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羅漢僧雪中裸浴(外一篇)(1 / 1)

《羅漢僧雪中裸浴》

王文簡曾在海陵做客,期間遇到了一位名叫羅漢的毗盧國僧人。這位羅漢僧人自稱在明朝英宗時期的土木之變後,才來到中國。他有一個非常奇特的習慣,那就是能在風雪之中裸體沐浴。

有一天,王文簡與羅漢僧人一同用餐。席間,桌上擺放著一些胡桃。羅漢僧人拿起一枚胡桃,用牙齒輕輕一咬,胡桃殼便應聲而碎。他就這樣,一顆接一顆地咬碎胡桃,一共咬碎了數十枚。

羅漢僧人原本住在通州的軍山,後來因為軍山靠近海邊,他擔心海潮侵蝕,於是遷居到了海陵。高郵牧的祖父曾傳下一幅小畫像,畫中有一位老僧人與一人相向而坐。畫像上自記此僧名為羅漢,是毗盧國人。

有一天,高郵牧聽說軍山有位毗盧國的僧人,心中不禁懷疑那便是畫像中的羅漢。於是,他懷著好奇的心情前往軍山拜訪。當他見到羅漢僧人時,驚訝地發現這位僧人與畫像上的形象毫無差別。原來,這位羅漢僧人已經曆了三世,度過了百年的歲月。

這次相遇讓王文簡和高郵牧都深感震撼。他們不禁感歎,這位羅漢僧人不僅擁有奇特的習性,更有著不凡的壽命和經曆。他的存在,仿佛成為了他們心中一個永恒的謎團,讓人無法忘懷。

外一篇《法天與盤山終始五十年》

在遙遠的平穀之地,有一位法天師,他的名字叫雲恒,自號藏山。九歲那年,他便在盤山萬鬆寺剃發為僧,從此踏上了修行之路。

雲恒法師二十餘歲時,在西甘澗修行白業(佛教對行善積德的行為的稱呼),這一修便是五十年,未曾出山。他的徒弟們都覺得他性格固執,難以改變,但他自己卻毫不在意。他外貌看起來有些枯瘦,言語也不善言辭,在山中的日子,大多隻是默默修行。

然而,雲恒法師的內心卻充滿了智慧。他深知修行的真諦,以真誠之心去實踐。他視眾生如同孩童,自己也如同孩童一般,心中毫無雜念。他熱愛詩歌,閑暇之餘常常低聲吟詠,但每次寫完詩稿後,他都會將其銷毀,因此世間無人得以傳頌他的詩篇。

雲恒法師有一把古琴,是明朝隱士李孔昭的遺物。雖然這把琴的工藝並不精湛,但雲恒法師卻常常彈奏它,寄托自己的情感。在眾人麵前,他總是談笑風生,與大家相處融洽;而當他沉默時,便與眾人相對而睡,看起來並無特別之處。然而,每當他離開時,人們總會感到一種深深的思念。

因此,雲恒法師雖然性格古怪,但卻深受人們的喜愛。有人曾問他:“法師,您是如何利益眾生的呢?”他微笑著回答:“我不過是幫助他們減去心中的雜念和煩惱,又何談利益呢?正如《易經》所說,‘弗損益之’,才是真正的益處。”

在澗東之處,有一塊巨大的石屏,雲恒法師對它情有獨鍾,並在此地修建了自己的藏身之所。他的好友們紛紛前來幫忙,其中漢軍李鐵君處士鍇更是為他撰寫了一篇銘文:“無身則無患,損盡則身全。藏真於茲塔,享彼大年。物無成毀,草木依然在山。何處安所樂終,乃能完其天。天不鑿師之形,師完其性於自然。維此屏之陽,日月其便。”

這篇銘文道出了雲恒法師的修行境界和人生智慧,也展現了他與大自然的和諧共處。他用自己的方式,詮釋著修行的真諦,成為了一位深受人們敬仰的大師。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