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郭十娘為金柳南所眷(外一篇)(1 / 2)

《郭十娘為金柳南所眷》

乾隆時期,在齊昌古城的西門外有個安靜的村子,那裏住著一位名叫郭十娘的女子。她早年間便以傾城之姿,豔名遠播,引得四方才子、風流名士紛紛踏破門檻,競相獻媚,誓約與承諾不絕於耳。然而,十娘對這些繁華與虛榮,皆淡然處之,仿佛世間萬物皆難入其眼。

唯獨一人,金柳南,以其獨特的風姿與才情,悄然走進了十娘的心扉。金柳南,本名金作機,性格卓然不凡,氣宇軒昂,胸中藏有千般豪情,萬丈詩意。他擅長吟詩作詞,卻屢試不第於童子科,於是憤然棄文從遊,足跡遍布滇南、楚地,臨水觀山,高歌抒懷,其身影在江湖間留下了一段段傳奇。

歲月流轉,金柳南終是倦鳥歸巢,回到了故鄉。然而,歸來的他並未感到久違的安寧,反而更加感到生活的無聊與空虛。於是,他攜帶著對申不害、韓非子法家思想的深刻理解,南下嶺南,投身於官場文案之中。他處理政務,詳盡審慎,明察秋毫,即便是那些久居高位的老吏也自愧不如,這讓不少人心生忌憚,以至於他常處於賦閑狀態。

盡管仕途不順,家境貧寒,金柳南卻從未放棄對學問的追求與生活的熱愛。他典當家中的衣物,隻為收集書籍,日積月累,藏書竟達數千卷之多。在清貧的日子裏,他依然放聲高歌,吟詩抒懷,其詩作愈發精湛,字裏行間透露出一種超脫世俗的高潔與不羈。

正是這樣一位才華橫溢而又曆經滄桑的男子,讓郭十娘的心湖泛起了層層漣漪。在她眼中,金柳南不僅是她情感的歸宿,更是她靈魂深處那份對自由與真摯的向往。於是,兩顆心在不經意間悄然靠近,仿佛冥冥之中早有注定,一段關於風月與才情的佳話,在齊昌古城悄然上演。

昔日,柳南客居齊昌,公務之餘,常漫步至河畔那座風雅的嫏嬛樓,意在尋訪傳說中的佳人十娘。屢次相邀,皆未得見,他便以兩匹輕盈如蟬翼的紗羅,及一束並蒂綻放的蘭花,遣書童代為傳達深情厚意。書童歸來,手中卻僅餘空紗,十娘溫婉回絕,輕言於童:“轉告你家公子,請多加珍重,這蘭花之美,已足夠我銘記。”

隔日,柳南精心籌備宴席,再次相邀。不多時,十娘終至,她身著雅致華服,妝容清麗脫俗,容顏之美,猶如春日裏最嬌豔的花朵。席間,十娘輕啟朱唇,一曲《湘妃怨》繞梁而起,琴聲哀婉,如同竹林間細雨輕拂,淚水浸潤的竹葉,旋律中滿是淒楚與不舍。那一刻,兩人心照不宣,情愫暗生。

然而,好景不長,十娘突染重病,柳南心急如焚,日夜焚香祈禱,願以己身換得佳人安康。病榻前,十娘見柳南真情流露,心生感動,遂萌生脫離風塵、隨君而去的念頭。但柳南身為遊子,囊中羞澀,無以承擔贖身之重負。情急之下,他忍痛折斷一柄精致的玉如意,一分為二,與十娘各執一半,許下他日重逢、共度餘生的誓言。

世事無常,不久,一位仰慕柳南才名的邑令,不惜重金,專程遣使聘請。麵對權勢之壓,柳南無力抗拒,隻得忍痛應允,定下了離別的日期。十娘聞訊,強忍淚水,設宴為柳南餞行。席間,兩人相對無言,唯有淚千行。酒至半酣,柳南假裝醉意,借機離席,策馬狂奔而去,留下一道漸行漸遠的背影,從此,兩人之間,千山萬水,相聚無期。

柳南深知世間難覓如黃衫客那般慷慨相助的俠士,心中鬱鬱寡歡,常借酒消愁。一日,他提筆寫下《如意》一詩,遙寄十娘:

“如意不如意,其如如意何?

望穿信杳別,別久淚痕多。

孤月照裙屐,重雲鎖黛螺。

回頭似一夢,壯誌盡銷磨。”

字裏行間,滿是對過往的懷念與對未來的無奈。

歲月悠悠,轉瞬又是十年光景。柳南再次踏足那熟悉而又陌生的嫏嬛之地,心中滿是複雜情緒。一進門,隻見十娘已纏綿病榻,往昔那傾城之姿,如今卻顯得憔悴不堪,玉顏之上難掩病容。兩人執手相望,千言萬語化作無聲的淚水,滑落臉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