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適應不同類型聽眾的需要,選題要考慮適應度。選題的適應度較大,適應的聽眾麵就較寬;反之,適應度較小,適應的聽眾麵就較窄。一般來說,議題的專業化程度越高,其適應度就越小。
從經驗、專長和興趣中挑選主題
你是在既有的知識儲備的基礎上進行演講的。或許你被邀請發表演講的原因正是:“你能夠對我們談談你對當前低迷經濟的看法嗎?”在另外一些場合,你的個人背景就是演講題目很好的靈感源泉,完全可能發展成一篇引人注目且內容翔實的演講。
其中個人的經曆可以從下麵幾個方麵來考慮:
一、非同尋常的經曆
想一下你旅行過的地方、從事過的工作或令你陷入困境的事情。如果真實可靠,這些都是值得一說的故事。不過,不要忽視那些在你自己看來是平淡無奇的經曆,它們在別人的眼中或許會生動有趣。
二、專業知識或專長
人們都希望了解事情是如何運轉的。人們通常在聆聽過程和步驟時興致盎然,即使在從業者本人看來這些過程和步驟毫無出奇之處。
你也可以圍繞你生活中所遇到的人來構建一篇演講。還有諸如此類的話題——你可以對人類的天性或者我們文化中的某些方麵提供獨特的洞察和見識。
你會發現,對某一個主題知道得越多,你就覺得需要學習的東西也就越多。不要讓這一點蒙蔽了你的雙眼而看不到這一事實:和潛在聽眾相比,你在這一特殊興趣領域所了解的知識仍然要遠遠多於他們。
三、強烈的看法和信念
想一想,還有哪些話題能夠令你熱情高漲?這些話題或許觸動了你的核心價值,它們通常能夠成為很好的演講主題。當你基於內心確信不疑的信念發表演講時,你會更加放鬆自如。聽眾也會更加善解人意——即使他們持相反的看法,當他們看到你的演講發自肺腑時,就不會心生抵觸了。
同時要注意,在演講中你立場不客觀或失去理智,或是進行不適當的自我披露,將使你的聽眾尷尬不安,這都會影響演講的效果。
選擇跟聽眾和場合相適宜的主題
為了選定一個你將要發表演講的主題,你下麵所需要做的是考慮聽眾和演講的場合。在這一點上,你可以向自己發問的兩個問題如下:
①聽眾的期望是什麼?
②這些人現在的期望是什麼?
知曉這些聽眾的構成以及他們聚集到一起的原因,可以幫助你排除許多不適宜的主題。
演講內容要與演講場合氣氛相協調,也就是要考慮演講的時間和空間環境。時空環境不僅指演講現場的布置,也包括時間、背景、組織和聽眾等因素。顯然,在喜慶的場合大談悲涼,在悲哀的氛圍中大講歡愉都是荒唐的。
選題還應考慮可供演講的時間。根據心理學的研究,一般人的大腦在一小時以內,隻能解說或接收一兩個重要問題。因此,選擇演講議題必須集中凝練,富有特色,時間要掌握得恰如其分。如果參加演講比賽,更有必要了解限定的時間;否則到臨場時修改內容,增添刪汰,就會手忙腳亂,甚至無所適從。此外,參加有多人演講的會議,還要考慮自己演講所安排的順序是在會議的開頭、中間還是結尾,並且還要了解在自己演講之前的演講者和在自己演講之後的演講者的情況。這些都與聽眾的心理定勢和情緒有密切的關係,不可忽視。
選擇既適時又永恒的主題
在其他條件同等的情況下,最佳的主題是那些既適時又永恒的主題。某些話題一直以來並且永遠將是人們津津樂道的對象。
當你把一個發生在當代的事件和某個人類永不衰亡的話題聯係到一起時,你就聯結了適時和永恒這兩個要素。但並不是說隻要具備了這些要素,這個主題就是好的主題。先來考慮一下適時的標準。如果某一事件一連兩周都占據了報紙的頭版專欄,以該事件為主題的演講或許可以稱為適時的。但是,除非你能夠在更為廣闊的意義上向聽眾闡發你對此的見解,否則你隻能向他們提供相當有限的有用信息。你浪費了他們的寶貴時間。
反之同樣正確:如果你不把你的主題和某個當前的現實問題聯係起來,你的聽眾極有可能對你晦澀艱深的闡述毫無興趣或不勝其煩。一個深奧的、永恒的主題應當和它的現實反映掛鉤,而一篇適時的演講應當指出該主題的永恒含義。
3
對話題深入研究
演講有了大致方向以後,還要找到恰當的話題。要達到好的演講效果,必須限製話題。否則演講效果會大打折扣。為了把話題講得比較深刻,避免泛泛而談,資料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
確定闡述的要點
假設你是非洲問題專家,你計劃就非洲的刑事審判體製發表一篇8~10分鍾的演說,你需要拿出至少1~2分鍾的時間用於導言和1分鍾的時間用於結論。這就還剩下6~7分鍾的時間進行主體演說。如果你選擇談論刑事審判體製的曆史、犯罪的原因、計算犯罪統計數據的方法、緩刑部門的運作以及招募警力人員等方麵的問題,那麼你可以花費在每一小點上的時間是1~1.5分鍾。但是,你能把它們敘述清楚嗎?通過把主題縮小到某個特定的領域,你可以將它分解為兩個能3分鍾闡明的主要觀點或者三個在2分鍾闡明的主要觀點——這顯然是一種更為實際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