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香浮動》
在清末的上海灘,有一類女子,她們隱匿於市井的偏隅之地,自詡為“雅居閨秀”,實則外界戲稱為“隱世野雞”。這風氣,早在同治、光緒年間便已悄然興起。她們的居所,不似煙花之地那般喧囂,往來的不過幾位熟絡的狎客,避開了門庭若市的紛擾。唱曲撫箏、把盞言歡的俗套,於她們而言,皆是不屑一顧的浮華。她們依仗著天生的嬌媚與對奢華的向往,常扮作需人侍奉的貴婦模樣,自己卻懶於梳妝,隻待他人粉飾。
時光流轉至光緒甲申之後,這扇隱秘的門扉似乎悄然敞開,隻需有人引薦,便能輕易踏入這片禁地。其間的規矩,與那些公開的煙花之地相仿,唯獨不同的是,這裏不涉茶樓之歡,客至亦無需刻意營造氛圍,一切顯得更為直接而隱秘。每每造訪,一枚銀幣便是入門的憑證,至於後續如何,全憑雙方意願,而夜度之資,更是水漲船高,不菲之數。
彼時,滬城偏僻巷弄間,煙館林立,以售賣鴉片為幌子,實則暗藏春色。客人踏入,先以百錢相贈,若有意留宿,還需另付高額的“餅金”。至光緒中葉,此景漸稀,唯南市浦江之畔的鴻升碼頭一帶尚存,那裏常有女子伴客吞雲吐霧,一時之間,煙霧繚繞,恍若仙境。而公共租界內的福州路、北海路、寧波路,亦不乏此類“過夜煙間”,燈火闌珊處,一燈之費,不過銀幣三角,引得無數無家可歸的浪子,借此度過漫漫長夜。女子們不再親手調煙,卻穿梭其間,宛如卓文君當壚賣酒,亦留得幾分溫情。
至於“花煙間”,則是滬上妓女中較為低微的一群,尤以江北女子居多,同治、光緒年間便已遍布蕩溝橋周邊及北門外的新街。夜幕降臨,門外燈火點點,宛如繁星落入凡間。紅裙翠袖,在簾幕間若隱若現,然多數不過是以藥物維持的風月假象,引得路人紛紛側目,斥之為“木賊花妖”。若想在這群人中尋得一二可人兒,實乃難上加難。
到了光緒、宣統年間,花煙間更是遍地開花,公共租界、法租界無一不有其身影,尤以山東路、城河浜、十六鋪、蘭芳裏等地最為集中。每當夜幕降臨,那裏便傳來陣陣喚客之聲,引人遐想。開燈吸煙一次,佐以清茶瓜子,不過銀幣一角二十文。禁煙令下,雖隻剩茶與瓜子,但那所謂的“煙”,也不過是牛皮膏的替代品罷了。至於夜度之資,銀幣一元三角,細細算來,開燈費占其二,餘下一角,不過是些零碎開銷。若是在白日或黃昏時分,則各自議價,多在數十文至半元之間。
而在這座城市的最底層,還有一類名為“釘棚”的地方,隻需三角銀幣,便能在光天化日之下,滿足一時之歡,人稱“打釘”。某些生意興隆之處,一日之內,便可接待十餘人次。至於夜間留宿,雖酬金稍高,卻也難及一元之數。這便是那個時代,上海灘夜色下,不為人知的隱秘綺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