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人發現的。主要是指對未來的預見。我們可以從運動的慣性和現實社會中的大矛盾和大問題來判斷市場未來的走向。隻要大的現實看透了,發展的趨勢也就清楚了。如果我們在市場經濟的大勢這個基點上思考問題,從設計人生到策劃事業,就順應了大勢獲得先機。如果我們把資本投放在這個大的圈子內,未必去領導潮流,隻要跟定大勢,資本就有了根。
與人不同的。不同就是差別,差別來自個性,個性又是由獨有的特殊性所決定。這個特殊性也同樣可以是任何方麵的,可以是獨特的市場定位,可以是技術的、工藝的、傳統的、原料的、材質的、款式的等等,這種差異性是產品或服務得以立足的一個重要根據。
強人之處的。對一個具體的項目而言,在其中的不論哪個方麵,必須有,哪怕是一點——高人一籌,優人一檔,強人一處,那就是根。在大多數場合通常是質量的、功能的、外觀的、設計的、成本的、經驗的、模式的等等。
在認識清楚根的所在後,就需要製訂合理投資程序把“根”抓住。在整個投資過程中,在時間安排上先做什麼後做什麼,在資金的使用上先幹什麼後幹什麼,一定要安排妥當。對於最具成長性的根,一定要先集中資金資源把它解決好了,其他問題怎麼辦,也就變得清楚了。
三、把“木桶”變成“鐵桶”
你的創業能不能成功,你的企業能走多遠,並不是一眼就能看出的。但經濟學中的“木桶原理”或許能讓創業者們明白一些道理,比如,讓創業計劃盡量周全些,不然,最短的那塊“木板”就會讓你的付出隨水東流。
“木桶原理”說的是桶能裝多少水是由最短的木板決定的。明白這個道理的創業者,就會特別關注自己在創業中的明顯缺陷,從而避免因為創業熱情帶來的“一葉障目”。但專家們認為,僅僅用“木桶原理”來檢測企業的毛病是遠遠不夠的,因為隻專注於尋找企業的弱點,就很容易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缺乏係統觀和整體觀,導致在某方麵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效果卻不明顯。
企業經營是一個係統工程,不僅要做到沒有明顯的短板,還要保證每塊木板結實、整個係統堅固,各環節接合部緊密無縫隙,也就是要從“木桶”打造成“鐵桶”,以增強企業的抗危機能力,即使遇到經濟不景氣、市場衰退時,保證自己能堅持到下一輪經濟複蘇,否則根本就沒機會再創輝煌。
營銷在創業初期顯得尤為重要,營銷做得好,不僅能在短時間內帶動企業的發展,但僅僅做好營銷還不夠,它並不能保證企業成為長青樹。因為時間長了,營銷團隊的激情自然會漸漸逝去,企業發展沒有後勁。作為創業者來說,在做好營銷的同時,還必須完善規章製度,優化工作流程,降低采購、生產和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用好人力物力,使資源配置效益最大化。
創業者在創業初期要盡量把眼光看遠一些,腳步踏實一些,不急不躁,苦練管理基本功和進行管理創新,建立寬容的企業文化和試錯機製,鼓勵創新。特別是容許員工犯錯誤的機會,讓員工在實踐摸索中,逐漸構建“鐵桶”並加強其堅韌性。事實上,也隻有企業的管理基礎穩固了,形成製度化、模式化、標準化,不會隨著人事變動而出現波動,企業的戰略才具有執行的可能與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