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香柳清麗》
在清朝嘉慶年間的蘇州河畔,有位名叫王香柳的女子,排行第三,是城裏數一數二的佳人,人稱“濠上之花”。那時的吳門,美食與燈火齊名,而王家更是其中翹楚,尤其是他們的燈船宴,名聲在外,引得無數文人墨客競相爭豔。王家宴席之上,珍饈美味不勝枚舉,從細嫩的鱉裙到肥美的野鴨掌,再到難得一見的熊掌與豹胎,這些佳肴皆以秋橙提鮮,春梅釀酒相配,其奢華精致,直追當年唐朝郇國公與北宋李太尉的盛宴。
王香柳,人如其名,姿色清麗脫俗,性情卻溫婉中帶著幾分疏離。她不善言辭,麵對賓客的慷慨饋贈,若是金銀纏頭,她便淡然收下;但若有人試圖以衣物首飾相贈,她則會退還金銀,隻留下一句:“女兒家並非貪戀錢財之輩,隻是老母望我如搖錢樹,此等重壓之下,我豈能輕易言拒?然我身似浮萍,漂泊無依,未知歸宿何方,即便是千絲金縷、百顆明珠,於我而言,亦非長久之物。倘若有朝一日我能掙脫束縛,飄然遠去,那些曾贈予我這些身外之物的人,又怎會再憶起我呢?而你們,又何必執著於此呢?”此言一出,往往讓在場賓客心生感慨,悵然若失。
歲月流轉,最終,王香柳覓得良緣,嫁給了當地一位才情兼備的士人。她的故事,在蘇州城的街巷間流傳開來,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佳話。人們都說,王香柳雖出身風塵,卻心懷高潔,她的選擇,不僅是對自己命運的勇敢抗爭,也是對純真愛情的執著追求。在那個被曆史風塵覆蓋的年代,她如同一朵不畏寒霜的梅花,悄然綻放,留下了屬於自己的芬芳。
《陸小玉豐韻天然》
嘉慶初年,蘇州的山塘河畔,住著一位名叫陸小玉的歌妓,她仿佛是江南水鄉孕育出的一朵清雅蓮花。陸小玉不施濃妝,蛾眉輕掃,自有一番天然風韻,舉手投足間,翠袖飄飄,霞裳輕舞,配以清脆悅耳的環佩之聲,無論是淡雅還是濃豔,皆能相得益彰,令人賞心悅目。
她的居所緊鄰河畔,小巧得如同一葉扁舟,靜靜地泊在時光的流裏。某日,有位自詡家世顯赫、財富盈門的公子哥慕名而來,欲求一見小玉芳容。小玉聽聞此人言談間滿是炫耀與浮誇,心中頓生厭倦,便心生一計,讓侍女以“主人不在”為由,送上了閉門羹。
那公子哥初時還不解其意,愣在原地,半晌才回過神來,疑惑地詢問緣由。這時,從屏風後傳來一陣輕笑聲,那笑聲中帶著幾分戲謔與不屑,正是小玉的聲音:“公子家世顯赫,富可敵國,自是令人仰望。但小女子生於斯,長於斯,所求不過是一份真心相待,而非金銀堆砌的虛華。公子若真心相交,自當以誠相待,而非一味炫耀。如今,公子既已明了小女子心意,便請自便吧。”
說罷,那笑聲漸漸遠去,伴隨著一陣輕盈的腳步聲,仿佛是風中的一縷幽香,轉瞬即逝。公子哥愣在原地,望著那扇緊閉的木門,心中五味雜陳。他終於明白,自己那些所謂的家世與財富,在小玉眼中,不過是過眼雲煙,不值一提。
從此,陸小玉“閉門羹”的故事便在蘇州城傳為佳話,人們紛紛讚歎她不僅貌美如花,更有著一顆不慕虛榮、堅守本心的純潔靈魂。而那位公子哥,也在這次經曆中學會了謙遜與真誠,最終成為了一位受人尊敬的君子。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