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清稗類鈔 序 凡例(原文翻譯)(2 / 2)

凡像這樣的事情,賢哲也不免發生錯誤,我每當想到這裏就更加小心謹慎。雖然曾經向當世名人碩彥請教過,並且得到吳天縣湯頤瑣寶榮、丹徒懷獻侯桂琛、龍南徐伯英時、閩侯林滬生震、嘉興高晴川紫霞、蕭山姚赭生宗舜等諸君子匡正我的不到之處,並為我校核多次,然而仍然不敢自信。博雅君子們也許可以教教我吧。中華民國五年十二月杭縣徐珂仲可述於上海寓廬之天蘇閣凡例一、記載的事情以清朝一代順治至宣統為界限斷限,中間有上溯天命、天聰、崇德的情況而又記載了隆裕皇後去世的事,這是因為它有率領宣統帝遜位之讓德的緣故。

總之,《清稗類鈔》是一本關於清朝曆史和文化的書籍,旨在為後人了解清朝的曆史和文化提供幫助。雖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但我相信它仍然是一本有價值的參考書籍。

一、本書按照事情的類型進行分類,再按照時間順序排列。如果一個人經曆了不同的朝代,其事跡散見於不同的類別中,例如從康熙年間出生到乾隆年間去世的人,這種情況可以類推。但總類之中有些可以進一步細分,例如“謙謹”一類可以分成兩部分,先謙後謹,而同時具備謙和謹的人則列在謙之前。藝術一類可以分成四部分,即書、畫、醫、弈,而同時具備書畫的人則列在書之前,並且各按年代順序排列。其他類似的情況可以依此類推。如果性質相近的事條有時也會合並在一起,以增加趣味性。

二、本書的資料來源主要是作者平時隨筆記錄的事情,分別歸類於不同類型,有些是從家藏秘籍中搜采而來的,因此與近年來流傳的版本略有不同。而小說和報紙也作為參考。但凡是所引用的資料,大部分都是連貫而成,未能注明出處,所以有時仍使用原文中的說法,例如“本朝”、“國朝”、“國初”、“王師”、“大兵”等詞語。

三、小說和報紙所記載的內容也有輾轉傳抄而來的,其中有些事實可能存在傳聞異辭的情況。對於在朝野備受推崇的人會記錄他們的一兩個遺行,而對於為社會所不齒的人則會記錄他們的一兩個嘉言。如今之所以兼收並采這些內容,實際上是寓有春秋責備賢者及勸善懲惡之意在其中,而不僅僅是為了增加異聞。

四、本書的分類雖然力求精確,但也有一條記錄涉及多件事或一件事屬於多個類別的情況,這時隻能根據其較重要的類別進行歸類。此外,彼此之間也可能存在相互參照的情況,特別是在篇幅較長的條目中會相互涉及。

五、本書所記錄的內容雖然不敢自詡考證精詳,但大部分具有完整的故事脈絡。

六、對於人物的姓名和字號也力求統一,但由於這些名字為世人所熟知,因此也有錯綜交叉的情況出現。

七、我國曆代紀年都使用幹支,因此附上清代曆朝幹支年表以便於查閱。但對於引用的原文仍保持原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