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自我實現預言在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見,例如,在一個班級中,對於那些成績差的學生,如果老師對其聽之任之,那麼,他也會認為老師放棄了他,進而自暴自棄,最終成績越來越差。
當然,自我實現預言也可以作為一種技巧被應用到社會的某些方麵。國外有一種治療癌症的獨特心理治療法,稱作“內視想象療法”。這種心理治療方法,是讓病人想象自己的白血球正在不斷地擊敗入侵的癌細胞,有的患者靠這種方法使病情得到控製。想象白血球正在不斷地擊敗入侵的癌細胞,這是病人對自己抗病能力的一種期待。這種期待會調動肌體的對病毒的抵抗潛能,而事實上,白血球並不是在擊敗入侵的癌細胞。
自我實現的預言很多時候是不自覺的行為,這裏,我們可以看出自我暗示的強大力量。
“自我實現預言”是中性的,關鍵在於信心,如果你相信事情會朝樂觀的方向發展,相信事情成功的機會比較大,那就會朝成功和樂觀的方向發展。
現代社會中的每個人,離開學校後,都必須進入職場、參加工作,這是實現自我價值的一個重要方法。然而,在你的職場生涯規劃中,個人信心是至關重要的,而信心的展現就在自我實現預言上,尤其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當代社會,人心脆弱,保持對社會和自己的自信心和凝聚力就顯得更加重要。如果一個人如果老是覺得自己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會失敗,這個人通常真的比較容易失敗。反過來說,如果一個人對自己有信心,目標清楚,手段明確,最後往往比較容易成功。
因此,根據自我實現預言,我們應該明白的是,保持樂觀的心態,相信自己能在職場有所作為,相信自己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那麼,最終你必定能成為一個真正有所作為的職場人士。因為自我實現預言將會在人的心中生根發芽。
心理啟示
自我實現預言指事件一開始時的一個虛假的情境定義,引發了新的行動,因而使原有虛假的東西變成了真實的。或者反過來說,原來真實的東西也有可能變成虛假的,即會“自我失敗”。也就是說,你原本預期的是什麼,結果就會受到你的預期影響而成真。
學會“非語言”溝通
身處職場,我們每個人都需要與同事、上司打交道,就免不了人際溝通,積極的溝通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與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務,而消極的溝通則會產生人際矛盾,影響工作效率。而怎樣才能更好地溝通呢?可能你會說,溝通不就是說話嗎?的確,我們通常會以為溝通的技巧在於口頭語言上,而實際上,這隻是人們的主觀感受,事實並不是如此。人們使用最頻繁的是非語言的交談方式,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肢體語言”,它通常是在說話之前就已經表達出了我們的感覺和態度,反映了我們對他人的接受度。有數據顯示,一個人要向外界傳達完整的信息,單純的語言成分隻占7%,聲調占38%,另外的55%信息都需要由非語言的體態來傳達。因為肢體語言通常是一個人下意識的舉動,所以,它很少具有欺騙性。
因此,在工作中,無論是與同事、下屬還是領導交流,如果我們善於運用非語言溝通的方式,那麼,溝通起來一定順暢得多。
大學剛畢業的玲玲在經過了三四個月找工作的過程後,終於接到了一家外企的麵試通知,她很興奮,也很緊張,怕自己表現不好,她決定找自己在培訓機構的表姐幫忙。這天晚上,她來到表姐家,表姐對她說:“在麵試中,你的肢體語言很重要。從見到主考官的那一刻你就要注意,要微笑並直視對方,如果他回以微笑,表示你有一個好開始。但如果對方麵無表情,也不要使自己焦慮。注意眼神的接觸,正向回應主考官的身體語言,突破他的防線:他緊繃著臉,你就麵露微笑;他姿勢僵硬,你就放鬆,像照鏡子一樣。
記得別交叉手臂,也不要蹺起二郎腿;雙腳略為平行,正對主考官而坐。雙手輕鬆垂下或置於膝上,眼睛平視,不要亂瞄或東張西望。坐時微向前傾可以給人積極的印象,但別太靠近免得造成壓迫感,如果注意到主考官不自覺後退,試著放鬆你的姿勢,稍微向後靠。”
從玲玲表姐的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如果你希望給主考官好印象,就必須淘汰那些負麵的身體語言。在說話時,對自己的手勢、姿態保持警覺。避免行為和言語出現矛盾,讓別人不信任或產生敵意。
在職場溝通中,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肢體語言傳達出積極正麵的信息,我們還需要使用這些肢體動作:
1.展開你的笑顏人們對於那些總是報以微笑的人似乎總是多一份好感。微笑是一種易於被接受的非語言信號,給人以友好、熱情的印象。當我們對他人微笑時,傳遞的是友好、渴望溝通的信息,對於對方來說,也自然能感受到你的暗示,那麼,他們通常都會同樣以微笑來回答你。當然,這並不是要你時刻都強顏歡笑,而是當你在遇見熟人或者結交陌生人的時候舒心地微笑一下,它可以展示你開放的交談態度。
2.張開你的雙臂
這是一個熱情的動作。可以想象,當你遇到某人的時候,如果他交叉雙臂站著或坐著,說明他很冷漠,一點也不高興。給人的感覺是:他不願意交談,他有防備心,他將自己封閉起來了。手捂著嘴(或手捂著嘴笑)或支著下巴的動作表明這個人正在思考。反過來,你也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是你,可能也不會打擾一個正在深思的人吧。另外,如果你雙臂交叉,那麼,你自身也會顯得局促不安,從而讓他人也不願意靠近你,因為在與你交談的時候,他們也會感到不自在。
所以,如果你想向對方表達出你的熱情,就張開你的雙臂,雖然看起來有點誇張,也比交叉抱著雙臂要好得多。
3.身體微向前傾
當你和對方談話的時候,身體微微前傾,這表明你對他的話題感興趣。而這對於他來說,顯然是一種尊重,他自然很願意同你交談下去。
4.掌握握手禮儀
你需要掌握一些握手禮儀:例如,如果男士與女士握手時需待女士先伸出手,而不能主動與女士握,握時輕握女士的手指部分,不要握手掌部分。不要隨便主動伸手與領導握手,應等他們先伸手時才能握。對方可能未注意自己已伸手欲與之相握,因而未伸手,此時應微笑地收回自己的手,無需太在意。
可見,除了語言,肢體也是最重要的交談技巧之一。掌握以上四個肢體動作,就可以為我們在職場上與人的溝通錦上添花。
心理啟示
職場中,我們要想巧妙地運用自己的肢體語言傳達出積極的信息,你就要隨時注意對方身體發出的信息,解讀他們真正的想法,從而借助身體語言來溝通。
學會表現自己,從競爭中脫穎而出
自古以來,中國人都強調做人要謙虛內斂,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要妄自菲薄、在激烈的職場競爭中處處逃避。如果你在關鍵時候不敢表現自己的才華,那麼,隻能錯過大好的晉升發展的機會。
相信我們都看過趙本山的小品《不差錢》:當趙本山扮演的爺爺向貴人推薦自己的孫子時,餐廳的服務員小沈陽卻發現了這是個機會。於是死死地抓住這個機會不放,愣是獲得了貴人的青睞。盡管這是一個主題是花錢吃飯的小品,但是側麵也給所有職場人士一個啟示:身處職場,要想從競爭中脫穎而出,我們就要懂得表現自己,隻要你有才能,敢於抓住機會,讓他們了解你的本事和才華,你就能獲得領導的青睞,你事業有成就變得簡單多了。
三年前,鍾玲玲和陳曉同時被一家大型企業錄用。在校時,她們都是才思敏捷、成績優異的好學生。但是參加工作以後,僅僅才過兩三年,她們的薪資待遇和崗位級別就有了很大差別。
鍾玲玲是學會計的,自然進了公司的財務部,但一直以來和數字打交道的她顯得木訥、內斂,甚至有點自卑,給人的印象就是不太合群、不大吭聲,也很少參加單位組織的各項活動。事實上,在公司工作的三年裏,她一直努力工作,在專業能力上可以說早已超過了其他同事,但是她並沒有得到領導的肯定和賞識。
有空的時候,她經常想:“如果哪一天老總找我單獨談話,借著向他彙報工作情況的機會,我就可以好好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幹了!”可是,每次老總來視察的時候,當其他同事都從座位上站起來,不是跑過去打招呼就是端茶倒水時,她連大氣都不敢出,更別說與老總寒暄了。
相反,陳曉則與鍾玲玲不大一樣,她在大學學的是市場營銷,也自然進了公司的市場部。幾年與客戶打交道的經驗,已經讓她知道怎麼自信地表現自己的能力。她剛進公司沒多久,就通過各種方法了解到了老總的情況,包括學曆背景、生活習慣、處事風格、人生起落等,然後她還設計了幾個與老總交流的話題。
陳曉留意到,老總中午的時候多半都會去員工餐廳吃飯,於是,她便開始找機會結識老總。一天,她看見老總一個人坐在餐廳的角落裏,她便走過去,隨意地坐在老總旁邊,然後和老總閑談了幾句。漸漸地,老總覺得兩人有很多共同話題,也越來越欣賞她。
後來,有一次在工作時間,老總把她叫到了辦公室,了解了她的工作情況和她的才幹。很快,陳曉如願以償,在公司裏爭取到了更好的職位和發展空間。
在這個故事中,我們發現,鍾玲玲和陳曉同時進入這一家公司,同樣具備某些方麵的能力,卻有著完全不同的職場命運。這是為什麼呢?很簡單,因為陳曉懂得如何表現自己而鍾玲玲卻孤芳自賞,它讓自卑掩蓋了自己所有的美麗,掩蓋了自己的才能!
那麼,身處職場,我們該如何表現自己呢?
1.積極暗示,鼓勵自己
你很想讓領導記住你,看到你的才華,而你卻不敢站出來,那最終肯定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一江春水向東流”,落得個自怨自艾。如果你不勇敢地走出自己設置的心理障礙,不主動地展示自己,那麼你真的很難做到讓領導記住你。為此,你不妨告訴自己:我有實力和優勢,我有專業能力和無限的潛力,我是最棒的!你必須有自信,對認準的目標有大無畏的氣概,懷著必勝的決心,主動積極地爭取機會。
2.主動出擊,贏得注意力
從現在起,再不要蜷縮在辦公室的某個角落了,主動出擊吧,在電梯裏遇到領導,不妨主動打個招呼,然後和他討論一下手頭的工作;會上,如果你有更好的建議,大膽地表達出來吧;你可以主動定期向老板報告團隊的最新工作績效,反映自己優秀的領導能力;同時主動與其他相關部門建立關係,介紹你的職務,讓他們了解你能為他們做什麼,你有什麼資源可以分享。讓他人看到你自信、能力,你會獲得完全不一樣的工作感受!
心理啟示
在如今的職場上,我們要趕快丟棄“埋頭苦幹”的過時態度,學習“抬頭苦幹”的聰明訣竅,學會表現自己,讓領導認可你的工作。
找一個迫切完成工作的理由
美國行為學家D.A.梅約曾提出:隻有從人的行為的本質中激發出動力,才能提高效率。這就是著名的梅約定律。根據梅約定律,我們可以看出,我們若想提高工作效率,就要給自己找一個迫切完成的理由。
世界著名科學家貝爾曾經說過這麼一段至理名言:“想著成功,看看成功,心中便有一股力量催促你邁向期望的目標,當水到渠成的時候,你就可以支配環境了”。這句話的含義是,人世中的許多事,隻要想做,並堅信自己能成功,那麼你就能做成。而這中間,我們需要一個激發自己的理由,也就是動力。在相同條件下,有明確而且強烈的目標,有動力,與沒有目標被動懈怠的結果是完全不同的。有這樣一個故事:
老木匠辛苦了一生,建造了多得數不清的房子。這一年,他覺得自己老了,便向主人告別,想要回家鄉去,安享晚年。
老板十分舍不得他離去,因為他蓋房子的手藝是鎮上最好的,再也沒有第二個人能夠跟他相比。但是他的去意已決,老板挽留不住,就請他再蓋最後一座房子。老木匠答應了。
最好的木料都被拿出來了,老木匠也馬上開始了工作,但是人們都可以看出,老木匠歸心似箭,注意力完全沒有辦法集中到工作上來。梁是歪的,木料表麵的漆也不如以前刷得光亮。
房子終於如期建造完成,老板把鑰匙交到老木匠的手上,告訴他這是送給他的禮物,以報答他多年來辛苦的工作。
老木匠愣住了,他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一生建造了無數精美又結實的房子,最後卻讓自己獲得了一件粗製濫造的禮物。如果他知道這房子是為自己而建的,他無論如何也不會這樣心不在焉。
現實生活中,我們身邊有不少人和故事中的這位老木匠一樣,因為缺乏動力,每天帶著一臉的茫然和無奈去工作,茫然地完成上級的任務,茫然地領回工資。因為他們認為,自己隻不過是為別人打工而已。很明顯,這種消極的工作狀態無論對於員工個人還是對整個組織,都是極為不利的。被動地應付工作,我們自然不可能投入全部的熱情和智慧,也就不可能在自己的崗位上有所成就。而同時,我們深知,效率是管理工作的根本,沒有工作熱情又有何效率可言呢?
那麼,我們該如何尋找這個讓我們努力工作的理由呢?你可以記住以下幾點:
1.關注未來,不要滿足於現狀
如果你得過且過,每個月隻為那點薪水工作,那麼,你怎麼會有熱情和使命感?相反,那些有夢想的人則不會隻關心這些眼前事物,他們一般會用極有遠見的目光關注未來。隻有目光長遠,你的潛能才會被最大限度地激發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