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王撿起杯子,又繼續接落下的水滴。就在杯內的水才半滿的時候,他就把杯子舉到嘴邊。但是,在杯子碰到他的嘴唇之前,那隻老鷹再一次打翻了杯子。這下子,國王真生氣了。
他大聲吼叫著:“如果你再來,我要把你的脖子砍斷!”
然後,他又拿杯子盛水。但是,在他預備要喝水之前,老鷹又衝下來。憤怒的國王拔出劍刺中了它,可憐的老鷹倒在了血泊中,國王的杯子掉進了岩縫中。
國王隻好繼續向前走,他想找到水的源頭。後來,他終於找到了一個積水的池塘,在水池裏有一條死去的巨大的毒蛇。他頓時明白了,哭喊道:“我的老鷹救了我,它是我的朋友,而我竟然把它殺掉了。”
他又艱難地回去,找到老鷹的屍體,把它厚葬了。從此以後,當他再發怒時,就告誡自己:永遠別在盛怒下做事。
我們對人所造成的傷害,再多的彌補往往也無濟於事,寧可事前小心,而不要事後悔恨。所以在生氣的時候,不管怎樣總要留下退一步的餘地,以免做出無法挽回的事情來。
在現實生活中,有人隻顧一時的口舌之快,有意無意地對他人造成了傷害,殊不知這些傷害就像釘孔一樣,也許永遠都無法彌補。
研究表明,最後失去控製、大發雷霆的人,通常都經曆了情緒累積的過程。每一個拒絕、侮辱或無禮的舉止,都會給人遺留下激發憤怒的殘留物。這些殘留物不斷地積澱,急躁狀態會不斷上升,直到失去“最後一根稻草”,個人對情緒的控製完全喪失,直到出現勃然大怒為止。所以製怒的最好方法不是壓抑自己的怒氣,而是進行恰當的疏導。
一個年輕的爸爸推著一部嬰兒車,在擁擠的人行道上匆匆走著,車裏麵坐著一個看似剛滿周歲的小孩,正在大吵大鬧,揮舞著雙手,放聲大哭。
年輕的爸爸則是急得滿臉通紅,汗流浹背,不知所措,他一邊推著車子,一邊不停地說道:“大寶,不要發脾氣,馬上就到家了,千萬不要生氣,頂多再過五分鍾就到家了,忍耐、忍耐,拜托忍耐一下哦!”
路人紛紛停下來,觀看這溫馨的一幕。有一個中年婦女走向前,對這位年輕的爸爸說:“你真是一位偉大的爸爸,我從沒見過像你這麼年輕,還能這麼有耐心哄小孩的爸爸。”
“你是說我……”
“是啊!一般年輕的爸爸,隻要小孩哭鬧不休,都會跟著發脾氣。”
“這位太太你弄錯了,我不是在哄孩子;大寶是我的小名,我在哄我自己,免得自己受不了。”
心理學家說,生氣是非常傷身體的。事實上,一個人生氣,不但令對方傷心,自己也受虧損,據說發一次脾氣比一個星期的工作更累人。有一本靈修書籍上說:“一個人若常在家裏發脾氣,必然弄得家人內心痛苦不安;一個人若在教會裏隨意發脾氣,對弟兄姊妹所造成的傷害,久久無法撫平。”所以我們應當培養自己的忍耐力,不輕易發怒。
如果你是一個脾氣很暴躁的人,也不要過於擔心,隻要適當忍耐,延遲發脾氣的時間,慢慢地你就會發現自己可以自如地控製脾氣了。容易被激怒的人不僅可能會因為發脾氣而失去朋友,也可能會被別人利用脾氣暴躁的弱點。當我們怒火中燒時,最好的方式是守口如瓶,並盡量抑製我們的憤怒,勿使形之於外。生氣就像一把火,如果沒有氧氣助燃,它很快就會熄滅。
如果你生氣了,出去參加一次劇烈的運動,看一場電影娛樂一下,出去散散步,都是緩解怒氣不錯的方法。
心理啟示
人的情緒極度激動之時,尤其是憤怒的時候做出來的決定往往不太理智,事後人們往往追悔莫及,卻為時已晚。遇事時最重要的就是冷靜處事,這在任何時候都是有百益而無一害的。記住,永遠不要在盛怒下做任何事情。
做個會宣泄的人
麵對情緒問題,有的心理醫生的建議是:如果有人傷害了你,你必須回憶整個過程,不斷描述其中的細節,直到這件事不再影響你為止。這樣的心理治療方式隻會讓感情變得麻木。你似乎學會了壓抑痛苦,但是傷口仍然存在,你仍會覺得隱隱作痛。
另外有些心理醫生則會分析患者的情緒問題,然後鼓勵患者告訴自己,生氣是不值得的,以此否定所有的負麵情緒。這些做法都不十分明智。雖然通過自我對話來處理問題並沒有什麼不對,但我們不該一味強化理性,壓抑感情。總有一天,你會發現,你已背負了沉重的心理負擔。如果實在是無法控製自己的情緒,不妨用一些無傷自己與他人的方法來解決。
一天深夜,一個陌生女人打電話來說:“我恨透了我的丈夫。”
“你打錯電話了。”對方告訴她。
她好像沒有聽見,滔滔不絕地說下去:“我一天到晚照顧小孩,他還以為我在享福。有時候我想獨自出去散散心,他都不肯;自己卻天天晚上出去,說是有應酬,誰會相信!”
“對不起。”對方打斷她的話,“我不認識你。”
“你當然不認識我。”她說,“我也不認識你,現在我說了出來,舒服多了,謝謝你。”她掛斷了電話。
其實每個人或多或少的都有些難以釋懷的經曆,此時不應該把這些鎖在心中而是應該尋找一種適合自己的釋放方式,展現出自己的讓人意外的美麗,生命也因此會有戲劇中的美滿結局。
每個人的一生都要經曆一些痛苦,不管你是窮人還是富人,也不管你是領袖還是乞丐。每一次痛苦襲來的時候,我們都會感到天不再藍,樹不再綠,美麗的世界一下子變成了無邊無際的黑暗世界。但是痛苦不能自己消失,隻有適當地把痛苦釋放出來,人才能繼續健康地活下去。
美國鈔票公司的總經理伍德赫爾在年輕的時候曾經是一個小公司的職員,他得不到重視,得不到提升,總是覺得這不對,那不好,憤怒、不滿總是纏繞著他。
他說:“有一個時期,我這種感覺非常之厲害,並漸漸擴大,以至我覺得不得不辭職而去。但是在我寫辭職信之前,我去拿了一支筆和一瓶紅墨水——因為黑墨水不足以發泄我巨大的憤怒——坐下來把我對公司中每個上級職員和經理的評判都寫出來。我寫得很不錯,用了不少形容詞。然後我把單子收起來,把我的憂憤說給一個老友聽。”
當時,那位老友叫伍德赫爾再拿一瓶黑墨水來,把這些人的才能寫出來,並要求伍德赫爾把自己所能做的事也寫出來,同時寫一份在十年內如何提升自己地位的計劃。
當伍德赫爾把寫著紅字和黑字的兩張紙一比較,憤怒竟然都消失了!
伍德赫爾一下子就冷靜下來,決定繼續留下來工作。後來,麵對憤怒和不滿的時候,伍德赫爾總是用這種辦法來解決。伍德赫爾說:“以後凡是我忍不住的時候,我便坐下來把我所要說而不敢直說的話都寫下來。這實在是一種很好的安全活塞。我寫了之後,便覺得一身輕鬆。我把寫的這些東西收藏起來,不給人看。一年一年之後,別人都曉得我有一種自製的能力。我勸告一般在管理別人的人,無論年輕年老的,都學著寫這種紅墨水紙條,以約束自己。”
聰明的人完全能夠定期排除負麵能量,而不是依靠壓抑情感來解決情緒問題。敏感的心是實現夢想的重要動力,學會排除負麵情緒,這些情緒就不會再困擾你,你也不必麻痹自己的情感。
如果你生性敏感,當你學會如何排除負麵能量後,這些累積多時的負麵情緒就會逐漸消失。此外,你還必須積極規劃每一天,以積蓄力量,盡情追求夢想,這是你最好的選擇。
心理啟示
生活中,大概誰都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不良情緒。任何不良情緒一經產生,就一定會尋找發泄的渠道,當它受到外部壓製,不能自由地宣泄時,就會在體內發泄,危害自己的心理和精神。每一個人都難免受到各種不良情緒的刺激和傷害,但是,善於控製和調節情緒的人,能夠在不良情緒產生時及時消滅它,從而最大限度地減輕不良情緒的影響。因此,最好能找到一種不會危害到別人的適合你的發泄方法,給壞情緒找個出口。
趕走你的壞情緒
每個人的一生都難免遇到不順心的事,如不能寬容待之,一時情緒激動,甚至暴跳如雷,大發脾氣,會嚴重危害自身健康。心理學家研究表明,情緒對人的能量消耗特別大,很多癌症患者就是因為長期積累的怨恨、壓抑情緒得不到發泄,才身患絕症。
美國一些心理學家做了一項實驗,他們把生氣人的血液中含的物質注射在小老鼠身上,以觀察其反應。初期這些小鼠表現呆滯,胃口盡失,整天不思飲食,數天後,小老鼠就默默地死去了。美國生理學家愛爾馬不久前也做過實驗,他收集了人們在不同情況下的“汽水”,即把有悲痛、悔恨、生氣和心平氣和時呼出的“汽水”做對比實驗。結果又一次證實,生氣對人體危害極大。他把心平氣和時呼出的“汽水”放入有關化驗水中沉澱後,則無雜無色,清澈透明,悲痛時呼出的“汽水”沉澱後呈白色,悔恨時呼出的“汽水”沉澱後則為蛋白色,而生氣時呼出的“生氣水”沉澱後為紫色。把“生氣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幾分鍾後,大白鼠死了。由此,愛爾馬分析:人生氣(10分鍾)會耗費大量人體精力,其程度不亞於參加一次3000米賽跑;生氣時的生理反應十分劇烈,分泌物比任何情緒的都複雜,都更具毒性。
因此,動輒生氣的人很難健康、長壽,很多人其實是“氣死的”。由此可知,一個人大發脾氣或生悶氣時會在人體生理上產生一係列變化和反應,致使人體各部損傷,甚至危及生命。
同樣的,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心思細膩、比較敏感的人,因為牽掛的太多,在意的太多,情緒更容易起伏無常。所以在你生氣之前,是不是應該仔細想一想,為這件事發脾氣或者影響自己的心情到底值不值得呢?
鄉下有一對清貧的老夫婦,有一天他們想把家中唯一值點錢的一匹馬拉到市場上去換點更有用的東西。
老頭子牽著馬去趕集了,他先與人換得一條母牛,又用母牛去換了一頭羊,再用羊換來一隻肥鵝,又用鵝換了一隻母雞,最後用母雞換了別人的一大袋爛蘋果。
在每一次交換中,他倒還真想給老伴一個驚喜。當他扛著一大袋子爛蘋果來一家小酒店歇氣時,遇上兩個英國人,閑聊中他談了自己趕場的經過,兩個英國人聽得哈哈大笑,說他回去準得挨老婆子一頓揍。
老頭子堅稱絕對不會,英國人就用一袋金幣打賭,如果他回家未受老伴任何責罰,金幣就算輸給他了,三人於是一起回到老頭子家中。老太婆見老頭子回來了,非常高興,又是給他擰毛巾擦臉又是端水解渴,聽老頭子講趕集的經過。他毫不隱瞞,全過程一一道來。
每聽老頭子講到用一種東西換了另一種東西時,她竟十分激動地予以表揚:“哦,我們有牛奶了”,“羊奶也同樣好喝”,“哦,鵝毛多漂亮!”“哦,我們有雞蛋吃了!”諸如此類。最後聽到老頭子背回一袋已開始腐爛的蘋果時,她同樣不慍不惱,大聲說:“我們今晚就可吃到蘋果餡餅了!”不由摟起老頭子,深情地吻他的額頭……其結果不用說,英國人就此輸掉了一百多磅金幣。
或許很多人看到那個老頭子的行為,都會覺得他傻,覺得他吃了虧,當然,他妻子肯定也是知道的,然而他聰明的妻子不但沒有責怪他,反而很開心地讚揚他的舉動,隻因為她懂得,兩個人的快樂比一匹馬、一頭牛更重要,有了快樂,何必去計較那些快樂之外的東西呢?何不讓一些已經無法挽回的事實破壞自己的好心情呢?更何況,正是因為有了妻子的大度和不計較,他贏得了英國人的一百多磅金幣!
快樂、寬容、堅韌、恬靜、感激、自信、勇敢是我們克服情緒低落、戰勝困難的法寶,我們必須學會在逆境中尋找力量,並牢記就算是生氣也無濟於事,不如在動搖中培育信心,把握好航向。有人曾經說過的一句話:“心理的健康就像一道菜,酸、甜、苦、辣、鹹,全由自己來調適。”讓我們用平和的心態去對待每一件事,用“最本質的心情”去思考我們的行為,用快樂裝滿我們的生活!
心理啟示
快樂就像緩緩流淌的小溪,可以永遠延續下去,而壞情緒就像是汙泥或者石子,不但會把清澈的溪水弄渾濁,還會減緩流水的速度。壞情緒多了,溪水可能會停止流淌,也可能會變成汙濁的臭水溝,完全失去了它本色的美麗。因此,當你因小事而生氣的時候,學會趕走壞情緒,讓自己開心地生活,於人於己都有益處。
不要讓自己陷入悔恨的情緒中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情緒體驗,不同的事情不同的情況會產生完全不同的心情。然而麵對繁重的工作和生活壓力,負麵情緒總是很輕易地占據我們的腦海,一旦情緒失控,我們的工作和生活都會受到影響。所以身在職場的人,更是要學會控製和梳理自己的情緒,對待各種不同的情緒,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但是無論采用何種方式都要遵循一個原則:就是通過正當的方式進行發泄和疏導,一定不能為了發泄情緒而做出傷害他人和傷害自己的事情。
可能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體驗:自己剛說出口的某句話,忽然就後悔了,尤其是當對別人作出評價的時候,既想說出自己的真實感覺,又不想傷害別人,真是進退兩難啊。但是偏偏很多時候自己沒想那麼多,這話自己就出來了,又或者很多話隻有說出來了才讓人意識到它的威力。的確,人都是衝動的,很多人的本性我們不能改變,但是在說出每一句話、做出每一件事之前,我們可以試著控製自己的情緒。
既然如此,就要從一開始就控製好自己的情緒,千萬不能應了“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的悔恨的話,世界上沒有賣後悔藥的,相信控製自己比犧牲更多去挽回損失要容易得多。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每一個決定和行為,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情緒的影響。無論是對學習還是對社會適應能力來說,情緒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正所謂“心情決定事情”,做不了情緒的主人,就要被情緒左右。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每個人都應該學會調整自己的情緒,理智客觀地處理所有問題,不讓自己陷入一再悔恨的漩渦中。
心理啟示
美國作家大衛·雷諾茲在他的書中曾經提到這樣的“情緒法則”:
(1)情緒不能直接被意願所控製。也就是說,你無法讓自己感受到任何情緒。不過,你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去間接地影響自己的情緒……情緒是不可控製的。
(2)必須順乎自然地去認識情緒,接受情緒。處理情緒的最佳策略,便是先接受它們,並看自己能從中學到些什麼。有時,情緒本身會給我們一些暗示,暗示我們需要幹些什麼。
(3)無論情緒本身如何令人不愉快,每一種情緒都有不同的用途。所要記住的是,即便在最令人不快的情緒中,也潛藏著變好的可能。而對這種可能,我們應加以利用。認識到所有情緒都有好的一麵,我們就會對各種各樣的情緒加以珍惜。這樣一來,我們就再也不必白費經曆去擺脫那些“不受歡迎”的情緒,而應該從中學會某些東西。
(4)無論何種情緒,隻要不被重新刺激,它就會隨時間而消逝。時間會逐漸磨損各種情緒最初的威力。
(5)情緒可間接地被行為所影響,積極行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