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市之妓》
滿清末年,在悠長而狹窄的沙市後街,隱匿著一處名叫“絲弦班”的溫柔鄉。這不僅僅是一個地名,它更像是一段塵封的記憶,輕輕撥動著過往行人的心弦。
夜幕低垂,萬籟俱寂之時,絲弦班的燈火悄然亮起,如同夜空中最溫柔的眼眸,靜靜地守候著每一個渴望慰藉的靈魂。這裏,沒有堂班的奢華張揚,也沒有窯班的市井喧囂,隻有一曲曲絲弦之音,悠悠揚揚,穿透了歲月的塵埃,直抵人心最柔軟的地方。
“客官,裏麵請,咱們絲弦班,別的不說,就這一手好琴藝,定能讓您忘卻塵世煩惱。”門童的招呼聲,帶著幾分羞澀與誠懇,仿佛是在邀請一位久違的朋友,共赴一場心靈的盛宴。
踏入門檻,一股淡雅的香氣撲鼻而來,那是花香與茶香交織的味道,讓人不由自主地放鬆了身心。屋內布置得簡約而不失雅致,幾案上擺放著古樸的琴瑟,牆上掛著幾幅淡墨山水,仿佛連空氣都彌漫著一種淡淡的詩意。
“三緡銀,換得佳人一曲,客官覺得值否?”老鴇的笑容裏藏著幾分狡黠,卻也難掩那份對自家姑娘才華的自豪。
“值,當然值。在這紛擾紅塵中,能得片刻寧靜,聆聽這天籟之音,實屬難得。”客人輕撚胡須,眼中閃爍著滿意的光芒。
於是,絲弦輕撥,一曲《高山流水》緩緩響起,如清泉石上流,又如雲卷雲舒,悠揚婉轉,直擊人心。在這悠揚的旋律中,人們仿佛忘卻了白日的辛勞與煩惱,隻願沉醉在這片刻的寧靜與美好之中。
而若是要在這絲弦班中置辦一桌酒席,則需十六緡之數。酒香與琴音交織,更添了幾分雅致與風情。賓客們或舉杯對酌,或低語交談,在這溫馨的氛圍中,享受著難得的歡聚時光。
沙市絲弦班,一個隱藏在後街的神秘之地,用它獨有的方式,講述著一段段關於音樂、美酒與情感的故事。在這裏,每個人都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寧靜與歡愉,仿佛時光倒流,回到了那個純真而美好的年代。
《梧州之妓》
清末的梧州,沿河而居的不僅是漁火人家,更有一群特殊的居民——她們以水為鄰,棲身於漂浮的筏上,編織著屬於梧州的另一番風情畫卷。這梧州之妓,依筏而分,三等分明,而中筏之上,尤為雅致,成為了許多過客心中難以忘卻的溫柔鄉。
“客官,您且看這河麵,波光粼粼之下,藏著咱們梧州獨有的韻味。”船夫一邊搖櫓,一邊向初次造訪的客人介紹著,“咱們這兒的妓館,不比別處,都建在這隨波逐流的筏上,別有一番風味。”
“哦?這倒是新奇。”客人聞言,不禁來了興趣,目光在河麵上來回搜尋,試圖尋找那些隱藏在夜色與波光中的秘密。
“中筏之上,乃是貴客之選。那裏不僅環境清幽,姑娘們的才藝也是一絕。隻是啊,咱們這兒有個規矩,置酒宴客,皆在大艇之上,盡興而歸,不留宿筏中。”船夫的話語中帶著幾分神秘,又透出一絲遺憾。
“下筏為中,上筏為下,這等級之分,可有何講究?”客人好奇地問道。
“講究嘛,自然是有的。不過這等級,不單是看筏的大小裝飾,更在於裏頭姑娘的才情與姿色。下筏雖名為中,實則多為初來乍到的新人,上筏則多是些曆經風月的老手,各有千秋,全看客官您的眼緣了。”船夫的解釋,讓客人對即將到來的盛宴更加充滿期待。
“原來如此,那這筏上的姑娘,大多來自何方?”
“粵東之地,交通便利,有汽船往來,故而多數姑娘都是從那邊過來的。她們帶著嶺南的溫婉與才情,在這梧州河畔,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舞台。”船夫的話語中,流露出對這片水域深深的情感與依戀。
隨著船兒緩緩靠近中筏,一陣悠揚的歌聲隨風飄來,如同天籟之音,讓人心曠神怡。客人們紛紛下船,踏上這漂浮的宮殿,開始了一場關於美酒、佳人與風月的盛宴。而梧州河畔的這段故事,也將在無數個夜晚,被風與水輕輕傳唱。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