步邁向新的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