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恩十分痛苦,但他仍然一次次地暗示自己:“我的生命比誰都高貴。”後來,他當了一名貨車司機。
一天,伊恩仍像往常一樣送一車棉絮去加利福尼亞州。天空下著雨,路很滑,他把車開得很慢。此時,他發現不遠處的一座橋上站著一個人。伊恩緊急刹車,汽車滑進了路邊的一條小水溝裏。他還沒有靠近那個年輕人的時候,年輕人已經跳進了河裏。年輕人被他救起後還連續跳了三次,最後一次他自己差點被大水吞沒。
後來伊恩才知道,他救的是位億萬富翁。億萬富翁感激他給了他第二次生命,並和伊恩一起幹起了事業。伊恩從一個積蓄不足10萬美元的司機,憑著自己的誠信經營,發展成了一個擁有3.2億美元資產的運輸公司的董事長。幾年後醫術發達了,伊恩用掙來的錢整好了自己的麵容。
一對孿生兄弟,為什麼命運如此不同?因為他們的心態不同,麵對毀容,弟弟傑森無法接受,選擇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而伊恩卻始終告誡自己,自己的生命價值比誰都高貴,他努力活了下來,後來,他用同樣的信念救了另外一個輕生的名人,從而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這則故事裏,伊恩的經曆告訴我們所有的人,即使你滿身缺點,你還有可以引以為豪的優點,這些優點一樣可以讓你自信。那些外在的缺陷不能改變的時候,你不要悲傷,也不要失望,而應該慶幸,那些成功的人並非完人,隻是因為他們能依然微笑地麵對。而實際上,沒有人是毫無缺點的,隻是在你的內心,這個缺點的份額的大小問題,如果你將缺點無限製放大,那麼,它將會腐蝕你的心,阻礙你的成功。如果你也能正視那些不足和缺點,並將缺點限製在一定的範圍內,它就會成為你努力和奮鬥的催化劑,助你成長、成功。
總之,我們每個人都要記住,成功不會輕易得來,任何收獲都不會輕易得來。如果你的生命中多了些安逸,那麼,你就少了些張力。如果你能笑對各種磨練,你就能獲得成長,你就能迎來成功。
心理啟示
在追求人生目標的過程中,並不是所有人都能笑到最後,關鍵在於你是否能經受住磨難。如果你能積極地接受生活給予的一切,那麼,你就是一名強者。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我們都知道,噴泉的高度不會超過它的源頭;一個人的成就不會超過他的信念。因此,如果我們想讓行動領先一步,首先就必須有野心。法國著名戰略軍事家拿破侖曾說過一句軍事史上的名言: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一個好士兵。軍銜對一個軍人來說,就是一種身份的象征。因為它彰顯著自己的功績、代表著榮耀。每個士兵都想當將軍,這就是一種信念與方向,也是一種“野心”。世上成大事者都是因為自己有一顆“想當元帥”的野心而最後如願以償的,否則就會永遠平庸下去。其實野心也就是進取心。
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少年時代從英格蘭移民到美國,當時真是窮透了,正是“我一定要成為大富豪!”這樣的信念,使得他於19世紀末在鋼鐵行業大顯身手,而後涉足鐵路、石油,成為商界巨富。洛克菲勒、摩根也都是滿懷欲望,並以欲望為原動力,成為資本主義初期美國經濟的勝利者。
的確,在一般人的眼裏,“野心”是貶義詞,甚至有很多人認為有野心的人是可恥的,而事實上,一個人有野心的人,他的目標是具體的,而夢想則是抽象的。例如,想當政治家、將軍是理想,想當總統、軍長則是野心。任何偉大而卓越的人,之所以能夠永無止境地創造和超越卓越,就在於他有野心。
世界首富比爾·蓋茨的格言是:“我應為王。”即使是屈居第二,對他來說,也是不可忍受的。他曾經對他童年要好的朋友說:“與其做一株綠舟中的小草,還不如做一棵禿丘中的橡樹,因為小草任人踐踏,而橡樹昂首天穹。”
推銷大師吉拉德的成功,也是源於他相信自己能成功的信念。
小時候吉拉德的父親總是給他灌輸一種消極的思想——“你永遠不會有出息,你隻能是個失敗者。”這些思想令他害怕。而吉拉德的母親卻相反,她給他灌輸的是一種積極的思想:對自己有信心,你絕對會成功的,隻要你想成為什麼,你就能做到。從父母那裏,吉拉德時時感受到兩種相反的力量,這兩種力量一方麵令他害怕,另一方麵也讓他產生信心。而最終,母親傳輸給他的這種思想勝利了,這就是為什麼他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比爾·蓋茨和吉拉德的故事都再次證明了一個觀點——內心不渴望的東西,它永遠不可能靠近自己,你必須得具有強烈的渴望成功的願望,這一點非常重要。信心能使人產生勇氣。假使我們對自己都沒有信心,世界上還有誰會對我們有信心呢?也就是說,一個人的信念是是他一切行動的開始,也是他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為什麼在現實中有些人受人敬重,有些人被人看不起甚至被人踩在腳下?前者是因為他們有野心,凡事努力;而後者,他們得過且過,即使掉在隊伍後麵,也不奮起直追,這就注定了這類人無法成大事。有野心,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它為所有人創造了一種前進的動力。在很多時候,成功的主要障礙,不是能力的大小,而是我們的心態。
當今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每個人都必須具備競爭意識。而如果你們想提升競爭力,在競爭中脫穎而出並走向成功的話,還必須具備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誌向和“野心”,這是我們不斷努力、不斷進取的動力。相反,不想做得更好,就會做得更差。如果你自甘沉淪,不追求卓越,懶得提高自己能力,那麼,你是不會進步的。
總之,“野心”是人類行為的推動力,人類通過擁有“野心”,可以有力量攫取更多的資源。沒有誌向的人是可悲的,就像一隻無頭蒼蠅,不知道前方的路在哪裏。
心理啟示
成功者永遠有超出眾人之外的、敢於力爭第一的“野心”,“野心”就如同成功道路上的一盞明燈,指引人們永遠向著光明的前方奮進。
克服壞習慣,為成功增加砝碼
世界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有一句至理名言:
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
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
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
可見,好的習慣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讓人的一生發生重大變化。滿身惡習的人,是成不了大氣候的,唯有那些有好習慣的人,才能實現自己的遠大目標。這就告訴所有渴望成功的人,你若想擁有一個成功的人生,就必須改掉當下存在的一些壞習慣。所謂習慣,是人們成長過程中,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逐漸形成的一種行為傾向。從某種意義上說,“習慣是人生最大的指導”。
有一位智者帶領弟子來到一片草地上除草。
他問弟子:“怎樣才能將草地上的雜草除盡?”弟子們一聽,想了很多種辦法,要麼是拔,要麼是挖,要麼是鏟,但智者說,這些方法都沒用,因為“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什麼才是最好的辦法呢?”弟子們紛紛問。禪師說:“明年你們就知道了。”
到了第二年,弟子再回來發現,這片草地長出了成片的糧食,再也看不見原來的雜草。弟子們這才明白,原來師傅所說的最好的方法是在草地上種糧食。
用糧食根除雜草是一種智慧。我們在培養習慣時,是否可從智者那裏領悟借鑒呢!好習慣多了,壞習慣自然就少了。
習慣的養成,並非一朝一夕之事;而要想改正某種不良習慣,也常常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根據專家的研究發現,21天以上的重複會形成習慣,90天的重複會形成穩定的習慣。所以一個觀念如果被別人或者是自己驗證了21次以上,它一定會變成你的習慣。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行為習慣,但有些壞習慣絕對會阻礙我們成功。為此,我們必須戒除以下幾種壞習慣:
1.自製力不強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為自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下了決心就能獲得的,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拿學習來說,如果你決定從明天起好好學習,要每天學習十個小時以上,那麼,你很可能因為沒有達到目標而氣餒,而如果你先給自己定一個較為合理的目標,例如,你可以在第一周時每天學習1個小時,少玩15分鍾,倘若做到這一點的話,第二周每天學習1個半小時,少玩20分鍾,再做到這一點的話,就可以每天學習2個小時,少玩30分鍾。慢慢地,你會發現,自覺地學習已經成為了你的一種習慣,自製力也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任何壞習慣的改變或好習慣的形成都可以采取這個方法。
請記住,循序漸進,有利於培養自己的自信心,並且不會給自己造成過大的心理壓力,從而能輕鬆地鍛煉自製力!
2.準備不足
你自認為自己能力很強,那為什麼在關鍵時刻總是失敗呢?因為你準備不充分,任何人都不能指望打一場沒有準備的戰就獲得勝利。因此,從現在起,無論你對自己的評估如何,都不要掉以輕心了。
3.不能堅持到底
你也想努力做一件事,如鑽研某件樂器,搞好學習等,但往往使你最終不能成功的原因是你的中途退縮。如果你不能克服這一壞習慣,那麼,你始終會與成功擦肩而過。
4.不吸取教訓
成功者之所以成功,並不是因為他們杜絕了所有的錯誤,而是因為他們能從錯誤中吸取教訓,不斷改正錯誤;而同樣,失敗者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他們常常重複錯誤。的確,很多時候,從錯誤中學到的東西常比成功教我們的更多,犯了錯卻不吸取教訓,白白放棄如此寶貴的受教育機會實在可惜。
心理啟示
成功始於習慣,失敗也始於習慣;成功者有成功的習慣,失敗者有失敗的習慣!一個人,隻有靜下心來,努力克服一些壞習慣,才能增加自己成功的砝碼。
放棄希望是對未來最大的威脅
古人雲:“有誌者,事竟成,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可吞吳。”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隻要我們堅持到底,無論夢想多大,都有實現的可能。許多人在做事最初都能保持旺盛的鬥誌,然而,往往到最後那一刻,頑強者能咬緊牙關堅持到勝利;而懈怠者在這時放棄了希望,失去了自己應有的成功。而事實上,隻要他們跨出最後那一步,勝利就在前方。
不得不承認,有這樣一些人,他們滿腔熱血,為自己製定出了人生的宏偉目標,並決定從現在起努力奮鬥、打好基礎。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發現,這一雄心壯誌和現實產生了衝突,此時,他們就開始退縮,不敢再往前一步。這樣是不可能收獲勝利果實的。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很多時候,人們不是被打敗了,而是他們放棄了心中的信念和希望,對於有誌氣的人來說,不論麵對怎樣的困境、多大的打擊,他都不會放棄最後的努力。因為成功與不成功之間的距離,並不是一道巨大的鴻溝,它們之間的差距隻在於是否能夠堅持下去。
1952年7月4日的清晨,濃濃大霧籠罩著整個海岸,一位34歲的婦女,從海岸以西21英裏的卡塔林納島上涉水下到太平洋中,開始向加州海岸遊過去。這次,如果她成功了,她就是第一個遊過這個海峽的婦女,這名婦女叫費羅倫絲·查德威克。
在此之前,她是從英、法兩邊海岸遊過英吉利海峽的第一個婦女。當時,霧很大,海水凍得她身體發抖,她幾乎看不到護送她的船。時間慢慢前行,千千萬萬的人在電視上看著。在以往這類渡遊中,她的最大的困難不是疲勞,而是冰涼刺骨的水溫。15個鍾頭之後,她渾身凍得發麻又很累。她感覺自己不能再遊了,就叫人把她拉上船。
在另一條船上的她的母親和教練都告訴她海岸已經很近了,叫她不要放棄。但她朝加州海岸望去,除了濃霧什麼也看不到。幾十分鍾之後,人們將她拉上船。又過了幾個鍾頭,她漸漸暖和了,這時她回憶起自己渡遊的經曆。她不假思索地對記者說:“說實在的,我不是為自己推脫,如果當時我看見陸地,我能堅持下來。”人們拉她上船的地點,離加州海岸隻有半英裏!
後來她說,令她半途而廢的既不是疲勞,也不是寒冷,而是她在濃霧中看不到目標。查德威克一生就隻有這一次沒有堅持到底。兩月後的一天,她成功地遊過了這個海峽。她不但是第一位遊過卡塔林納海峽的女性,而且她以超出兩個鍾頭的成績打破了男子紀錄。
這一故事中的女主人公查德威克的確是個遊泳好手。第一次,她沒有遊過卡塔林納海峽,原因正如她說的,她看不到目標。而其實,她離自己目標隻有半英裏的距離,不過慶幸的是,第二次她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