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孝欽後好雀戲(外一篇)(1 / 1)

《孝欽後好雀戲》

在清朝末年的宮廷中,有一則鮮為人知的趣事。孝欽後,即慈禧太後,不僅平日裏操持國事,閑暇時的娛樂也玩得別有一番風味。

有一日,她召集了諸王福晉和格格們,一起打起了麻雀牌——那時候宮裏流行的一種牌戲,類似於現代的麻將。慶王有兩個女兒,她們經常陪伴在慈禧太後身邊,為這宮廷生活增添了不少樂趣。

每當發牌的時候,都有宮女站在慈禧太後身後,微微俯身,輕聲指導。慈禧太後似乎總是手氣極佳,每次都能拿到好牌,組成“中發白”這樣的好對子。旁邊侍賭的宮女們見狀,便會暗中出手,幫她補全牌型,讓她贏得更加輕鬆。

每當一局結束,慈禧太後若贏了,必定會高興地走出座位,接受大家的祝賀。而那些輸了的,也得恭恭敬敬地叩頭,求得太後的賞賜。

然而,也有時候,有人輸得多了,手中再無籌碼可賠。這時,她們便會跪在慈禧太後麵前,乞求太後能賜予她們一些官職或者美差,以抵償賭債。而太後也往往慷慨大方,賞賜的官職俸祿,往往是她們所輸金額的十倍有餘。

至於那麻雀牌的材質,更是考究。上等的象牙,經過匠人的精心雕刻,每一塊牌都隻有一寸寬,二寸長,上麵的花紋雕鏤得極為精細,令人歎為觀止。初次見到的人,都會驚歎於這鬼斧神工般的工藝。

在宮廷的深處,這樣的雀牌風雲,成為了那個時代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外一篇《張文端惡馬吊》

清朝光緒年間的桐城,有一位名叫張英的文人,他是當時的一代文豪,被尊稱為張文端公。他不僅在文學上有著深厚的造詣,更以其高尚的品德和嚴謹的家風聞名於世。

張文端公對賭博深惡痛絕,尤其痛恨當時流行的馬吊牌戲。他深知賭博之害,不僅會讓人傾家蕩產,更會敗壞人的品德和家風。因此,他下定決心要在家中嚴禁賭博,以維護家族的聲譽和風氣。

有一天,張文端公找來了一塊上好的玉石,請來了當地最有名的石匠,準備雕刻一枚石章。石匠問他想要刻什麼字,張文端公沉思片刻,然後鄭重地說:“刻上‘馬吊眾惡之門,習者非吾子孫’這幾個字吧。”石匠聽後,不禁肅然起敬,他知道這是張文端公對賭博的深惡痛絕和對子孫的諄諄教誨。

石章刻好後,張文端公將它鄭重地掛在了家中的顯眼位置,以警示家人和來訪的客人。同時,他還將家中所有的藏書和圖畫都印上了這句話,以表達他堅決抵製賭博的決心。

隨著時間的推移,張文端公的家風逐漸傳遍了整個桐城。人們都知道張家嚴禁賭博,而且家風嚴謹,子孫後代也都以讀書明理為榮。而那些曾經沉迷於賭博的人,在看到張文端公的石章和藏書後,也都紛紛醒悟過來,開始遠離賭博,走上了正道。

張文端公的禁賭傳奇就這樣在桐城流傳開來,成為了一代佳話。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家風,也用自己的智慧為後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