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江寧之妓之夏日綺夢(1 / 1)

《夏日綺夢》

貢院與學宮緊緊相鄰,那高聳的院牆外,便是繁華的街道,而街道的南側,則是一片片錯落有致的河房,宛如一幅精美的畫卷鋪展在秦淮河畔。每當科舉之年,四方才子如雲般彙聚於此,其中不乏家境殷實的士子,他們攜帶著豐厚的資財,隻為在這繁華之地,挑選一位佳人作伴,共度那段緊張而又充滿希望的備考時光。而那些出身寒微的學子,雖囊中羞澀,卻也時常結伴出遊,漫步於河畔,尋覓著夏日的清涼與心靈的慰藉。

秦淮河上的船隻,是這些士子們放鬆心情、享受生活的絕佳去處。船上,篷廠高懸,角燈閃爍,既遮風擋雨,又添了幾分雅致。船內,回欄環繞,幾榻齊備,盤盂尊罍,件件精美,無一不透露出主人的品味與講究。最為巧妙的是,船身兩側並未設置窗寮,如此一來,乘客們便可毫無遮擋地飽覽兩岸風光,盡情享受這份難得的愜意與自由。

每當夕陽西下,遊船緩緩駛出,雙槳輕搖,水麵上泛起層層漣漪。此時,一陣清風拂麵而來,夾雜著荷花的清香與蓮藕的甘甜,讓人心曠神怡。船中傳來陣陣清歌,悠揚婉轉,如天籟之音,令人陶醉。而眼前,那盈盈佳人,更是如同仙子下凡,美得讓人心動不已。此情此景,真乃人間仙境,讓人忘卻塵世的煩惱與憂愁。

青溪之畔,更是夏日消暑的絕佳之地。溪水潺潺,綠樹成蔭,漫步其間,隻覺心曠神怡,暑氣全消。春秋兩季,亦是遊目騁懷的好時節,無論是春日裏的百花爭豔,還是秋日裏的紅葉滿山,都讓人流連忘返。至於冬日,雖然寒風凜冽,但圍爐而坐,淺斟低唱,舉辦一場消寒會,亦別有一番風味,仿佛置身於羅浮仙境之中,忘卻了冬日的嚴寒。

話說那秦淮河畔的河房,自乾隆中葉起,便悄然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起初,僅有幾家妓館零星散落,開宴待客,也並非常態。但好景不長,轉眼間,戶戶皆成了花的海洋,家家藏玉,遊冶之事,幾乎日日不絕。在這眾多繁華之地中,蔻香閣、聽春樓、賞心庭院、倚雲閣等幾處,更是聲名遠播,酒宴之盛,無人能及。這些地方的主人,皆是風雅之士,待人接物,溫文爾雅,連那些伺候的丫鬟小廝,也是訓練有素,恭敬謹慎。每當夜幕降臨,月色如水,正是燕語鶯啼之時,賓客們在此歡聚,樂而忘憂,往往通宵達旦,不知疲倦。

更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河房之中,皆有技藝高超的廚娘,她們精通烹飪之道,水陸珍饈,應有盡有,即便是突然有客來訪,也能迅速備齊一桌佳肴,其便捷之處,無出其右。對於那些遠道而來的尊貴客人,或是行至白門(南京古稱)的旅人,主人們總是格外熱情,必會邀請他們乘坐畫舫,共賞秦淮美景。數日之前,便會精心準備小紅箋,裝入小紅封套,上書“某日買舟候敘,某人拜訂”,再命仆人恭敬送至客人住處。若客人因故不能赴約,便以同樣的小紅箋回複“辭謝”,並附上“某人拜手”字樣,以示尊重,同時,原請之箋也會一並歸還,以免打擾。

若客人應約而來,主人則會根據賓客人數,提前安排好船隻,或是藤繃小舟,或是寬敞畫舫,停泊於水邊,待賓客到齊,便一同登船。通常,聚會多在午後開始,因為清晨時分,妓女們尚在梳妝打扮,無暇接待。此外,還會有小舟專門載運仆從,負責裝煙、傳話等事務。宴席上的佳肴,或由家中廚娘精心烹製,裝入朱紅油盒,擔至碼頭,待船經過時送上;或交由名館代辦,以求方便快捷;亦有雇傭外間廚師,乘坐專門的“火食船”,船上備有各式廚具食材,燒割烹調,隨叫隨到。

宴飲過後,人倦酒闌,回望岸邊,早已備好箯筍燈籠,照亮歸途。主客雙方,歡笑著拱手作別,此時已是夜深人靜,星辰滿天。乾隆丙申、丁酉之夏,更是秦淮河畔最為繁華的季節,從南門橋至東水關,燈火通明,遊船如織,首尾相接,河麵之上,竟不見一絲波瀾。兩岸河亭,燈火輝煌,照耀如同白晝。各家名姬,廣設宴席,從日午至深夜,座無虛席,杯盞交錯,一日之間,千金散盡,真乃風流之地,煙月之所。

然而,好景不長,庚子、辛醜之交,這番盛景便逐漸凋零,那些曾經名動一時的佳人,如朱素貞、劉大子等,也如同石氏翾風一般,退居幕後,成為了房中的老嫗。但即便如此,每年的五月初五、十三這兩日,秦淮河畔的遊船之盛,依舊不減當年,仿佛是在追憶那段逝去的繁華歲月。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