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演講的準備工作(1)(1 / 3)

1

明確演講的目的

演講作為一種現實的社會性活動,其目的或目標可用一句話來概述,即爭取最大限度的“共同性”。這裏所說的“共同性”乃“取得共識、建立同感”之意思。可是各種不同的演講還有自己的目的,有宏觀的和微觀的目的,還有現場的和散場後的目的。

演講的宏觀和微觀目的

從總體上看,演講的目的就是讓演講者與聽眾取得共識,使聽眾改變態度,激起行動,推動人類社會向理想境界邁進。演講無論是宣傳自己的主張、觀點,或是傳播道德倫理情操,還是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藝,都是為了讓聽眾同意自己的主張、觀點和立場以取得共識,並在此基礎上激發聽眾的實際行動,向著理想境界邁進。這是演講的公共目的和意義。

從演講的微觀目的來看,迄今為止,尚未有專職演講家。當今的演講者都有自己的正式職業或專業。例如林肯是總統,丘吉爾是首相。由於其職業不同、專業不同,經曆等多種因素的差別,演講的目的、內容也有所不同。從微觀上看,每位演講者的每一次演講都有不同的具體目的。

現場目的和散場後目的

我們還可以從演講者所追求的目的來看演講的目的,一般有現場目的和散場後目的兩種。

從現場目的來看,每個演講者都希望演講能成功。這一目的完全可從現場和直觀效果反映出來,如聽眾的表情、情緒,或者捧腹大笑,或者義憤填膺,或者歡呼雀躍,或者淚水橫流,或者高呼口號,或者掌聲雷動,這就表明演講者的實用目的符合了聽眾的實用目的,引起了共鳴。當然,現場的效果僅是表麵的,關鍵是演講者的實用目的、演講的內容打動了聽眾的心靈。

當然任何演講者不會隻停留在現場的目的上,而是更追求散場後的目的,即聽眾的實際行動,這才是演講者的最終目的。

拿破侖率部隊在遠征埃及時,在金字塔附近和敵人的主力遭遇,情況危急,拿破侖立在馬隊前高聲演講道:“士兵們,今天四千年曆史從這些金字塔的上麵看著你們!”簡短的演講使遠征疲憊的法軍士氣大振,終於大勝敵軍。

他的演講產生了現場的直觀效果,鼓舞了士氣,士兵英勇殺敵,取得了勝利,進而實現了散場後的目的。

總之,演講現場的目的是散場後目的的前提和基礎,散場後的目的又是現場目的的歸宿。沒有現場目的的實現,就不可能有散場後目的的實現;如果隻追求散場後的目的,忽視追求現場目的,散場後的目的不過是一句空話。演講也就失去了意義。演講是一種複雜的社會實踐,更是一種工具。人們拿起工具總是有目的的,沒有目的的演講是不存在的,隻是目的的正確與否、高雅與否的不同而已。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聽眾的目的。聽眾是無數個個體的集合。由於這些人年齡、性別、文化程度、興趣、職業等不同,聽演講的目的也自然是各不相同的。

林肯解放黑奴的演講,聽眾有擁護的,也有反對的,可見其目的是根本不同的。即使目的都一樣的聽眾,對同一內容的演講也往往各取所需,各有偏重。但從總體上說,演講者的具體實用目的和聽眾個體實用目的是統一的。

總之,每位演講者必須確立明確的演講目的,做到宏觀和微觀的統一、表層與深層的統一、目前與長遠的統一,這樣的演講才是有意義的、有價值的。

2

確立一個合適的主題

主題是演講的靈魂,它決定演講思想性的強弱,製約材料的取舍和組織,影響到論證方式和藝術調度。它是選題的具體化、明朗化。沒有明確的主題,演講就如同沒有靈魂的偶像,即使講得天花亂墜,也會讓人不知所雲,不得要領。

體現時代精神,順應曆史潮流

演講的目的在於宣傳、教育、組織和激勵群眾。因此,選題一定要有時代意義,必須緊緊抓住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抓住社會現實中急需解決的問題。比如思想政治方麵的重大問題,與現實社會息息相關的社會風氣和道德修養問題,以及反映科學文化發展動態、推動科學文化事業發展的問題等等。要講出時代感,講出新意,演講者必須考慮演講的場合、環境、現實狀況,以及自己對該問題的曆史、現狀的了解程度,並給出科學的分析和解釋,以符合曆史發展的規律。

適合聽眾要求,內容有的放矢

選題要有針對性,要能深刻影響聽眾,極大地感染聽眾。由於民族不同,性格各異,職業有別,年齡差距,以及生活環境和文化修養不同,演講的聽眾存在著很大的心理差異、風格差異、感情差異等。選題時應考慮不同類型聽眾的需要,根據不同民族、不同職業、不同層次的聽眾的知識水準、興趣愛好、風俗習慣等來確定。

隻有選題適合聽眾的心理、願望,才能調動聽眾的注意力,喚起聽眾聽講的熱情和興趣。例如,對青年人談男女戀情,談如何看待流行歌曲等問題很合他們的口味,但對中老年人就未必合適。顯然,如果對山區老農大談高能物理,談得再好恐怕也不會受歡迎;倘若換成水土改良,情況就會大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