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激情飛揚,職場晉升的小小心機(1 / 3)

職場心理學

工作是我們獲取物質財富的一個重要手段,然而,它的作用不僅在於此,它還是我們實現自身價值的一個途徑。一個人,隻有熱愛自己的工作,並帶著激情工作,他才能在工作中有所成就、獲得成就感,才能最終獲得成功,達到自己的人生目標。

激發激情從改變工作態度開始

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懷揣夢想,希望可以大展拳腳,但現實的狀況可能是,麵對我們每天都必須做的重複的工作,有些人已經失去熱情,甚至開始抱怨,卻拒絕作出改變。如果你問他們,為什麼不幹脆辭職,或者要求調任,或者做點什麼來改變這種局麵,他們總是有各種各樣的借口:我還要還貸款;我的家人不允許我這麼做;我對這份工作已經習慣了;也許沒有更好的地方了;我的工資很高,我舍不得放棄這份高薪工作;我沒有其他方麵的技能;我隻會做這個,等等。而這些,都是對工作不熱愛的表現,以這樣的狀態工作,你會發現,工作是枯燥的,工作效率也是低下的。事實上,無論你從事哪一行,熱情都是你成功的動力。蒂夫·鮑爾默說:“我想讓所有的人和我一起分享我對我們的產品與服務的激情,我想讓所有的員工分享我對微軟的激情。”卡耐基說:“除非喜歡自己所做的工作,否則永遠無法成功。”

因此,如果你認為自己對工作提不起興趣,覺得工作毫無意義,那麼,你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變你的工作態度。

小李高考落榜後,就在一家汽車修理廠工作,從他工作的第一天開始,他就對自己的工作充滿了不滿,他經常抱怨:“修理這活太髒了,瞧瞧我身上弄的”,“真累呀,我簡直要討厭死這份工作了”,“要不是考試中出了點失誤,我現在都是名牌大學的學生了。幹修理這活太丟人了!”

每天,小李都在煎熬和痛苦中過日子,但他又害怕失去手上這份工作,於是,隻要師父不在,他就耍滑偷懶,應付手中的工作。

幾年過去了,與小李一同進廠的三個工友,各自憑著自己的手藝,或另謀高就,或被公司送進大學進修了,唯有小李,仍舊在抱怨聲中,做他蔑視的修理工。

可見,無論你正在從事什麼樣的工作,要想獲得成功,就要對自己的工作充滿熱愛。如果你也像小李那樣鄙視、厭惡自己的工作,對它投注“冷淡”的目光,那麼,即使你正從事最不平凡的工作,你也不會有所成就。

的確,對於工作,“熱愛”才是最大的動力,隻要熱愛,才會產生意願、努力、成功。年輕人,從現在起,就開始熱愛你的工作吧,你會自然而然地產生積極性、作出努力,會在最短時間內進步。

可能你會說,你是在為別人打工,再怎麼熱愛也不會成功,實際上,每個成功者都經曆過打工的過程,但對工作的不同態度造就了不同的結果。如果你以學習經驗的態度對待現在的工作,那麼,工作所能帶給你的,要遠比工資帶給你的多得多。因為每一項工作中都包含著許多個人成長的機會。而那些因為薪水低而對工作敷衍塞責、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的人,固然對公司、老板是一種損害,但長此以往,無異於降低自己的價值,使自己的生命枯萎,將自己的希望斷送,使自己維持在一種低檔次的生活水平上,過著一種庸庸碌碌、牢騷不斷的生活,並因此而埋沒了自己的才能,湮沒了生命應該有的那種創造力。

如果你為自己還是平凡崗位的一員而抱怨的話,請調整自己對工作的態度,如果你從現在開始熱愛你的工作,不論多平凡的崗位,你也會有不俗的成績。熱愛自己的崗位並做個快樂工作的人吧。

心理啟示

世界上沒有卑微的工作,隻有卑微的心態。如果你以麻木的態度對待工作,就是褻瀆了自己和自己的工作。要熱愛自己的事業,這是成功的起點。

帶著感恩的心態工作

生活中,我們可能經常聽到身邊的人抱怨:為什麼我的工作這麼累,我們的工作太無趣了,工資太少了,工作毫無前途……然而,也有一些人,每天早晨都帶著微笑來到辦公室,他們總是快樂地工作著,領導交代給他們的工作,他們總是能圓滿完成……為什麼有這樣的差別?這一切源於是否有一顆感恩的心。如果我們每天都能以感恩的心態去工作,我們就能在平凡的工作中,體味關愛與珍惜,學會耐心與細致,學會相處與溝通,學會理性與思考,就會發現工作給我們提供了啟迪智慧的場所,曆練能力和身體的機遇,從而收獲成功與喜悅。

微軟最初是從兩個好朋友創業開始的,發展到現在,已經成為擁有8萬多員工的大企業了。在公司中,蓋茨的領導力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他獨特的人格魅力,他所創造的積極勤奮的工作氛圍,吸引了全球軟件行業的頂尖人物紛至遝來。他們個性迥異,如果沒有他們對蓋茨的感恩、對工作的勤奮,那麼微軟在30年的創業曆程中時刻都有可能分崩離析。

微軟公司內部早已營造出一種“工作第一,以公司為家”的氣氛,當年蓋茨本人對工作的狂熱和勤奮也帶動了員工的工作激情。大家都是沒日沒夜地幹,甚至可以一連幾天都不休息。人們也經常看到蓋茨加班工作,與員工一起討論公司的經營計劃,並經常鼓勵員工要突破障礙,努力進取。對表現出色的員工,蓋茨也會給予高額的物質獎勵,以及精神上的鼓勵。這也讓員工自身的價值得以體現,對微軟和蓋茨都充滿了感恩之情。而這種感恩,又會帶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工作熱情。麵對困難時,一個員工可能難以解決,但是多個員工同心協力,困難就會很容易被解決。

如今的蓋茨已經辭職了,但他為微軟創造的價值,以及為微軟員工帶來的影響,卻是深遠而意義非凡的。正是他站在員工們的前麵,為員工做榜樣,才讓更多的微軟人找到了歸屬感,讓員工真正體會到微軟不隻給員工發薪,還關注員工未來的發展,以及他們的家庭,從而使員工心懷感恩,更樂於勤奮工作。

的確,勤奮不僅是一種對待生活、工作、學習的態度,也是一種感恩的具體表現。一個人隻有心懷感激,才能投入全部的激情麵對生活、努力工作,這樣,無論他遇到什麼困難和壓力,都能不斷尋找解決的方法,而不是牢騷滿腹。

但很多人可以帶著感恩的心生活,卻不能帶著感恩的心去工作。有人戲說,在現代社會的公司工作就是坐牢:空間的大小相同,管理的嚴格相仿。其實每一份工作或每一個工作環境,都無法做到盡善盡美,但在從事你認為繁瑣的工作時,你是否曾想過?父母給了我們身體,但給了我們工作嗎?是誰給了我們工作?是誰養活了我們?如果沒有公司為我提供崗位,我的生活是否有今天這麼美滿和幸福?

另外,你可能沒想到的是,工作會使你擁有寶貴的經驗,擁有和睦的工作夥伴,擁有值得信賴的客戶,等等。如果你每天能帶著一顆感恩的心去工作,那麼,你會發現,人們口中所說的“牢”其實是“天堂”。

帶著感恩的心去工作,你就會懂得,工作不光是我們謀生的手段,更是我們自我成長和實現自我價值的一個平台。沒有了這個平台,我們的能力則無從體現。所以,感恩會讓我們敬業。

帶著感恩的心去工作,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會融洽起來。員工真誠地感恩公司的培養,老板真誠地感恩員工的幫助,員工與老板之間的配合就會默契,一種雇用與被雇用的關係,就會變成朋友之間真誠的合作關係。所以,感恩會讓我們學會忠誠。

帶著感恩的心去工作,就會包容別人的錯誤。一個一輩子不犯錯誤的員工不是好員工,一個第二次犯同樣錯誤的員工仍然可能是個好員工。感恩會讓我們變得寬容,與同事和諧相處。所以,感恩會讓我們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

有了敬業精神,有了忠誠之心,有了良好的人際關係,你就有了主人翁精神。你必然會“不找任何借口”、“注重細節”、“精益求精”、“用最強的執行力,努力完成好工作任務,以感謝企業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以感謝領導的栽培,以感謝同事的幫助。

因此,帶著感恩的心去工作吧,相信你一定會逐步走向成功。

心理啟示

工作崗位為我們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工作為我們提供了施展才華的平台。對於工作為我們帶來的包括維持生計在內的所有一切,都要心存感激,並要通過努力工作來表達、來回報。

職場倦怠,別讓工作成為負擔

每天清晨起來,照鏡子時,你的臉上還有和剛工作時一樣的微笑嗎?你是不是從某天起,總是希望周末趕緊到來?你睡覺前是不是恨不得第二天生個小病,這樣就不用去上班了?你是不是覺得這份工作除了那點薪水讓你激動外,你已經提不起半點興趣了?你,已經成為職場“倦鳥”!

在網絡上曾經有個被網友廣為評價的帖子,內容是這樣的:

“你最痛苦的事情是什麼?”

“加班。”

“比加班更痛苦的事呢?”

“天天加班。”

“比天天加班更痛苦的呢?”

“義務加班。”

為什麼這段話能受到網友們的熱捧?很明顯,因為它真切地傳達了很多人內心對工作的情緒,如果你也對這種情緒感到似曾相識,那麼這表明:“倦怠情緒”正在你的身體中蔓延——“被傳染者”會無心工作,沒有了向心力的團隊更如同一盤散沙。因此,企業和個人如何跳出職業倦怠泥沼至關重要。

日前,國內某知名人力資源網站開展的一項《2008中國職場人士工作倦怠現狀調查》顯示,74.6%的職場人產生了工作倦怠。

與過去相比,現在的年輕人似乎更容易出現職業倦怠。調查中顯示,近50%的工作倦怠者參加工作未滿4年。工作5年後,倦怠指數有明顯下降,工作16年後,工作倦怠程度降到最低。此次調查也顯示,25歲以下人群中,35%的人出現了職業倦怠,其次為25~35歲人群。職業倦怠的年輕人最典型的應對則是換工作。和其他年齡層的勞動者相比,30歲以下的年輕人職業流動周期最短,平均不到一年半就換工作。

小夏是一家知名化妝品公司的員工。在大多數人的眼裏,她是一個幸運兒——目前從事的化妝品的市場推廣工作,既和自己的專業對口,又與自己的興趣相投。她已經在這個公司工作了整整七年。

七年來,小夏並沒有升職。目前的她覺得工作越來越沒勁。她無奈地說:“我每天都不想上班,就想著隻要不出錯就萬事大吉了。雖說我也曾為了能實現自己的夢想付出了很多,但現在那種職業的成就感已經沒有了。”

小夏的情況在不少職場白領中較為普遍,這就是人們通稱的“職業倦怠”。那麼先為自己作一診斷,看看是否正在倦怠中。

(1)對工作開始缺乏熱情,注意力不集中,對上級交代的任務提不起興趣,工作時間延長,同樣的工作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

(2)經常會出現頭痛、胃痛、肌肉酸痛等一些症狀。

(3)開始莫名其妙地猜疑一些事情,如老懷疑自己生病了,不停地去看醫生。

(4)食欲不振、失眠。

(5)在工作中情緒不穩定,對人際關係敏感,遇事容易著急,一著急又容易發火。

以上五個選項,如果你擁有三種以上的症狀,就要警惕了,你很可能已經成為一隻可憐的職場“倦鳥”。

那麼,如何才能解除這種職場倦怠感呢?

1.科學規劃職業生涯

先了解自己的特長、優點等,這樣,你能尋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並在工作中尋找到成就感和滿足感;另外,你的職業前景也會變得明朗、開闊起來。

2.做好時間管理,讓工作更有條理

養成列舉工作日程表的習慣,然後考慮哪些條目可以完全放棄,哪些可以委托他人或與他人合作完成,盡量使工作時間縮短,工作效率提高,成就感增強。

3.端正自己的心態

你要明白的是,工作的目的並不隻是獲得每月定時發放的工資,還是一種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實現過程,因此,我們每天都要帶著感恩的、陽光的心態去工作。

4.與你的同事、上司搞好關係

在工作中,與你的上司、同事的關係如何,直接關係到你在工作中的心情、工作效率等各個方麵。

心理啟示

隨著社會的變革轉型,就業壓力增大。企業求創新突圍,給管理者、員工帶來一定的壓力,職場倦鳥應運而生,且已經成為影響工作效率的頭號敵人。作為企業及其管理者以及我們自身,懂得如何防治職業倦怠,在當前尤其重要。

你相信什麼,就能得到什麼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定律叫自我實現預言,又稱皮格馬利翁效應,它是由美國社會學家羅伯墨頓根據社會學家湯瑪斯的情境定理(如果假設情境為真實,其結果也將成為事實)修改後所提出的。

20世紀60年代,美國權威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等人在一所小學作了一次最有發展前途“預測”的心理實驗,他們在一至六年級各選三個班進行測試,然後按隨機抽樣向各任課教師提交一份有“最佳發展前途者”的名單,名單上的學生大多屬中等生,有的甚至是差生,由於各科任課教師相信了心理學家“權威的謊言”,對名單上的學生不但在言語上表示尊重,而且賦予他們特殊的愛撫感情,在平時教學中,盡力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尊重他們的個性,多肯定,多表揚,諄諄善誘。八個月後,再重測時,奇跡出現了:凡列入名單的學生,都比名單外的學生進步快,這就是著名的“皮格馬利翁效應”。

自我實現的預言,指的是個人有一個將要發生什麼情況的信念,因而使可能的事情變成了現實。也就是說,一個人一旦形成了一種期待,他就會把這個信念當成真實的,從而朝著這個方向去準備或努力。最終,他的行動使信念變成了現實,實現了預言。簡而言之,人們預先主動建立起的期待,傾向於調動和這種期待相一致的知覺方式和行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