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日常生活聖經(生活保健叢書)19(2 / 3)

6.批評的重點不在錯誤

一般的批評,隻是把重點放在對方的錯誤上,卻並不指明對方應如何去糾正,因此收不到積極的效果。積極的批評,應在批評時提出建設性意見,以利對方改正。被批評者也會更加認識到你批評得很有道理而心悅誠服。

7.設身處地替對方想一想

設身處地有兩種方法:一種是讓被批評者站在批評者的角度,讓他想一想:“如果你是我,你想想,我出了這樣的錯,你批評不批評?”讓他換個位置來認識自己的過錯。二是讓批評者站在被批評者的角度,假如我是他,我對自己的過失是否已經有了很深刻的認識,甚至會主動檢討而不希望被人嚴厲嗬斥?

雙方均為對方設身處地地想一想,在作出批評與接受批評方麵就容易協調起來了。批評者也就能視對方過錯認識程度的深淺而把握批評程度的分寸。

8.批評要注意場合

某些批評本來是公正有理的,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效果不錯,但如果選的時間、地點不對,效果卻截然相反。比如某人常常在同事麵前被老板批評,他一定會感到羞辱窘迫,甚至是不滿、憤怒。事後他最先想到的是同事們會有什麼看法和想法,而不會注意到老板批評的內容。這樣不但批評沒有效果,反而會讓他產生其他想法。所以,如果你希望自己的批評取得更大的效果,就應該注意說話的時間、地點,該一對一批評的就不能有第三者在場。當著不相幹的第三者或眾人之麵直接批評某人,不僅使被批評者沮喪或氣惱,還可能會使在場的每個人都感到尷尬,擔心“下次會不會輪到我”,從而與你在心理上產生疏遠感,等於是批評一個,得罪一群人。

9.批評口氣要盡量委婉

質問會讓人產生一種不信任感,會把對方逼到敵對、自衛的死角。被訓斥會讓人覺得低人一等,被藐視,感覺人格上受到汙辱,會感到很壓抑、反感。

而口氣溫和、委婉,會使對方心理上產生內疚感,從而愉快地接受批評。批評時,態度要誠懇,語氣要溫和。得體的語調、表情或其他的身體語言,可以避免彼此意見溝通時的敵意。

以上幾種批評的方法若運用得合理恰當,能給批評方和被批評方都帶來相對平和的心態和較好的結果,反之不但會傷了和氣,還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誤解和分歧。批評的目的是為了問題的解決,因而批評方式的采用是為了批評目的而服務的。隻有批評方式恰當而合理,別人才會欣然接受。

善用“糖衣炮彈”

有很多時候,你對家人、對朋友,總覺得有些話不得不說,可是說了,反而把感情給傷害了,把事情給弄糟了。於是你就引用古語,替自己辯解,說什麼“良藥苦口,忠言逆耳”。

但是.為什麼良藥就非要苦得讓人難以下咽呢?忠言為什麼就一定要讓人聽了難受呢?醫藥科學發展至今,許多良藥或包糖衣,或經蜜炙,已不苦口。語言科學發展至今,講究批評的方式方法與語言藝術,已可做到忠言不逆耳,老少皆喜聞。

我們做了事情,說了話,寫了文章,自己不放心,不敢下判斷,這時候我們何嚐不希望有人出來告訴我們哪點好,哪點不好。有的時候,我們會遇到一個人,他能夠忠實地、大膽地指出我們的許多錯誤,正因為如此,我們就敬佩他、感激他,甚至永世不忘。

可是為什麼也有些批評和忠告我們不愛聽,我們聽了就難受,就氣憤,甚至感到自己的自尊心、自信心都受到了損傷?我們還會感到受了委屈、誣蔑以及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