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愛寶楚楚可憐》
清朝同治年間的江南一隅,蘇州閶門外有一片碧波蕩漾的大湖,湖畔邊住著一位名叫陸愛寶的女子。她發如雲煙,眉似遠山,舉手投足間,盡顯楚楚動人之姿。命運的轉折,將她引領至了繁華的上海灘,她成了金玉堂中一名溫婉可人的酒宴司儀,以她的才情與美貌,為賓客們的宴席添上幾分雅致。
然而,同治癸酉年的一個冬天,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無情地吞噬了金玉堂的輝煌,那些曾經的歌扇舞衫,盡數化為灰燼。愛寶不得不在法租界尋得一隅簡陋之地,暫避風雨。在這狹小的空間裏,她追憶著往昔的風花雪月,半生的繁華與落寞交織成夢,心中渴望能覓得一位知音,共度餘生,卻發現知音難尋。
更讓她雪上加霜的是,金玉堂倒閉之際,她尚背負著數十金的債務。大火之後,昔日的姐妹各自飄零,那些用以抵押債務的衣物首飾,也隨之一同消失。而鴇母,那個曾經視她為搖錢樹的女人,竟與一位來自呂宋的惡棍勾結,設計將她囚禁於一間空屋之中,企圖以此逃脫債務的糾纏。這位呂宋人,乃是鴇母倚重的得力助手,專以暴力手段替其討債。
就在愛寶絕望之際,她想起了曾有一位常客,此人性格豪爽,仗義疏財,總能在他人危難之時伸出援手。得知愛寶的遭遇後,他毫不猶豫地找到了上海的總巡捕房,請求救援。麵對這樣的請求,總巡捕雖感棘手,卻也深知此事關乎正義與人性,便下令立即行動,衝破重重阻礙,終將愛寶從暗無天日的囚室中解救出來。
重獲自由的愛寶,望著眼前這位救她於水火之中的恩人,心中湧動著無盡的感激與敬仰。
《妓為情死》
清朝同治年間,合肥青年李某懷揣著對知識的渴望,踏上了前往江寧參加鄉試的征途。他深知此行不易,故而閉門謝客,埋頭苦讀,對那些沉迷於聲色犬馬的同齡人保持著清醒的距離。
彼時,江寧城內,一位德高望重的教育先驅——劉銘傳公,正以其敏銳的洞察力關注著每一位學子的動態。一日清晨,他微服私訪,逐一探訪考生寓所,心中不免生出幾分憂慮:“這滿城的青年才俊,大多胸無大誌,晨光已破窗而入,他們卻仍沉睡不醒,更有甚者,夜宿煙花之地,至今未歸。唯有一人,李某,已伏案疾書,全神貫注於字裏行間,甚至不慎將粽子角蘸入墨中,渾然未覺,反以為是糖糕之誤。”
然而,命運似乎總愛與人開玩笑。一日,李某在友人的盛情難卻下,被拉入了一處繁華的娛樂場所。在那裏,一位才情出眾的名伶,被他的氣質與才華深深吸引,表達了願意放棄舞台生涯,願意跟隨李某左右。麵對這份突如其來的情感,李某內心五味雜陳。他深知家中期望之重,自己肩上責任之大,這份情愫雖美,卻如鏡花水月,難以觸及。
為了既不傷害對方,又能堅守自己的原則,李某精心策劃了一場宴會。宴會上,他請那位名伶彈奏琵琶,一曲未終,他借故離席,趁人不備,跨上早已備好的駿馬,如同掙脫束縛的飛鳥,疾馳而去,隻留下一封決絕的書信,作為對這段未了情緣的告別。
名伶收到書信後,心如刀絞,日複一日,沉浸在失落與思念之中,終因情傷過重,抑鬱成疾,嘔血而亡,留下了一段令人唏噓的佳話。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