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這樣的一個項目,卻在它生命的第四個年頭夭折了。直接原因是資金耗盡——最先按照14元成本製造的成品積壓了幾萬件,曾經遍地開花的代理經銷商占用了大量貨款。
這說明什麼?說明生死在根。什麼是企業的根?就是企業所獨立擁有的,可以吸引其他社會成員與之交換的戰略資源,它具有內在核心基質,是難以複製的綜合而成的競爭優勢,紮根於恒久的需求與未來的大勢之中,表現為真真切切的品質和實實在在的效用。
從這個企業來看,它死得冤枉!冤在它死在根已經生成,至少是接近培育成熟,應該是成長收獲的時節。
讓我們來做個假設:如果在成本14元時不大量生產,批量生產等到成本降至2。9元的時候;如果在入市通道上先搞幾個實驗,取得經驗再逐步擴展;如果在產品大規模上市之前就完成14項改進;如果……僅僅上述三項,它就已經決定著這個項目的生死存亡了。
由此可見它失敗的關鍵在於培育根的程序和方式出現了偏差。企業主認識到了根的重要性,但是對其生長的規律卻沒有清晰的認識。如果他及早在計劃的設計上,(奇書網-Www.Qisuu.Com)投資階段的安排上,資金的分配上做出合理的安排就不會夭折了。
其二,在發展中收縮。
1998年我考察了珠海的一家服裝公司,老板是1997年深圳展銷會上認識的。他的企業一度發展迅速發展,由生產包括胸罩在內的女式內衣,逐漸擴大到運動服裝,男式夾克,並且每一個種類都形成了係列。同時為了把握銷售回款和市場信息,在珠三角建立了十幾家專賣店。
但是,到了我們認識的時候,麵臨的經營形勢已是異常的嚴峻:連續三年徘徊在微虧狀態。討論了半個月,共同的結論是兩個字:收縮。向品牌聲譽好的,技術含量高的,發展潛力大的,技術裝備強的品種收縮。這個品種就是胸罩。把它定位在高檔,增加有科學內涵的新功能,引入保健品打市場的以滲透概念為中心的營銷套路。
很快,企業轉危為安。那麼這又說明了什麼?說明了養分充足,市場環境較好的時候,適當擴張,但是當養分不足,市場環境不好的時候,適當收縮,向根部收縮。
由此可見,新興企業生存與否在於對其根的認識和把握。首先,生存的根本是培養有前途的產品,在企業還比較瘦小的時候,盡量將資金技術使用到這個核心產品上去,千萬不能分心,即使有些枝蔓,也要下決心砍掉,否則一旦野心太大,妄想一口通吃,必死無疑。其次,對根的生長規律要有清醒地認識,不要顛倒次序,本末倒置。
而如何培育新興企業生存的根呢?從我們習慣的概念而言,根其實就是核心競爭力。為什麼要稱之為根,是因為,日益活躍的投資活動表明,企業是有生命的,作為其生存的根本——核心競爭力,也應該是有生命力的,所以我們稱之為主根。
如何培育新興企業生存的?主要是指別人沒有的、先人發現的、與人不同的和強人之處的。別人沒有的。是指對某種資源的相對獨立的占有。在市場日益完善的條件下,長期獨立占有某種資源的可能性很小,但又不是完全不可能。潛在的可能有兩種:一是某種資源與某種特定需要的聯係,二是發現某種公認資源的新的商業價值。誰有這種商業的意識,敏銳的眼光,聯想的思維,誰就能獲得先機,獲得相對的——在時間和空間上相對獨立的擁有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