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就出在細節的把握中。我們每去一家餐館,總會發現諸多不稱心和重複出錯之事。我們的餐館很少能夠做到標準化、規範化操作。
一個標準化、規範化動作的餐館,應該是其配送係統的效率與質量、佐料搭配的精確分量、切青菜與肉菜的先後順序與刀刃粗細、烹煮時間的限定、清潔衛生的流程與質量評價、每日各環節差錯檢討與評估等上百道工序,乃至點菜、換菜、結帳、送客等遇到不同問題的規範用語……都進行了細究並形成了嚴格約定,且被無一漏網地進行了標準化實施。
中國有著豐富的文化遺產,從不缺大學說、大理論。但我們的文化內涵裏卻相當缺乏踏實求精的“基本功”,對細節欠缺強有力的執行力度。我們時常要麼對諸多細節麻木不仁,從不細究;要麼想到了卻毫無執行力度,沒有“苛刻”的製度、紀律乃至沒有“人情味”的評價監督機製以確保“細節”不打折扣地執行。總之,我們沒有把對細節的重視和執行當成一種生活與工作習慣。而對細節的重視程度,是一個人的敬業程度、一個企業基礎管理技術高低的最務實的反映。
在探討中國企業成長史時,一些數據頗能讓人震撼:中國企業平均壽命7年左右,民營企業平均壽命隻有3年,中關村電子一條街5000家民營企業生存時間超過5年的不到9%。
中國很多企業之所以稍微上規模就搖搖欲墜,籌資越多犯錯越多,最根本原因就是企業以“精細”為核心的基礎管理能力薄弱,企業團隊未能通過“千錘百煉”,把細節管理訓練成一種習慣;企業的組織結構、風險控製、薪酬體係、業務流程、項目管理、財務監督等基礎管理的具體要素,支撐不了高速成長所要求的應變,也與資本市場所賦予的資源、機會及發展空間不相匹配。
六、好創意不等於好市場
大多數的經營者對創意都很敏感,也很興奮,然而,一個很好的創意未必就是一個很好的市場機會,盡管大多數情況下,市場機會源於創意,一個市場機會必然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能夠用來作為企業發展基礎的,這就是創意和市場機會之間最重要的差別。
一個好的創意僅僅是一個好的創業工具,而將創意轉化為良好的市場機會卻是一個非常艱巨的工作。人們常常過高地估計創意的價值,而忽略了市場需求是否真實可靠。比如,
中關村一家經銷商與北京大學的學生合作開發了能夠在黑暗中發出熒光的鍵盤,這樣,在黑暗中(比如有別人休息的夜晚),計算機的使用者不用點燈就可以敲打鍵盤。這個創意很好,但顯然這樣的產品成本一定比普通鍵盤高,而經常使用計算機的用戶,絕大多數可以基本實現盲打,因而市場需求不會很好,正是這個原因,這個產品始終未能獲得成功。
此外,第一個獲得最好的創意也不能保證企業的成功,毫無疑問,第一個獲得最好的創意是一件大好事,但除非你能夠迅速地占有很大的市場份額或者建立很難逾越的市場進入壁壘,從而領先於競爭對手,否則第一個出現隻不過意味著開拓了供競爭對手發展的確市場。在這一點上最好的例子就是VCD,萬燕發明了VCD,卻在市場競爭中成為“先烈”。
所謂市場機會或者商業機會,是指有吸引力的、較為持久的和適合的商務活動空間,並最終表現在能夠為消費者或者客戶創造價值、增加價值。當然,也為自己創造了利潤。
七、小公司大管理
小公司創業就如運動員參加一場賽跑,起步就要找準“姿勢”,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否則難於以最快速度並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第一桶金,乃至完成資本的原始積累。當然,這裏“姿勢”的涵義很廣,包括企業機製、體製、製度、文化等諸多管理層麵,這些層麵對於創業企業來說“一個都不能少”。小公司創業也應以“大管理”的思想去運作、經營和管理企業,不能因“善小而不為,惡小而為之”。創業階段的管理看似簡單,卻是企業生命周期中在管理上最令人頭痛的特殊階段。在此,知名專家為小型創業企業提供了一些最實用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