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少卿色藝冠一時》
在同治年間,有一位名叫張文達的官員,他剛從閩浙總督的高位上退下,選擇歸鄉終養天年,陪伴年邁的母親居住在蘇州風景如畫的湖畔宅邸中。文達公自幼才華橫溢,科舉之路一帆風順,年少成名,他不僅精通詩文辭賦,筆下生花,還擅長丹青之道,畫作往往引人入勝。
彼時,蘇州城內有一位名動一時的名妓,人稱張少卿,她以其絕色的容顏與超凡的才藝,在風塵中獨占鼇頭,多次在花魁評選中摘得桂冠,被譽為花榜狀元。文達公雖已遠離官場紛擾,但對世間美好事物仍抱有濃厚興趣,他時常邀請張少卿至府中,一方麵欣賞她精湛的技藝表演,另一方麵也以此為樂,陪伴母親共享天倫。
在一次雅集之上,文達公望著台上風姿綽約的張少卿,不禁笑道:“你我二人,皆是各自領域的狀元,今日相聚於此,真乃一段佳話也。”言罷,他興致盎然,即興從《四書》中擷取詞句,為張少卿作了一副對聯:“少之時不亦樂乎,卿以下何足算也。”此聯一出,滿座皆驚,不僅巧妙地將張少卿的名字融入其中,更蘊含了對她才藝無雙的讚譽,以及對二人身份地位之妙的自嘲與幽默,一時之間被傳為佳話,成為時人津津樂道的名對。
張少卿自打名聲大噪以來,所得的賞賜與饋贈簡直數不勝數,其中不乏價值連城的“纏頭金”。就在這風光無限之時,一位自稱江南候補道的男子悄然出現。此人見張少卿身家豐厚,便心生貪念,精心裝扮一番後,帶著甜言蜜語來到蘇州,對張少卿展開了猛烈的追求。最終,張少卿被其表象所迷惑,應允了婚事,隨他回到了家中。
然而,好景不長,這位候補道的真實麵目很快便暴露無遺。他竟以莫須有的小過錯為由,對張少卿進行了嚴厲的責罰,甚至將她囚禁於一室之中,企圖獨占她的財產。絕望之中,張少卿僅著單衣,趁著夜色逃離了那個囚籠,再次踏上了前往蘇州的路途。
消息傳開,蘇州城中的年輕才俊們無不憤慨於張少卿的遭遇。他們紛紛伸出援手,自發組織起來,為她籌集資金,不久便彙聚了數千兩白銀。有了這筆錢,他們為張少卿重新安置了一個溫馨舒適的居所,那裏成為了她新的避風港。一時間,張少卿的香巢再次賓客盈門,熱鬧非凡,仿佛又回到了從前那段風光無限的日子。
然而,盡管周圍的一切都看似恢複了原樣,但張少卿的心中卻始終難以釋懷。那段被欺騙、被背叛的經曆,像一道深深的傷痕,刻在了她的心上。她時常獨自坐在窗前,望著外麵的世界,眼中卻失去了往日的光彩。那份曾經的純真與快樂,似乎也隨著那次的逃離而一去不複返了。不久之後,張少卿便因積鬱成疾,香消玉殞,留下了一段令人唏噓不已的傳奇故事。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