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16歲那年,為了參加壁球比賽,他被要求嚴格控製自己的飲食,以控製體重。每天,他都隻能吃一些全麥麵包、瘦肉和蔬菜、水果等,這對於正需要熱量的青春期的他來說簡直是一種折磨。本·沙哈爾暗暗決定,等比賽一結束,一定要大吃一頓垃圾食品。
煉獄般的比賽生活終於結束了,這天,本·沙哈爾懷著放鬆的心情直奔附近的漢堡店,然後一下子買了四種漢堡,正當他打開漢堡的包裝紙準備一飽口福的時候,他突然意識到:這一個月以來,我雖然每天都在受煎熬,但我吃的都是健康的食品,我的體重控製了,我每天都精力充沛。現在,如果我吃了這四個漢堡,那麼,我很可能會為此後悔。看著眼前的四個漢堡,本·沙哈爾突然有種人生感悟,這四個漢堡不就代表著四種不同的人生模式嗎?
第一種漢堡,表麵看起來,它是那麼可口,那麼誘人,但你要記住,它是標準的“垃圾食品”。如果你吃了它,你當然會獲得快樂,但你可能會埋下痛苦的種子。其實,人生也是如此,“及時行樂”就是對未來人生幸福的透支。因此,你需要想清楚自己的決定。
第二種漢堡,這是標準的健康食品,裏麵全是蔬菜和有機食物,但實在難以下咽。用它來比喻人生,應該可以表示為“先苦後甜”,犧牲暫時的幸福來獲取未來的幸福生活。
第三種漢堡,相信誰也不會選擇這類漢堡,因為它既不好吃,也不健康。但若有人選擇類似於這樣的人生,那麼,相比他是一個自暴自棄、對生活沒有希望的人。
接下來,本·沙哈爾想,會不會還有一種漢堡,又好吃,又健康呢?那就是第四種“幸福型”漢堡。一個幸福的人,既能享受當下所做的事,又可以獲得更美滿的未來。
這就是“幸福型漢堡”——四個小小的漢堡,四種截然不同的人生態度。在課堂上,當本·沙哈爾讓學生選擇做哪類型人時,答案幾乎都是幸福型。
那麼,你會選擇哪種人生模式呢?毫無疑問,你也會選擇幸福型。然而,一時的選擇容易,長時間的身體力行卻不易做到。
現實生活裏,大多數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精彩絕倫,都會對自己的人生不遺餘力地追求,卻不知道享受人生過程中平平淡淡的幸福快樂。其實,無論人生目標有多麼瑰麗輝煌,也不能為了“短暫”的擁有,而放棄過程裏的開心微笑。
是啊,有時候我們苦苦追求的所謂的幸福與快樂,其實就在眼前,那又為什麼不知足呢?我們中的很多人,也許經過多年的打拚和艱苦的奮鬥,也會有所成就,但是,人的一生難道就該如此忙碌地拚搏到死嗎?其實,享受真正的人生之旅比直到那旅程結束時還沒有感受到快樂重要得多。
人不能改變過去,也不能控製將來,人能控製和改變的隻是此時此刻的心念、語言和行為。過去和未來的東西都虛無縹緲,隻有當下此刻才是真實的。因此,一個人的生命不管能否長久,生命過程應該是豐富多彩的,無論人的生命長久與短暫,人生的道路應該是寬闊有風景的,享受過程應該是愉快幸福的。
可見,一個幸福的人,是既能享受當下,又能著眼未來的人。我們要懂得享受過程,真正讓我們得到滿足的也是過程,人的一生也是如此,最美的不是結果,而是人生的旅途。
心理啟示
追求幸福,就是要選好自己的人生模式,更為關鍵的,就是揮別那種精神和心境的無知無覺的疲憊狀態,做好自己能做的一切,把握今天,著眼未來。
正確認識幸福和金錢的關係
在哈佛大學教授本·沙哈爾的幸福課上,他這樣教他的學生看待自己未來的工作與金錢、幸福的關係:
仔細考慮以下三個關鍵問題,先來問問自己:一、什麼帶給你人生的意義?二、什麼帶給你快樂?三、你的優勢是什麼?並且要注意順序。然後看一下答案,找出這其中的交集點,那個工作,就是最能使你感到幸福的工作了。
本·沙哈爾認為,“金錢和幸福,都是生存的必需品,並非互相排斥。”
美國心理學家戴維·邁爾斯和埃德·迪納的曾經做過一項研究,這項研究表明,一個人的財富多少,與其幸福程度並沒有很大的關聯。相反,社會財富的增加並沒有讓人們變得更加幸福。在大多數國家,收入和幸福的相關性是可以忽略不計的;隻有在最貧窮的國家裏,收入才是適宜的標準。
然而,生活中,有太多人,為了金錢的保障,被一個不喜歡的工作所捆綁,他們生活得並不幸福。據有關機構統計,在美國,有50%的人對自己的工作不甚滿意。但本·沙哈爾認為,這些人之所以不開心,並不是因為他們別無選擇,而是他們自己作出的決定讓他們不開心。因為他們首先看重的是物質與財富,隨後才是快樂和意義。
由此可見,幸福不是獲得更多的金錢與財富,而是得到最適合自己的東西。因此,如果一個人弄清楚自己內心真正需要什麼,那麼,為之努力的過程和獲得的結果才能讓你產生幸福感。
亞伯拉罕·林肯曾經說過:“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他們認定自己有多幸運,就有多幸福。”一個人幸福不幸福,麵對同樣的生活經曆,看你如何去理解,不同的看法導致不同的幸福感受。幸福不是追求來的,關鍵在於自己保持何種人生態度和對待他人的看法。
一日,老張聽說妻子要帶一個同事回家吃飯,便做了滿滿一桌子菜。席間,這位同事突然忍不住說道:“我好羨慕你們,你們家裏好溫馨,好幸福。”正在給母親夾菜的老張突然被這一句莫名其妙的話弄糊塗了,在一起吃頓飯就幸福嗎?看到老張一家人都驚訝地望著她,她不好意思地說道:“一家人圍在一起吃飯,問寒問暖,相互說話,這樣的生活我真的好羨慕。”
老張妻子開玩笑地說道:“你們兩口子一月的收入是我們的好幾倍,你們不幸福嗎?”
這位朋友黯然失色道:“我希望少掙點錢,一家人天天生活在一起,家裏有老、有小,相聚在一起就是幸福。”原來這位朋友夫婦二人都是掙錢的高手,但天各一方,孩子跟著爺爺奶奶,一家人生活在三個地方,在一起的時間少,分離的時間多。所以特別羨慕老張一家人天天生活在一起的日子。聽這位朋友這麼一說,老張突然感覺自己很幸福,隻是每天忙碌於工作,忘記了去感受幸福。
的確,家的平淡與溫馨,隻要經常置身其中,便會覺得那其實是我們一直期待著的。家,或許不會給你帶來大富大貴,但是那種寧靜與從容,能夠讓你感受到幸福。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幸福體會,它是一種心態體驗,故事中老張妻子的同事因為一家人分離,特別羨慕生活在一起的一家人,經濟拮據的人突然得到他人的饋贈一定也能感受到幸福,天天忙碌的人突然讓他休息一天也很愜意……幸福沒有標準,因人因事而異。但無論如何,幸福都不是可以用金錢來衡量的,一個人,如果對金錢充滿欲望,那麼,他很可能最終成為金錢的奴隸,這樣的人,又怎麼能用心感受到幸福呢?
總之,幸福在於內心的感受,與金錢無關,隻要我們用心品味,用心感覺,用一顆寬容的心去包容一切,便會體會到綿綿而來的幸福喜悅。
心理啟示
幸福與職業、地位、金錢無關,隻與自己的感受、心態有關,無論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中,隻要能感受到幸福,就能保持良好的心態,良好的心態恰是改變自己命運的基石。
懂得知足,最為幸福
也許每個人都曾問過這樣的問題,幸福到底是什麼?大多數人也許認為,擁有名利地位、擁有奢華的生活就是幸福。而實際上,幸福是簡單的,有時候,夏日裏的一絲涼風、冬日裏的一件棉衣就是幸福。但無論如何,不懂得知足的人是無法感受到幸福的。
哈佛大學幸福課教授本·沙哈爾說:“我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和文化背景是這樣的:假如孩子成績全優,家長就會給獎勵;如果員工工作出色,老板就會發給獎金。人們習慣性地去關注下一個目標,而常常忽略了眼前的事情,最後,導致終生的盲目追求。”生活中,人們都有自己追求的目標,都希望能早日實現自己的目標,而一旦實現以後,人們常把放鬆的心情,解釋為幸福。好像事情越難做,成功後的幸福感就越強。不可否認,這種解脫,讓我們感到真實的快樂,但事實上,它並不是真的幸福,而是“幸福的假象”,而正是對幸福的錯誤理解,導致了一些人在人生道路上不停地追逐,不懂知足,而最終,他們錯過了很多沿途的風景。
一天,一隻雞啄來啄去滿地尋找食物,它要給自己和自己的孩子尋找可以填飽肚子的東西。突然間,它從一堆廢棄的樹葉中發現了一顆珍珠,它惋惜地說:“如果你的主人找到了你,他會非常高興地把你撿起來,把你當成寶貴的財富,可我要尋找的是米粒,而不是你,對於我來說,你毫無用處,一文不值啊!世界上所有的珍珠,都不如一顆米粒對我有吸引力。”
又一天,一隻精明的獵狗在森林裏尋找主人打下來的獵物,在偶然間看到了一袋黃金。它跑上前去嗅一嗅,懊喪地說:“哎,我還以為找到了主人打下來的獵物呢!不過,我相信主人肯定會非常喜歡,說不定他一高興就每天賞賜我幾根骨頭呢!”獵狗這樣想著,叼起那個口袋跑到主人身邊。
“你真是太偉大了!我要用其中的一塊黃金給你配一身最好的行頭!”主人撫摸著獵狗說。
獵狗連忙懇求道:“不,如果您不介意的話,我想每頓享用幾根骨頭。”笑逐顏開的主人爽快地答應了,獵狗從此每天都可以吃到骨頭。
幸福不是獲得更多的財富與地位,而是一種知足,懂得知足,就能懂得享受最為簡單的幸福。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發現,有些人總是抱怨生活太苦,困難太多,命運太艱難等。其實,在短短的人生旅途中,人人都有所求,但沒有人能夠擁有世間的一切。人們所求各不相同,但涓涓細流,終將彙聚成海,歸根結蒂,他們所求的乃是快樂。世上沒有比快樂更可貴更難得更為人們所普遍追求的東西了。
懂得珍惜,最為可貴,善於知足,最為幸福。當一個人珍惜了生命,生命便會長久,當他珍惜了家人、朋友之間的情感,他便能在友善的交流中,獲得快樂與更多的幸福。真正的幸福不是你每天得到了一些什麼,而是每天你都能對自己擁有的一切,懷抱著一顆滿足、感恩、珍惜的心,如果我們能夠保持著這種態度來對待生活中的每一天、每件事,那麼,即使人生中有擺脫不了的悲苦、辛酸,我們也能讓它們轉化成有價值、有意義的事。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曾說過:“我們很少想到自己擁有什麼,卻總是想著自己還缺少什麼!不要感慨你失去或是尚未得到的事物,你應該珍惜你已經擁有的一切。”
那麼,我們該如何體會知足的幸福呢?
1.比較法
比如,當你認為房子不夠大、當你認為車子不夠豪華、當你為買不起LV包包而焦躁時,你想過沒有,還有多少和你同樣的人卻正在為房子憂愁、為明天的家庭開支擔憂、為了一個幾十元的包包與店鋪老板砍價?這樣一比,你可能覺得自己其實是幸運的,也就不再為那些外在的物質生活而憂愁了。
2.注重精神世界的充盈
細心的你也可能發現,那些愛看書、聽音樂、旅遊的人,他們看起來笑得更舒心,因為他們的業餘生活是豐富的、充足的,他們不會為物質生活煩惱,他們滿足於現在的幸福生活。因此,豐盈精神世界是克製我們的欲望的良好方式,比如,你可以把周末逛街的時間拿來學習英語、練瑜伽、讀名著等。
心理啟示
幸福的感覺,依托於物質的滿足、成就的獲得等,而它的源泉,則在於懂得知足和珍惜。懂得珍惜,最為可貴,善於知足,最為幸福。
擁抱充滿激情的生活
有人說,生命是一段無可替代的旅程。在生命的旅程中,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會是唯一的旅人。一個人若對自己的心靈有約,就會以全身心擁抱生命,即使飽經風霜,他們依然對生命充滿熱情,他會熱愛生活的點點滴滴,他們還會以積極的心感受生命的震顫。的確,隻要我們願意,那麼,無論昨天發生了什麼,今天同樣精彩。對生活充滿熱情,我們的旅途就會時時處處充滿著綠意和生機,我們的生命就會無與倫比。有一個年輕人看破紅塵了,每天什麼都不幹,懶洋洋地坐在樹底下曬太陽。有一個智者問他:“年輕人,這麼大好的時光,你怎麼不去賺錢?”年輕人說:“沒意思,賺了錢還得花。”智者又問:“你怎麼不結婚?”年輕人說:“沒意思,弄不好還得離婚。”智者說:“你怎麼不交朋友?”年輕人說:“沒意思,交了朋友弄不好會反目成仇。”智者給年輕人一根繩子說:“幹脆你上吊吧,反正也得死,還不如現在死了算了。”年輕人說:“我不想死。”智者於是說:“生命是一個過程,不是一個結果。”年輕人幡然醒悟。這就叫“一句話點醒夢中人”。一個年紀輕輕的人,卻變得老態龍鍾,什麼都不願嚐試,對生活失去熱情,這樣,生命還有什麼意義呢?安諾德曾說:“世界上最糟糕的事,莫過於人類喪失了他的熱情。隻要仍保有熱情,即使失去了一切,他仍舊能夠東山再起。”熱情的原義,是“神在其中”,我們原本擁有它,而我們應該做的,便是使它重燃再現。
生命是一個過程,不是一個結果,如果你不會享受過程,生命就失去了意義。生命是一個括號,左邊括號是出生,右邊括號是死亡,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填括號,要爭取用精彩的生活、良好的心情把括號填滿。
怎麼享受生命這個過程呢?把注意力放在積極的事情上。生命如同旅遊,記憶如同攝像,注意決定選擇,選擇決定內容。為此,你不妨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