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心理畸變,過高期望值和高標準要求是症結所在 4叛逆——麵對說“不”的孩子
人們往往被自己親手做的棍子打倒。
——英國諺語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父母會發現孩子不再那麼乖巧了,身上出現了一些抵觸情緒,比如對父母的話置之不理,甚至直接反對乃至反抗等。這種情緒如任其發展就會形成逆反心理,阻礙孩子的人生發展。因此,必須采取有效的方式消除孩子的這種不良心理。
大多數情況下,孩子並不會表現為叛逆。但有時孩子講了一句錯話或辦錯了一件事,父母感到不滿意,就大聲訓斥或責罵,孩子受到了刺激,才變得大聲對抗,甚至以沉默抗議。久而久之,孩子便會形成逆反心理。事實上,父母的專製管教方式並不是在每個孩子身上都行得通,個別溫順的小孩會順服父母的權威,然而個別較剛烈的孩子則會反彈,天長日久,就形成了逆反心理。有些逆反心理嚴重的孩子,甚至無論父母說什麼他都反對。
東東小時候很可愛,也很惹人喜愛,可是不知從何時起,他學會了發脾氣,而且變得極為固執。無論媽媽和他說什麼,他都不假思索地回答媽媽一個“不”字,就連平時最愛吃的巧克力,當媽媽問他要不要吃時,他也會說不吃。每次東東想幹什麼或想要什麼時,父母必須立即給予滿足,他根本就不容父母說話,為此,爸爸沒少批評他,但也無濟於事。
孩子對父母產生的對抗性的消極心理,是孩子逆反心理的具體體現,表現為父母讓他們做什麼,他們就偏不做,而父母不讓他們做的,他們卻非做不可。孩子的這種逆反心理,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對孩子以後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有時候,可接受範圍內的叛逆行為,是和孩子的年齡有關係的,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過程,孩子有少許的叛逆行為,父母不必大驚小怪,認為他是學壞了,應該像以往一樣關懷他、教育他,到了某個階段,這種叛逆行為就會自動消失了。
矯正孩子叛逆的傾向,父母應注意以下幾點:
(1)耐心了解孩子的想法
大多時候,父母都應當超越自己的角色,以第三者的角度去觀察孩子叛逆的根源,因為有時候孩子叛逆的根源是在父母身上。父母應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言傳身教來做孩子的榜樣;如果原因是在壞朋友身上,就應對孩子講明道理,禁止他們再和壞朋友來往。很多父母總認為自己是對的,孩子就應該聽父母的,但孩子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和看問題的角度,因此,父母應該在必要時超脫家長的角色,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進行交流,耐心了解孩子的想法,從不同角度對待孩子,從感情上、從事件因果上與孩子達成一致,做一些適當的讓步。
(2)尊重孩子自己的意願
父母不要輕易地對孩子說“不”。當孩子們產生自我意識後,他們就希望自己和大人有平等地位,對大人的要求也是有選擇的接受。此時,父母對孩子的行為不應輕易幹涉。如果需要孩子必須順從的話,也不應用強製或命令式的口吻,而應以平等的姿態,征詢孩子的意見,讓他自己做出選擇。對於孩子很喜歡做的事,父母最好也不要濫加命令。有些父母為了體現自己的權威性,對孩子喜歡做的事也下達命令的話,孩子反而不做了。有個中學生,正準備看完電視就去做作業,結果媽媽說了一句“還不學外語去”,聽了以後,他反而不想去了。所以,父母應當尊重孩子,相信孩子,以免使孩子形成對立的情緒。
(3)盡量滿足孩子的合理要求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強烈的自主願望會使孩子什麼都想去嚐試,什麼都想去做,父母如果過度地包辦代替,就會使孩子失去許多學習探索的機會,而一味地斥責製止,又會使孩子和父母對立起來。做父母的應當相信自己孩子的能力,滿足他們的好奇心,比如,孩子想自己洗衣服、修理東西、買件自己喜歡的物品,父母都應給予鼓勵。如果有些事情讓孩子單獨做不放心,可以給孩子指導,或做孩子的助手。當然,對孩子行為的約束也是必要的,但是不能過多,否則會導致孩子的抵觸情緒。
(4)善於發現孩子的長處
父母可以從孩子的言行中發現孩子的閃光點,作為因材施教的依據。通常情況下,容易產生和父母對著幹情緒的孩子都有爭強好勝的特點,父母應抓住孩子的這個特長進行正確的引導。
父母可以對孩子的長處或擅長的技能加以誇獎和表揚,孩子都有虛榮心,承認的讚美會激發他們向上的動力。隻要父母掌握了教導孩子的正確方式,孩子就會在指導下順利地健康成長,逆反心理也就會自然而然地消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