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妓餌老翁(外一篇)(1 / 1)

《妓餌老翁》

在吳興的一個寧靜村落裏,住著一位老翁,他家中糧食滿倉,生活富足。一日,老翁將價值千金的絲綢交予其子,囑咐他前往繁華的金陵城售賣,以圖家業更興。然而,這年輕後生卻迷戀上了一位風塵女子,樂不思蜀,久久未歸。

老翁心中掛念,多方打聽之下,得知了兒子的下落,便不辭辛勞,親自踏上了前往金陵的路途,隻為尋回迷途的羔羊。

抵達金陵,老翁直奔那女子所居之處。開門迎客的是一位溫婉的侍女,她輕聲細語道:“公子確在此處,隻是方才外出遊玩,您不妨稍候片刻。”老翁無奈,隻得在門外靜候,直至夜幕降臨,兒子仍未歸來。期間,那戶人家僅以粗茶淡飯相待,老翁便在外間將就了一宿,心中五味雜陳。

次日複明日,轉眼已是第三日黃昏。這時,一位慈祥的老嫗走出,見老翁依舊守候,便上前勸慰:“老先生等候多時,實乃辛苦。何不隨我入內,賞一賞這園中的景致,稍作歇息?”老翁聞言,心中略感寬慰,便隨老嫗步入宅內。

一入中堂,隻見湘繡門簾輕垂,翠綠帷幔輕舞,一池碧水繞假山而流,各色花木在朱紅欄杆與曲折回廊間競相綻放,美不勝收。一位妝容精致的少女上前行禮,引領老翁至一幽靜雅室。室內金樽美酒,珍饈佳肴,老翁在美酒佳肴的陪伴下,不知不覺間沉醉其中,與少女共度了一段旖旎時光。

當晨曦初破,陽光透過窗簾灑落,老翁從夢中醒來,恍如隔世。侍女隨即送上早餐,恰在此時,兒子匆匆歸來,父子倆四目相對,卻一時無語,氣氛微妙。飯後,兒子提出歸家,老翁沉吟片刻,緩緩說道:“你先行一步,我待處理完餘下事務,即刻歸家。”

就這樣,老翁在那煙花之地又逗留了一月有餘,期間,他幾乎耗盡了所有的錢財,最終隻能孤身一人,帶著滿腔的複雜情緒,踏上了歸途。這段經曆,對他而言,既是對兒子深情的無奈妥協,也是對人生百態的一次深刻體悟。

《商寶意懷金陵舊遊》

在清朝乾隆年間,有一位名叫商盤的文人雅士,他生於1701年,卒於1767年,字蒼雨,號寶意,籍貫是風景秀麗的會稽,即現在的浙江紹興。商盤自幼便沉浸在書香之中,於土城山下的質園苦讀,要提起那個質園,傳說曾是越王勾踐教授西施歌舞的地方,無形中也為商盤的成長增添了幾分文化的韻味。

雍正八年(1730),商盤憑借紮實的學識與不懈的努力,在科舉考試中一舉奪魁,成為二甲第二十四名進士,初授知縣之職。然而,命運似乎對他有著更深的安排,不久之後,他奉旨改任翰林院庶吉士,繼而晉升為編修,並承擔起八旗館與國史館的重要纂修工作,一時之間,名聲大噪。

然而,商盤心中始終掛念著年邁的雙親,為盡孝道,他毅然上書請求外放為官,以便就近照顧家人。於是,他踏上了仕途的另一段旅程,曆任廣西新寧州牧、鎮江府同知、南昌縣令、梧州知府及雲南府知府等職,每到一處,皆能勤政愛民,留下良好的口碑。

在鎮江府任職期間,商盤曾有一段難忘的時光。他卸去官服,居住在秦淮河畔的一座水榭之中,那裏風景如畫,煙波浩渺。在這幽靜的環境中,商盤邂逅了一位絕色佳人,她不僅容貌傾城,更兼才藝出眾,讓商盤為之傾倒。兩人情投意合,共度了許多溫馨的夜晚。臨別之際,商盤將自己珍愛的一枚白玉墜贈予佳人,以表深情。佳人收下後,時常把玩,愛不釋手,如同對商盤深深的思念。

歲月流轉,商盤因仕途所需,不得不離開秦淮,前往邊疆任職。他曆經滄桑,最終投老於沅江之畔。然而,無論身在何方,那段秦淮河畔的情緣始終是他心中最溫柔的記憶。每當夜深人靜之時,商盤總會情不自禁地回憶起往昔的點點滴滴,那些月下的低語、花間的漫步,仿佛就在昨日。於是,他提筆揮毫,將滿腔的思念與追憶化作一篇篇詩詞歌賦,字裏行間洋溢著對那段美好時光的無限眷戀。

商盤曾感慨道:“吾鄉陸放翁在蜀地十年,心中亦有所盼,歸鄉之後,每每懷舊,便以詩詞抒發情懷。我雖身在金陵,卻與陸公心境相通,月地花天之下,再次追憶往昔,竟不覺自己已身處蠻荒之地,遠離了那份溫柔與美好。”這番話,不僅表達了他對金陵舊夢的深深眷戀,也映照出他一生中對美好情感的執著追求與珍惜。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