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激情飛揚,職場晉升的小小心機(3 / 3)

2.樹立腳踏實地的態度

你若想成就一番事業,就必須具備勤奮的工作態度。愛因斯坦說:“人的價值蘊藏在人的才能之中。在天才和勤奮兩者之間,我毫不遲疑地選擇勤奮,她是幾乎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產婆。”真正的成功是一個過程,是將勤奮和努力融入每天的生活中,融入每天的工作中。成功沒有捷徑,它需要腳踏實地。

3.努力工作,獲得成就感

日常工作中,一些員工缺乏使命感,沒有工作積極性,某種程度上是因為他們對自己的工作沒有信心,而其實,信心是自己給自己的,如果你努力工作,你就能看到自己的成績,你就能成為行業內的專家,當你擁有成就感和自豪感後,你的使命感也就逐漸形成了。

心理啟示

身處職場,我們要挖掘出自己的工作動力,動力會讓我們做到全力以赴,始終保持一種積極的心態,勤奮努力,自動自發,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工作效率。

放下成見,用合作帶來雙贏

希臘神話故事中有位英雄大力士,叫海格力斯,一天,他在路上看見有個鼓起的袋子樣的東西,很難看,便踩了它一腳。誰知它反而膨脹起來,這激怒了海格力斯。他操起一根木棒砸下去,結果它竟膨脹到把路也堵死了。這時一位聖者走到海格力斯跟前說:“朋友,快別動它了,忘了它,離它遠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惹它,它便會小如當初;你若侵犯它,它就會膨脹起來與你敵對到底。”

“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這就是心理學上的“海格力斯效應”。海格力斯效應是指一對一的人際互動,是一種人際間或群體間存在的怨怨相報、致使仇恨越來越深的社會心理效應。

其實,身處職場,我們身邊也經常發生這樣的事:同事之間為了一點利益問題產生糾葛,甚至互相詆毀,或者因言語失誤而發生口角,更有一些人,對於自己不喜歡的同事,他們甚至連話都不願意說……事實上,我們都知道合作在當今職場的重要性,任何人,工作能力再強,表現再突出,他也不可能獨攬所有工作,他都需要在同事的配合下才能完成工作,因此,為了更好地工作,我們都有必要放下成見,與同事合作。另外,可能我們也有所發現,在氣氛不安的環境下,我們也無法擁有工作熱情,從這一點出發,我們也有必要與同事搞好關係。

小王從小就有個夢想,那就是當一名演員,如今,他的苦惱是,雖然自己長相很好、也很有實力,但一直缺少機會嶄露頭角,那些名導演、名製片人似乎都不願意與不知名的演員合作。因此,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是他當下的工作。他非常需要一個公關公司為他在各種報刊上刊登他的照片及有關他的文章,但是他沒有錢,也沒有機會。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朋友的聚會上認識了莎莉文,這是一個很會交際的女孩,她曾經在紐約一家最大的公關公司工作過好多年,不僅熟知業務,而且也有較好的人緣。幾個月前,她自己開辦了一家公關公司,並希望最終能夠打入有利可圖的公共娛樂領域。但是讓她煩惱的是,到目前為止,一些比較出名的演員、歌手、夜總會的表演者都不願與她合作,她的生意主要還隻是靠一些小買賣和零售商店。

其實,小王並不喜歡莎莉文,但他覺得,要想實現自己的夢想,就要放下成見,而在這點上,他的想法與莎莉文不謀而合。於是,他們立即聯手。小王成了莎莉文新公司的簽約藝人,而她則為他提供出頭露麵所需要的經費。這樣小王不僅不必為自己的知名度花錢,而且隨著名聲的擴大,自己在業務活動中處於一種更有利的地位。同時莎莉文的公司也借助小王的名氣變得出名了,很快就有一些有名望的人找上門來。兩人各取所需,合作達到了最高境界,他們的關係也因此變得更加牢固。

從小王的故事中,我們發現,當今社會,如果你想成功,你就必須學會與人合作,而前提是,你就必須放下成見。那麼,具體來說,我們該如何與同事合作呢?

1.消除心理成見

可能你會認為,與不喜歡的同事合作,這種想法不是太功利性了嗎?而你想過沒有,你不喜歡這個同事,是誰的問題呢?如果他的人際關係很好,而唯獨你不喜歡他,那麼,這很可能就是你的問題了。因此,在與之合作前,你最好能消除對他的某些偏見。

2.學會寬容,懂得忍耐

很多時候,我們都需要寬容,寬容不僅是給別人機會,更是為自己創造機會。如果你的同事做了傷害你的事,那麼,你隻有忘記仇恨,寬宏大量,不計前嫌,才能與人和睦相處。

總之,在現今社會中,單打獨鬥的個人英雄主義已經行不通,在這個分工越來越明確的時代,任何一項任務的完成,就不要指望一個人能做到。身處職場,我們要想獲得成功,就要放下成見,隻有這樣,我們才能獲得各種資源,才能有更多的成功機會。

心理啟示

身處職場,我們與同事相處,隻有用真誠和愛心,才能建立起牢固的人際關係,也隻有團結他人,你的力量才會更強大。一個人無論多麼能幹,多麼聰明,多麼努力,如果他不能或是不願意與團體一起合作,日後也絕不會有什麼大成就。

努力了,即使失敗也不可恥

美國聯邦快遞創始人史密斯曾提出:一件事經過深思熟慮,結果卻失敗了,這並不可恥。這就是心理學上的史密斯論斷。的確,工作中,我們每個人都要做到盡力而為,哪怕結果並不如我們所想象的。我們先來看下麵一個故事:

1968年的奧運會是在墨西哥舉行的。在男子馬拉鬆比賽場地,發生了這樣一件事:

發令槍聲在4小時前已經響過,所有獲獎的選手早已跑到終點、拿到了獎牌,甚至慶祝的典禮都結束了,但在賽場上,卻有一個孤獨的身影,那就是坦桑尼亞的一個選手艾哈瓦裏,此時,很多觀眾已經離去了,他雙腿纏滿繃帶,但還是緩慢地邁向終點。

這一切都被紀錄片製作人格林斯潘看在了眼裏。他很好奇,是什麼驅使這樣一個年輕人這樣做。於是,他走過去問艾哈瓦裏:“你在比賽途中受了傷,完全有理由放棄比賽,卻為什麼要這麼吃力地跑至終點?”

艾哈瓦裏回答說:“我是代表我的祖國來參加奧運會,不是來參加比賽,而是來完成比賽的。”

從此,在奧運會的曆史上,艾哈瓦裏雖然沒有獲得任何名次,但他的名字比冠軍更響亮。

故事中的艾哈瓦裏沒有獲得任何名次,為什麼人們卻記住了他?因為他的堅持!作為一個奧運會選手,艾哈瓦裏身上擔的是他的祖國、他的人民賦予的責任。比賽中,即使遇到再大困難,他也要堅持跑到終點,隻有這樣,才是對人民、國家負責。

身處職場,我們也應有艾哈瓦裏的精神。無論上級交給我們什麼任務,我們都要全力以赴、堅持到底。艾森豪威爾說:“在這個世界,沒有什麼比‘堅持’對成功的意義更大。”然而,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一些人在剛開始從事某項工作時,他們會滿懷激情,希望可以一展拳腳,做出一番成績來,但現實告訴他們,必須從最基礎的工作做起,於是,他們按耐不住了,開始變得心浮氣躁了。他們不知道成功需要堅持。那些看起來平凡的、不起眼的工作,隻要我們能堅持不懈地去做,那麼,這種持續的力量就能幫助我們獲得事業的成功。

一個大雪紛飛的一天,一場戰鬥還在進行中。在這場戰鬥中,發生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名將士帶著自己僅剩的幾名士兵繼續守護自己的城市,但不幸的是,他很快得到消息,敵軍馬上就要來攻打這座城市,而憑他們的實力,是撐不了多久的,為此,他決定派一名信得過的士兵去另外一座城市求援。在接到命令後,這位士兵馬不停蹄地趕往另一座城市。

在半路,士兵卻遇到了一個難題,天馬上要黑了,溫度也降了很多,前麵的湖麵一個人都沒有,船家都回去了,他隻得在這裏等候,看看有沒有出沒的船隻。

天真的黑了下來,這個士兵很害怕,瑟瑟的風吹著,他冷得縮成了一團,天又開始下雪了,還越下越大,他暗暗祈求:上天啊,求你再讓我活一分鍾,求你讓我再活一分鍾!當他就快撐不住的時候,他看到,天亮了。

他牽著馬來到河邊,眼前的景象讓他欣喜若狂,那條原本阻礙他的湖已經結成了冰。他試著在河麵上走了幾步,發現冰凍得非常結實,他完全可以從上麵走過去。士兵牽著馬從上麵輕鬆地走過了湖麵。城市就這樣得救了,得救於士兵的忍耐和等待。

故事中的這名軍人令人敬佩,他忍受了旁人所難以忍受的寒冷,經受住各種考驗,最終讓他以超強的意誌力戰勝了寒冷和絕望,拯救了自己,也拯救了人民。

的確,也許現在的你可能正在從事一項繁瑣的工作,你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感到自己前途渺茫,但請你記住,這才是人生的精彩之處。然而,如果一個人的一生太幸運了,太安逸了,就遠離了壓力的考驗,反而變得毫無追求。當工作中出現了壓力時,你應該告訴自己:“感謝生命之中的壓力,這是生活對我的挑戰和考驗。這是上天催促我努力學習、積極工作、奮發向上的動力。”換個角度去看問題,改變態度,壓力也會很快減輕。

心理啟示

一個人要想獲得幸福,每一天都應該勤奮工作,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隻要堅持就一定能夠獲得不可思議的成就。

適合自己的工作才最容易成功

管理學上,有個著名的定律叫彼得定律,是由管理學家勞倫斯·彼得提出的,它指的是在一個等級製度中,每個職工趨向於上升到他所不能勝任的地位。彼得原理正是彼得根據千百個有關組織中不能勝任的失敗實例的分析而歸納出來的。彼得指出,每一個職工由於在原有職位上工作成績表現好(勝任),就將被提升到更高一級職位;其後,如果繼續勝任則將進一步被提升,直至到達他所不能勝任的職位。

由此導出的彼得推論是,“每一個職位最終都將被一個不能勝任其工作的職工所占據。”彼得定律無意中道破了所有階層製度之迷。凡一切層級製度社會,如商業、工業、政治、行政、軍事、宗教、教育各界,都受彼得原理控製。彼得原理描述了組織中隨處可見的各種可笑事情。

的確,對於一個組織而言,相當部分的人被推到不稱職的級別,就會造成組織的人浮於事,效率低下,導致平庸者出人頭地,發展停滯。而對於我們自身而言,從事不適合自己的工作往往會導致我們工作效率低下、不能勝任、缺乏成就感等。

劉成目前在IT公司從事軟件技術開發工作,工作三年以來他一直勤勤懇懇,工作很認真、努力,並為公司作出了很多貢獻,為此,公司高層很賞識他,認為他是可造之材,於是,經商議後,便決定提拔他為項目研發部主管。麵對領導們的提拔和知遇之恩,劉成覺得自己應該更加努力了,於是,他把自己的工作時間排得更滿了,無論下屬們有什麼事,他都大包大攬。但不久,劉成便感到自己無法勝任這個工作,因為他發現:第一,他自己除了要管理這個工作小組外,以前的技術開發工作也不能放,常常是忙得焦頭爛額;第二,工作進程很不順利,經常要加班到很晚還不能按時完成進度,同事怨言很大。三是小組中很多資曆比自己老的技術人員對自己不服氣,自己又不好意思說什麼。結果,上司、同事、自己都很不滿意,劉成從優秀的技術專家變成了不稱職的項目主管。

這則案例中,公司領導拔苗助長式的提拔導致了一個員工不能勝任現在的工作。實際上,這種現象在日常工作中並不少見。很多時候,企業很多占據某一崗位的員工,並不一定能勝任他手頭的工作,而那些能勝任的人往往隻能懷才不遇,其危害之大可見一斑。

當然,從這裏我們發現,在職場工作,一定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位置,隻有這樣,我們才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企業工作,發揮自己的努力和價值,也才能激發出自己的工作熱情。

那麼,身處職場,我們怎樣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呢?

1.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

據說,有一次,愛因斯坦上物理實驗課時,不慎弄傷了右手。教授看到後歎口氣說:“唉,你為什麼非要學物理呢?為什麼不去學醫學、法律或語言呢?”愛因斯坦回答說:“我覺得自己對物理學有一種特別的愛好和才能。”這句話在當時聽起來似乎有點自負,但卻真實地說明了愛因斯坦對自己有充分的認識和把握。

2.綜合評價自己的能力

對很多人來說,晉升是夢寐以求的事,但你真的能勝任接下來的工作嗎?不能勝任,你最終會不堪重荷。而如果你能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能力,那麼,即使你做不成一個好經理,但你有可能是個好主管,挖掘出自己的最大潛力並發揮自己的價值,你就是成功的。

3.給自己一個“試用期”

如果你對自己的實力並不了解,那麼,你可以先給自己一個考察的試用期,試想,如果你在經理的職位上,你需要做什麼類型的工作?你能勝任嗎?或者你可以先請示上級設立經理助理、代理經理等職位。

心理啟示

每個人隻有在適合自己的崗位上,做適合自己的工作,才能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在工作中遊刃有餘,因此,你若想成為一個成功的職場人士,你就必須先了解自己的興趣和實力,然後找準自己的位置,努力向前,最終你會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