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馬吊(2 / 2)

關於“馬吊”這個名字的由來,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古時候人們稱之為“馬掉腳”,到了明代,可能因為口音或誤傳的原因,“腳”被訛傳為“角”。人們認為這四大門類就如同馬匹的四隻腳,缺一不可,於是簡稱為“馬掉”。隨著時間的推移,“掉”字又被改成了“吊”,於是便有了我們今天所知的“馬吊”。

在康熙年間,關於馬吊的玩法和技巧,有著許多專門的書籍和圖譜,如《打馬格局》和《打馬圖式》。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珍貴的資料都逐漸失傳,隻剩下那些口口相傳的故事和偶爾能見到的幾副馬吊牌,讓人們得以窺見當年士大夫們風雅生活的冰山一角。

某個午後,陽光透過雕花的窗欞,灑在精致的紫檀木桌上。四位士大夫相對而坐,他們的手中各自捧著八頁馬吊牌,準備開始一場緊張而又優雅的博弈。

這場名為“無聲落葉”的遊戲,規則簡單而精妙。四人輪流出牌,以大擊小,每一張牌都仿佛擁有生命,在桌上翩翩起舞,展現出千變萬化的色樣。當剩餘的八頁牌也相繼被衝出色樣,整個遊戲就進入了高潮。出奇製勝,變化無窮,每一步都考驗著玩家的智慧和運氣。

馬吊牌的四大門類中,最尊貴的被稱為“賞”,次之為“肩”,最小的是“極”。當這些尊貴的牌麵出現在桌上時,都可以與其他的牌配成色樣。這些色樣有大有小,名稱繁多,足足有數十種之多。

雖然遊戲種類繁多,但“無聲落葉”無疑是其中最為風雅的一種。入局者必須氣靜聲和,不能有絲毫的爭競之心。正是因為這種寧靜與和諧,它才被稱為“無聲落葉”。

黎某是這場遊戲的資深玩家,他深諳其中的奧妙。他說:“‘無聲落葉’之思深於圍棋,旨幽於射覆,義取於藏鉤,樂匹於鬬草,致恬於梟盧拋擲。若非按譜深索,豈能悉其委曲?那些淺薄無知的人,豈能領悟其中的真諦?”

隨著遊戲的進行,四位士大夫的臉上都露出了專注而愉悅的表情。他們時而眉頭緊鎖,時而露出會心的微笑。每一局結束,都會有人舉起酒杯,輕輕碰擊,發出清脆的響聲,為勝利者喝彩。

“無聲落葉”不僅是一種遊戲,更是一種文化、一種精神。它代表著士大夫們的風雅與智慧,是他們追求心靈寧靜、品味生活的一種方式。在這個充滿爭鬥與喧囂的世界裏,“無聲落葉”為他們提供了一片寧靜的天地。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