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稗類鈔 序 凡例(原文翻譯)
作者:徐珂
翻譯:無聊的帥貓
清朝從建立到滅亡,曆時三百多年。在這個時期,政治風俗發生了很多變化,朝野之間的得失也非常複雜。雖然有些事情已經無法考證,但如今已經沒有忌諱,可以談論了。
清朝在遼東崛起,趁明朝衰落之際進入中原。初期政治狀況較好,但後來因為滿族人的猜忌和對外擴張的野心,導致戰爭不斷,海內無法安寧。雖然雍、乾時期號稱極盛,但衰弱的情況實際上已經開始了。這是因為文字獄導致有才能的人受到壓製,而川楚之亂也耗盡了國庫。鹹、同時期的戰爭不斷,外部禍患不斷,導致國家根本被破壞。
殷鑒不遠,我們不能忽視這段曆史。然而,關於清朝的典章製度、風俗習尚、學術文化等方麵的記載並不完善。因此,我想通過整理這些資料,為後人了解清朝的曆史和文化提供幫助。
我參考了多種官書和私書,包括錢衎石的《碑傳集》、李次青的《先正事略》、李黼堂的《耆獻類徵》等。這些書籍中的記錄有些是虛構的,有些是誇張的,需要仔細分辨。因此,我花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去核實這些資料的真實性。
我的朋友徐仲可擅長研究國家曆史和文獻,於是我請他整理這些資料,並編輯成《清稗類鈔》。這本書共分為九十二類,記錄了三百六十多件事情。這些事情按照時間順序排列,並進行了分類。雖然我盡力校對,但仍然可能存在錯誤和不準確的地方。
《春秋》主張“三世”的觀點,即所見、所聞和所傳聞。他寫這本書,沒有違背這個原則。我知道他希望通過這本書讓人們全麵了解清朝的曆史掌故,它值得人們去閱讀和珍視。從前,朱竹垞非常稱讚沈景倩所著的《野獲編》,認為這本書所記之事有佐證,論述公正,沒有偏見,明代野史沒有超過它的。這也是他輯著此書的本意,我敢揭露這一點來向世人宣告。中華民國六年六月,紹興諸宗元貞壯寫了《清稗類鈔》的序言。
稗史是記錄瑣細之事的書。《漢書》如淳注說:“王者想知道閭巷的風俗習慣,所以設立稗官讓他稱述講解。”因此稱稗官所記載的事為稗史。清順治、康熙年間,金沙潘長吉有《宋稗類鈔》的輯錄,它是參照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明何良俊的《語林》而寫的,足以補充正史之不足,為人們提供談資和幫助。我讀過以後認為它很好。
我考慮清朝入主中原已經有二百六十八年,朝野上的奇聞軼事非常多,數也數不過來。我在閱讀書報之餘,跟賢豪長者遊玩,學習掌故,加上友人錄的稿件,偶爾翻閱,有時與書報相吻合,記下來留著以後用,也符合衛正叔的遺願。正叔名湜,是宋朝人,曾收集《禮記》各家的傳注寫成書,叫《集說》。他曾說:“別人寫書惟恐不體現自己;我寫書惟恐不體現別人。”而且因為當世的名人碩彥喜好稗官野史,我想跟他們商討一下,就隨時記錄下來,以備遺忘,長時間積累下來裝滿了箱子,於是參照《宋稗類鈔》的例子,編輯成這本書,並且命名為《清稗類鈔》。雖然都是摘錄而成的,但修剪、刪定、熔鑄等都有一定的道理,關於典製名物等也略為考證。其中按事情分門別類,按類別按年代排列,以便於寫作時參考采集。隻有寫文章最難,這是學者們所感歎的。
明朝胡應麟知識淵博,所著的《少室山房筆叢》尚且不免有抵牾;陳琮按日記錄故事,間或錄一首古詩在下麵,如六月二十三日下麵有宋張耒的《夜泊林裏港》詩:“浙浙曉風起,孤舟愁思生。蓬窗一螢過,葦岸數蛩鳴。老大畏為客,風波難計程。家人夜深語,應念客猶征。”而七月二十三日下麵也載有這首詩;清朝紀文達學識淵博世上無人能比,而《灤陽續錄》所載介野園宗伯的詩為“鸚鵡新班宴仰園,摧頹老鶴也乘軒。龍津橋上黃金榜,四見門生作狀元”四句詩實際上是金吏部尚書張大節作的,隻是有五個字不同,大概是誤收了金人的詩作為近人的詩;孫星衍考訂金石之詳贍為世所稱道,而《寰宇訪碑錄》校釋碑文重複多次,既列為唐的又列為宋的,甚至新拓本年月已模糊而舊拓本尚存,既根據舊拓本按年月以編入,又根據新拓本以附入無年月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