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姑娘為載廉所眷》
愛新覺羅·載濂是道光皇帝的親孫子,和碩惇勤親王奕誴的嫡長子。載濂的一生,如同那個時代一樣,充滿了起伏與波折。載濂自幼便承載著家族的厚望,初時被賜予一等輔國將軍的封號,這是他仕途的起點。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憑借著自己的努力與家族的蔭庇,從輔國公一路晉升為貝勒,更被加封為郡王銜,成為朝中舉足輕重的人物。他不僅在宗室中威望甚高,還擔任過正藍旗旗主、鑲紅旗漢軍都統、崇文門正監督等一係列要職,權力與地位均達到了巔峰。
然而,好景不長,當曆史的車輪駛入光緒二十五年,載濂的兒子溥偁被皇帝賜予了頭品頂戴,這本是光宗耀祖的好事,卻也為日後的變故埋下了伏筆。轉眼間,光緒二十六年,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暴改變了載濂的命運。那一年,義和拳的興起引起了朝野的震動,載濂由於某種原因,被卷入了這場風波之中。他或因同情,或因無奈,最終選擇了庇護義和拳,這一舉動無疑觸怒了朝廷,也讓他多年累積的功勳與地位瞬間崩塌。皇帝震怒之下,不僅剝奪了他的爵位,更將其貶為庶人,一代親王,就此隕落。
我這次要說的,就是載濂的故事。
京城之中,胭脂胡同乃是煙花之地,彙聚了無數風華絕代的女子,然而載廉遍覽之下,卻總覺未能尋得那令他心動之人,心中不免生出幾分鬱鬱之情。中元節這日,他獨自漫步至城南城隍廟,隻見廟前寶車如織,熱鬧非凡。行至廟門,忽見一女子,輕扶著一位蓬頭婢女,緩緩下車,步履間帶著幾分嬌羞與婀娜。那女子麵容雖被輕紗遮掩,但舉手投足間流露出的風情,卻讓載廉心生向往,不由自主地跟隨其後。
進入大殿,女子虔誠地向佛像盈盈一拜,隨後輕倚欄杆,喘息間更顯柔弱之態。載廉心中暗想,此女定是哪家豪門的寵妾,便悄悄立於一旁,不願離去。待女子緩緩走出廟門,婢女呼喚車夫,載廉便立於車旁,待女子登車之後,他毫不猶豫地掀起衣擺,緊隨其後。車內,女子隔著簾幕與婢女竊竊私語,笑聲清脆悅耳,時而探出頭來向外窺視,更添了幾分神秘與誘惑。載廉被深深吸引,忘卻了疲憊,即便秋雨初歇,道路泥濘,他仍不顧一切地奔跑著,汗水濕透了衣背。
女子似乎察覺到了他的癡情,便吩咐車夫放慢速度。不久,馬車駛入了一條狹窄的巷子,仔細一看,竟是那熟悉的胭脂胡同。載廉心中大惑不解,正猶豫間,隻見女子下車輕敲一扇白板門,回首對載廉微微一笑,婢女亦隨之而笑,隨後二人便消失在門內。載廉欲跟上前去,卻又想起自己未帶銀兩,恐怕難以成事,於是轉而前往附近一家妓院,向那裏的女子述說了剛才的遭遇。那妓女聽後笑道:“你遇見的可是三姑娘,去年冬天她嫁給了某位觀察使大人,因正室嫉妒,又被遣送回了京城。如今她姐姐正打算將她當作奇貨可居,你方才經過的白板門,便是她姐姐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