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生命在於運動 室外運動要注意呼吸方式
多數人運動時隻注重運動的技巧,而往往忽略運動時的呼吸方式。據保健專家介紹,一呼一吸看似簡單,在運動過程中卻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一方麵能保證人體從外界攝入足夠的氧氣,另一方麵有利於將代謝產生的廢物——二氧化碳排出體外。
寒冷的室外運動應通過鼻腔吸氣,這樣有助於保持呼吸道溫暖濕潤,使機體最大限度地獲取能量。另外,溫暖的室內運動,應通過口腔呼吸。在進行力量訓練時,肌肉時而緊張,時而鬆弛,呼吸也要配合這種狀態交替進行,例如,在做蹲起運動時,軀體下蹲時吸氣,站立時呼氣。而在進行有氧運動時,要注意保持規律又平穩的呼吸。
溫馨小貼士
平時有些人喜歡沿著車道散步、跑步,對於這些入來說,還是遠離車道為好。運動、健身、散步可以去空氣比較清新的公園或草坪,以免受到路塵汙染的毒害。
晨練無須趕早
很多人,尤其是中老年人,都有一種偏見,認為晨練越早越好,所以他們喜歡四五點鍾就起來運動。其實這種做法極不科學,對身體會造成傷害。一方麵因為清晨的樹林裏或公園裏都充滿了二氧化碳,所以你吸進肺裏的仍是二氧化碳多、氧氣少,這樣對身體極為不利。
另一方麵,夏季空氣汙染物在清晨6點前最不易擴散,此時常是汙染的高峰期。人們普遍喜歡在草坪、樹林、花叢等有綠色植物生長的地方進行晨練。而日出之前,由於沒有陽光使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綠色植物附近非但沒有多少新鮮的氧氣,相反倒積存了大量的汙染物,這對人體健康顯然是不利的。所以,夏季晨練的時間不宜早於6點。
總之,晨練無須趕早。
溫馨小貼士
運動時全身血液重新分布,胃腸蠕動減弱,各種消化液分泌大大減少,所以如果運動後立即吃飯,易患消化不良等胃腸疾病。
飯後不需百步走
“飯後百步走,能活九十九。”這是一句眾人皆知的運動健康諺語。其實,這種說法並沒有科學依據。從消化生理功能來說,飯後胃正處於充盈狀態,這時必須停止其他的身體運動,以保證胃腸道有充足的血液供應進行初步消化。
如果飯後馬上去散步,血液需運送到全身其他部位,胃腸的血液供應就相應減少,食物得不到充分消化。而且胃裏的消化液是由吃進食物的條件反射產生的,胃部飽滿,胃液才能分泌旺盛。這個時候匆忙起身而走,勢必會有—部分血液集中到運動係統去,這樣就延緩了消化液的分泌,破壞了胃的正常消化功能,容易誘發功能性消化不良。如飯後散步,胃部在活動中快速鯿動,把沒有經充分消化的食物過早地推人小腸,使食物的營養得不到充分的消化與吸收。有些人的“吃飽”,不過是胃感覺到了脹滿,而營養卻沒有吸收進體內,身體仍然處於“饑餓”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