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江寧之妓之繁華再現(1 / 1)

《繁華再現》

釣魚巷,這個名字聽起來就透著股子曆史的韻味,它曾是明武宗垂釣的地方,因此得名“古釣魚巷”。西邊緊鄰著桃葉渡,東邊則是邀笛步,巷子到了這裏便戛然而止。而在這巷子深處,有三家堂門赫赫有名,分別是陸八子、韓裕發、李三白,其中陸家更是名聲在外。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粵寇之亂,讓這繁華之地瞬間流落江湖,沉寂了許久。

直到同治甲子年,曾忠襄公平定了粵寇之亂,朝廷任命他的兄長文正公督管兩江。文正公雄心勃勃,欲振興商業,便效仿古人管仲設立女閭的做法,下令在青溪設立妓院,但嚴格限製數量,隻準六家,並規定可以增加妓女,但不得增設妓院。這六家便是陸、李、劉三家,再加上韓小師、三和堂,共同構成了新的秦淮河畔風景線。

而在這些妓院之外,還有一個大行宮的釣魚巷,雖然不在六家之列,卻也自成一派,隻是常常被那六家所輕視。這時,陸家主人恰好從江北歸來,重整旗鼓,與李、韓兩家聯手,廣招四方遊女,安置於水榭之中,泛舟樓船之上,燈火輝煌,簫鼓聲聲,一時間震動了整個秦淮河畔,仿佛又回到了承平盛世的繁華景象。

江寧城自收複以來,數月之間,畫船簫鼓之聲便逐漸響起,仿佛春天的嫩芽般生機勃勃。然而,這時六安塗製軍宗瀛正鎮守江寧,他擔心這種繁華背後的亂象,於是立即下令嚴禁。但次日,當他拜訪文正公時,文正公卻笑著對他說:“聽說淮河上的燈船還稀疏如晨星呢。我當年路過此地時,畫舫千百,笙歌徹夜,那才是真正的承平樂事啊。”

又過了一日,文正公便邀約了幕府中的眾人,一同乘舟遊覽秦淮河,並命江寧、上元兩縣的縣令設宴款待塗製軍。這一舉動,無疑給秦淮河畔的繁華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士女們歡聲笑語,商賈們紛至遝來,那些曾經荒蕪的河房區域,如今白舫紅簾,日益繁盛。而那些寓居他鄉的士人,以及本地的居民,也紛紛聞風而至,使得整個秦淮河畔呈現出一片豐昌繁榮的氣象。

沈文肅公葆楨,這位兩江總督大人,一上任就雷厲風行,下令嚴禁娼妓。這一政策如同秋風掃落葉,讓秦淮河畔那些昔日的風流佳人們瞬間四散而去,仿佛一場繁華的夢,醒來後隻餘下空蕩蕩的街巷和無盡的回憶。

某日,揚州太守前來拜見沈公,兩人相談甚歡。沈公談及禁娼政策,不禁詢問揚州是否也曾有過類似舉措。太守聞言,苦笑一聲,答道:“大帥您有所不知,揚州這地界兒,娼妓之多,猶如過江之鯽。您下令禁娼,我們自然遵命行事,但您也知道,妓女中多有揚州本地人,我們總不能不讓她們回原籍吧?這一來二去,反倒是讓揚州城裏的娼妓數量不減反增了。”

沈公聞言,恍然大悟,原來這禁娼之事,並非一刀切那麼簡單。他沉吟片刻,終是決定放寬禁令,讓這秦淮河畔的風月之事,繼續以一種微妙而複雜的姿態存在著。

轉眼間,到了宣統年間,秦淮河畔的妓館又漸漸恢複了往日的生機。淮清橋、釣魚巷一帶,更是燈火輝煌,熱鬧非凡。那些妓館之中,規模之大,令人咋舌。有的妓館竟有四五十間房,每間房裏都住著兩三個女子,她們或嬌媚可人,或才藝雙全,引得無數文人墨客、達官顯貴趨之若鶩。

客人們在這裏揮金如土,享受著片刻的歡愉與放縱。初到妓館,一杯清茶便需一圓銀幣;一頓便飯,四圓至七圓不等;若要置辦一桌酒席,更是價格不菲,二十五圓至三十二圓之間。而彈唱一曲,則需一圓銀幣;若要點唱特定的曲目,價格更是要翻倍。至於那夜度資,更是因人而異,沒有固定的標準。

在這片繁華與喧囂之中,人們似乎暫時忘卻了世間的煩惱與憂愁,沉醉於這片刻的溫柔鄉中。然而,在這光鮮亮麗的背後,又隱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辛酸與無奈呢?或許,隻有那些親身經曆過的人,才能體會其中的滋味吧。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