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某劫山西黃氏》
在清朝中葉的汴州,有一位年輕人名叫茹某,他自幼習武,擅長輕功,能離地躍起數丈高,落地後毫無聲息,因此被人們稱為“賽時遷”。他飛簷走壁,偷東西如探囊取物一般容易,從未失手過。
有一天,賽時遷聽聞山西有很多富戶,其中以黃氏和尉遲氏尤為顯赫。他動了心,決定帶著幹糧前去偷竊,做一筆大買賣。
賽時遷一路曉行夜宿,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才來到黃家。賽時遷先爬上了半裏許外的關帝廟的華表柱上觀望,觀察了整個黃家的情況。隻見黃家的外圍如同小城一般堅固,高牆峻立,堞樓三四座,巡邏者十數人。宅內數百間房屋,回廊曲徑,極其富麗堂皇。黃家還有七個倉庫,高大的門廊顯得十分氣派。他發現黃家防守嚴密,巡邏者眾多,但並沒有發現什麼破綻。於是決定第二天再來看看。
第二天晚上,賽時遷越過城牆再一次進入黃家,發現庫門前堆放著二十餘堆銀兩,重量都在千斤左右,白光閃爍耀眼。在倉庫的兩側,放置著高大的鐵櫃,高度與人齊肩,長約一丈,寬約五尺。鐵櫃的前後門敞開,卻不見有任何守衛在旁。賽時遷欣喜若狂,心想自己遠道而來,若不能在這片寶庫中尋得珍寶,豈不是辜負了一番奔波?一時間他感覺自己要發財了。
賽時遷一個挨著一個倉庫查看,當他來到第七個倉庫時,隱約聽到西廂傳出輕微的鼾聲。他輕輕撥開門,隻見室內陳設雅致整潔,有一張床,懸掛著紗帳。掀開紗帳一看,隻見一位女郎正在床上沉睡。賽時遷想走過去仔細看看,不料那女郎卻被驚醒。嚇得賽時遷立刻向後門逃走。在逃跑過程中,賽時遷聽到身後不斷有金屬碰撞聲,賽時遷急忙加快腳步,他知道女郎正在身後緊緊追隨。
眼看就要逃到庫門了,賽時遷正準備越牆而出,突然一支飛叉急射而來,擊中了他的肩膀。這柄飛叉造成的傷口很深,賽時遷中叉後立刻倒地不起。女郎嘲諷道:“不知死活的強盜,外麵的倉庫裏金銀不少你不去偷,竟敢闖入我的閨房裏來嗎!”
賽時遷苦苦求饒說:“求姑娘念我初犯,姑且原諒我這一次,我以後再也不來了。”女郎聽賽時遷這麼說,也沒有過分難為他,讓他起來並拿出金瘡藥來給他敷傷口。賽時遷感覺這藥很靈驗,敷藥後頓時感覺疼痛止住了。
簡單包紮傷口後,賽時遷再次越過重牆,逃出黃家,狼狽回到家鄉。這次行動讓他後怕不已,決定改行做其他的事情,再也不敢做偷雞摸狗的營生了。
回想這個故事,黃家七個倉庫,每個都放滿重金。賽時遷本意就是想獲得一份不義之財的,第一個倉庫就足夠滿足他的初心。但是他按捺不住好奇和貪婪之心,一個個庫房查探下去,甚至想潛入姑娘的閨房,最終偷雞不成蝕把米。可見貪婪和輕率是導致賽時遷失敗的重要原因。如果從一個賊盜的角度分析,當麵對誘惑和挑戰時,最重要的是需要保持冷靜和理智,仔細評估風險和後果,製定周密的計劃和策略。隻有這樣,才能避免失敗並取得成功。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