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心理畸變,過高期望值和高標準要求是症結所在 5自負——孩子成長的羈絆
自負是安撫愚人的一種麻醉劑。
——德國美學家萊辛
記得一位外籍教師評價他所教過的中國孩子時,說過這樣一席話:“我見到的中國孩子是世界上最自負的。他們不是自信,是毫無根據、毫無理由的自負!”可能他的話語有些極端,但不難看出我們教育的弊端。
自負心理就是盲目自大,過高地不切實際地評估自己的能力,以至失去自知。自負的孩子通常以自我為中心,孤傲、自大是他們慣有的常態,但是自負最終會讓孩子付出沉重的代價。
當然,孩子一定程度的自負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激發孩子的鬥誌,使孩子克服生活、學習中的各種困難和挫折。但是,孩子的自負又必須建立在客觀現實的基礎上,脫離孩子實際情況的自負不但不能幫助孩子走向成功,反而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生活、學習、工作和人際交往,嚴重的還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影響。
自負的孩子雖然也能取得不錯的成績,但他們往往缺乏遠大的理想和誌向,隻會犯坐井觀天、夜郎自大的錯誤。同時,自負的孩子總是以高人一等的態度對待身邊的人,所以他們往往沒有良好的人際交往關係。
此外,自負的孩子情緒也不穩定,如果他感覺別人不太注意他們時,他們就會感到垂頭喪氣;他們遭遇失敗和挫折時,可能會覺得自己什麼都不如別人了進而變得自暴自棄。
許強4年前以省第一的成績考入一所重點大學,進校後,學校領導,老師對他倍加重視,就這樣許明成了學校的名人。老師的寵愛,學生的吹捧,像光環一樣籠罩著許強,讓許強沉浸在那種被人捧在雲端的環境中,自負心理一點點產生了,這反倒成了許強成長的羈絆。
有一次班上組織學習委員競選,許強落選了。許強認為自己很優秀,學習委員理所當然地要由他來當,還用投票嗎?於是,他很委屈地向班主任老師說:“我現在學習成績已經很好了,為什麼不選我?”老師看著眼睛紅紅的許強,啞口無言。這畢竟是全班同學自己投票競選的結果,再說是否適合當學習委員並不是學習成績好就可以的,還要看能不能帶動大家學習的興趣,與同學的關係是否融洽,許強認為自己很優秀,但是他並沒有清楚地認識到這些問題,對那些成績不理想的同學漠不關心,對於比他優秀的同學他卻總是挑別人的弱點。對老師的講課也頗有意見,頭腦聰明的許強認為老師都是些庸人,在課堂上隻會照本宣科,講些重複的死理論,一萬句裏找不到一句精彩的格言和奇特的妙語。
對學習的不屑和對老師的不尊,導致了他的學習門門掛紅課,最後受不了,留下了遺書。最後死在了14樓老師的辦公室內,因為他知道自己再也不能驕傲了。
父母要意識到自負對孩子的不利影響,分析孩子自負的原因,並幫助他們擺脫自負的不良心理狀況,莫讓自負捆住孩子的雙腳。
記得前幾年流行的一句話叫“賞識你的孩子”,家長們認為“好孩子是誇出來的”,這就是所謂的“表揚教育”。“表揚教育”是來自美國的舶來品,美國很注重這種讚美、表揚。在他們的生活裏,如“寶寶真乖!幹得真好!做得漂亮!你是最好的!你是非凡的!你真是妙不可言!你是我歡樂的源泉!”之類的讚美,很平常、自然,時時不忘誇讚自己的孩子,孩子做得多麼不好也要想方設法找出孩子身上的閃光點,著力表揚一番。不僅如此,父母還生怕孩子在學校裏受到任何委屈,紛紛請求老師的教育以表揚為主,多多鼓勵孩子,老師當然也不放過孩子進步的細枝末節:上課舉了一次手,人比以前坐得更端正了,上課廢話少了,小動作少了等等,都成了老師表揚的對象。“你真棒!”“你進步了!”“看,某某今天上課真專心!”教師也希望自己的表揚能激勵孩子越來越好。
可是我們今日的“表揚”教育是否又走進了另一個誤區?我們看到長期沉浸在表揚中的孩子往往無法接受別人的批評,難以認識到自身的缺點和不足,取得一點成就會自鳴得意,驕傲自大,目中無人。看看現在的孩子很是了不得,老師根本不敢管,渾身是缺點,也不敢批評,一批評馬上就又哭又鬧。家長也聽得不得對孩子的批評,隻能小心翼翼地伺候著,一不小心,小孩子受了一點委屈,馬上就電話到教育局投訴。
受到非正當表揚的孩子還會沒有任何勇氣麵對挫折和失敗,這是新聞中不斷出現一些優秀的孩子因接受不了老師的偶爾一次批評,發生自殺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父母在表揚孩子時一定要掌握好度,不要因為溺愛孩子就對孩子的缺點視而不見,更不能為了討好孩子,在客人麵前沒完沒了、不切實際地誇讚孩子。隻有在進步、正確、有利引導的情況下,正確的表揚、讚美才能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否則,隻能是把你的孩子帶到自負、狂妄,沒有正確的是非觀的道路上,然後毀掉他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