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芳為清淮賈人所眷》
清朝雍正年間,在秦淮河畔有一位商賈,其名已不可考,卻以一段深情厚誼,在民間傳為佳話。此人非比尋常商賈,胸中自有丘壑,性情溫文爾雅,對世間萬物皆懷有一份難得的柔情。一天,他偶然遇到一位名叫素芳的娼妓。素芳居住在大河之南的一處安靜的民居裏。然而素芳的美貌,仿佛是塵世中的一抹不染塵埃的白蓮。
素芳,人如其名,常以縞素為衣,清麗脫俗,不似凡塵女子。她的小院中,藝蘭數盆,幽香襲人,而她則終日靜坐其間,宛如處子,靜候時光流轉。凡有訪客踏足,她多以病體為由婉拒,唯有那位商賈到訪時,方展露笑顏,焚香操琴,一曲高山流水,悠揚婉轉,仿佛能洗淨人心中的塵埃。有時,她也會請商賈唱上一節昆曲,自己則輕撚玉笛,與之和鳴,二人琴瑟和鳴,情深意長。
然而,世間總有不平事。一群暴客,心生嫉妒,見不得這般美好情愫,便暗中散布流言蜚語,意圖拆散這對璧人。流言如刀,傷人於無形,但素芳心性堅韌,不為所動。她深知,真正的情感,豈是幾句謠言所能撼動?於是,她毅然決然,毀去往日痕跡,不顧世俗眼光,委身於那位商賈,誓要與他共度餘生,風雨同舟。
商賈得知此舉,感動不已,更加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情誼。他深知,素芳此舉需要多大的勇氣與決心,也明白自己肩上所承擔的責任。從此,他更加努力地經營生意,隻為能給素芳一個安穩的家,讓她不再受外界風雨侵擾。
而那群暴客,見一計不成,非但沒有收斂,反而更加嫉恨,暗中籌謀,誓要中傷這對戀人。然而,他們卻低估了愛情的力量,更不知,在真愛麵前,任何陰謀與詭計都將顯得蒼白無力。
時光荏苒,轉眼間,七薌畫師應約來到了清江。商賈與七薌乃是舊識,心中早有打算,便懇請七薌為素芳繪製一幅肖像畫。畫成之後,精心裝裱之時,這幅畫被懸掛在了一家裝裱店的牆上,未曾想,這一掛,竟引來了風波。
那日,暴客恰好路過此店,一眼便瞥見了那幅畫。他心中暗喜,自語道:“機會來了。”原來,這暴客在淮楊道做轎役,時常能見到道台大人的眷屬出行,其中一位新納的小妾,容貌竟與畫中的素芳有幾分相似,而那小妾,也曾是風塵中人。
暴客心生一計,他假意與裝裱店主攀談,謊稱有人對這畫像頗感興趣,希望能借觀片刻。店主不疑有他,便將畫像借出。暴客隨即攜畫前往道台府邸,暗中安排一名女仆向道台大人進言,聲稱有商人窺視新姨太容貌,私自繪於市井,此舉頗為不雅。
道台大人聞訊大怒,新姨太更是委屈至極,幾欲尋死。幸得府中幕賓機智,提醒道台大人,此畫出自七薌之手,且七薌此刻正在城中,何不召來一問究竟。道台大人點頭稱是,即刻派人請來了七薌。
七薌入府,麵對道台大人的詢問,從容不迫地解釋道,他所繪之人,居所離此不遠,何不將其請來,當麵對質。道台大人依言而行,命人將商賈與畫中人一並帶來。
當兩人站在一起時,眾人無不驚訝。隻見素芳與新姨太不僅形貌酷似,就連身材高矮、胖瘦,乃至舉手投足之間的神韻,都驚人地相似。更奇的是,當問及她們的生辰八字時,竟也完全相同。
道台大人深感奇異,心中暗自讚歎世間竟有如此巧合。他轉念一想,何不成人之美,遂下令提拔商賈為河兵將領,不出三年,更將其擢升為守備,以示獎賞。而暴客見狀,知大勢已去,隻得悻悻作罷。
從此,素芳與新姨太因這奇妙的緣分,結為了異姓姐妹,兩人的情誼如同那幅畫像一般,曆經風雨,愈發顯得珍貴而深厚。在淮楊道上,這段佳話被傳為美談,成為了一段不朽的傳奇。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