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欣賞自己
心理學教授威廉·詹姆斯說:“世界精神太忙碌於現實,太馳騖於外界,而不遑回到內心,轉回自身,以徜徉自怡於自己原有的家園中。”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許多與眾不同的甚至優於別人的地方,這是每一個人值得驕傲的地方。我們沒有理由總是欣賞別人,而忽略了自己的優點;沒有理由一味地比較,而最終丟失了自我。有人說:“生活中並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認同自己,學會欣賞自己,你會發現一個全新的自己。
在一次哈佛大學泰勒·本·沙哈爾教授的課堂上,有個學生在課堂上向沙哈爾提問:“請問老師,您是否知道您自己呢?”沙哈爾心想:是呀,我是否知道我自己呢?他回答說:“嗯,我回去後一定要好好觀察、思考、了解自己的個性,自己的心靈。”
本·沙哈爾教授一回到家就拿來了一麵鏡子,仔細觀察著自己的外貌、表情,然後來分析自己。首先,沙哈爾看到了自己閃亮的禿頂,心想:“嗯,不錯,莎士比亞就有個閃亮的禿頂。”隨後,他看到了自己的鷹鉤鼻,心想:“嗯,大偵探福爾摩斯就有一個漂亮的鷹鉤鼻,他可是世界級的聰明大師。”看到了自己的大長臉,就想:“嗨!偉大的美國總統林肯就是一張大長臉。”看到了自己的小矮個子,就想:“哈哈!拿破侖個子就很矮小,我也是同樣矮小。”看到了自己的一雙大撇撇腳,心想:“呀,卓別林就有一雙大撇撇腳!”
於是,第二天他這樣告訴學生:“古今國內外名人、偉人、聰明人的特點集於我一身,我是一個不同於一般的人,我將前途無量。”
泰勒·本·沙哈爾教授善於欣賞自己,這令他充滿了自信,即使在別人看來,自己的長相並不出眾,但是,經過他一番積極的心理暗示,原來自己身體的每個部分都與名人、偉人、智者扯上了關係,這樣一來,自己肯定是一個前途無量的人。尼采曾這樣說:“聰明的人隻要能認識自己,便什麼也不會失去。”隻有學會欣賞自己,才能使自己充滿自信,並從自信中獲得快樂,使自己的人生不迷失方向。
有這樣一句話:“人活著,或許有不少人值得欣賞,但你最應該欣賞的是你自己。”波爾是丹麥的物理學家,他在年輕時就提出了量子論,然而,在一次科學討論會上,權威們卻否定了波爾的理論,但這並沒有使波爾失去信心,反而更加努力地研究起來,為了尋找理論根據,他做了大量的實驗,後來,科學家們證明了波爾的觀點,他因此榮獲了諾貝爾獎。正所謂“天生我材必有用”,學會自我欣賞可以產生巨大的力量推動自己走向成功,學會欣賞自己是成功的第一秘訣。
小澤征爾是世界著名的交響樂指揮家,在他還沒有出名之前,他曾參加了一次世界優秀指揮家大賽。在決賽中,他按照評委會給出的樂譜指揮樂隊演奏,在指揮過程中,小澤征爾敏銳地發現了不和諧的音符。剛開始,他以為是樂隊的演奏出現了錯誤,於是,他停下來重新指揮,但是,演奏還是出現了不和諧的聲音。他當即指出:“我覺得樂譜有問題。”這時,所有在場的作曲家和評委會的權威人士都堅定地說:“樂譜絕對沒有問題。”麵對權威人士質疑,小澤征爾漲紅了臉,但還是斬釘截鐵地大聲說:“不!一定是樂譜錯了!”話音剛落,評委們全部站了起來,對他報以熱烈的掌聲,祝賀他通過了決賽。原來,樂譜不過是評委們精心設計的一個“圈套”,而小澤征爾卻以堅定地認同自己而獲得了最後的成功。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任何人能夠取代我們,也沒有任何人能夠貶低我們,除非你首先看輕了自己。有人總是歎息自己工作不如別人,外貌不夠出眾,才能不被老板賞識。其實,我們不必在乎別人的看法,學會欣賞自己或許能夠重新找回自信。這個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我們都是最特別的那一個。拋棄對他人的膜拜,以及對自己的歎息,冷靜地思考,你會發現自己身上有著許多他人沒有的特點,自己也可以和他人一樣優秀。
心理啟示
有這樣一句經典的話:“你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卻在樓上看你。”當我們總是在羨慕別人的時候,別人卻正在欣賞著你,可謂“風景總是在別處”。人與人之間進行互相比較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們要知道,自己有缺點但更有優點,因此,在欣賞別人的同時不要忽略了自己。欣賞自己是一種智慧,它會令你渾身上下散發出自信的魅力;欣賞自己是一種心理暗示,當你把自己想象成什麼樣,你就會真的成為什麼樣的人。認同自己,學會欣賞自己,活出自己的價值,眺望遠處的風景,準確把握自己的坐標,這才是人生的魅力所在!
氣質決定其人格心理
何謂氣質?從心理學上說,氣質就是表現在心理活動的強度、速度、靈活性與指向性等方麵的一種穩定的心理特征。其主要表現在情緒體驗的快慢、強弱上。因此,通過氣質,我們能夠了解一個人的心理活動。當然,氣質與我們常說的“脾氣”、“性格”、“性情”是差不多的,不過,在日常交際中,氣質更多地表現為人格魅力,比如修養、品德、行為舉止、待人接物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氣質表現,有的人高雅恬靜,有的人溫文爾雅,有的人豪放大氣,有的人不拘小節。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氣質特征,如果我們能識別其氣質特征,再逐一對應,那對我們與之建立融洽的關係很有幫助。對此,心理學家結合了大部分人的氣質特征,並將其分為四種:多血質、黏液質、膽汁質、抑鬱質。在這四種氣質特征中,都有其鮮明的特征顯現,比如敏感孤僻的抑鬱質,情緒粗狂的膽汁質等。在我們與他人接觸的過程中,通過觀察其言行舉止,就可以判定對方屬於何種氣質特征。
雙方的談判代表進入了會客室,王總吩咐服務員將沏好的茶端上來。不一會兒,服務員將熱騰騰的茶送進來了,不料,正要放在桌上的時候,卻一不留神,腳下一滑,身子一斜,熱茶傾瀉了出來,有幾滴滾燙的茶水濺到了坐在桌前的談判代表張總身上。王總身邊的小柯想上前整理,王總卻示意他坐著別動,他想看看那位張總到底有什麼反應。
出人意料,張總隻是用桌上的紙巾擦了擦衣服,麵對服務員的連連道歉,他麵帶笑容,好像什麼事情都沒發生過,反而關切地問道:“小姐,你沒事吧,下次可要小心了!”服務員點點頭,這時,王總才站起身來問道:“張總,沒什麼事吧?”張總回答說:“隻是小事,小事,我們趕緊進入正題吧。”王總看張總這樣的表現,判斷出他是情緒豐富的多血質,這樣的人善於交際,容易適應環境的變化,做事很靈活,不過,內心比較驕傲。有了這樣的認識,王總笑了,他知道下麵該如何去應付這位談判“對手”了。
對服務員無意中犯的錯誤,張總始終麵帶微笑,表現得異常平靜,而如此的表現正與情緒豐富的多血質相對應。沒想到,談判過程中發生的一件小事,卻成為了王總識破對手氣質特征的突破口。
一般而言,膽汁質的人情緒比較粗狂,多血質的人情緒豐富,黏液質的人情緒貧乏,抑鬱質的人多愁善感。這四種人在遇到相同的事情時會如何表現呢?對此,蘇聯心理學家進行了研究,以“看戲遲到”為特定情境,發現這四種人都有不同的行為表現:“膽汁質的人很生氣,與檢票員爭吵了起來,甚至,想推開檢票員,衝過檢票口,直接跑到自己的座位上,他們一邊吵架一邊埋怨戲院的鍾走得太快;多血質的人看到檢票員不讓進去,就悄悄地跑到樓上,自己尋找了一個位置來看戲劇表演;黏液質的人心想,反正第一場不怎麼好看,還是先到外麵呆一會兒,等休息的時候再進去;抑鬱質的人對此悶悶不樂,沒想到頭一次來看戲,就這樣倒黴,垂頭喪氣的他幹脆回家了。”
心理啟示
其實,在這四種氣質特征的人身上都是有跡可循,有特征供識別的。下麵,我們就簡單地介紹這四種常見的氣質特征,希望你借鑒一二,以此識別不同氣質特征的對手。
1.多血質
這類人情感與行為來得比較快,去得也比較快,個性溫和,感性大於理性,善於交際,很容易適應新的環境。其語言表達很有感染力,姿態多樣,麵部表情豐富,個性比較外向。聰明機智,思維靈活,不過,對於某些事情,他們不願意問個清楚、明白。而且,其注意力與興趣很容易轉移,不穩定,做事缺乏毅力。
2.膽汁質
這類人有著較強的反應能力,且反應速度很快。他們在情感與行為上若是有強烈的體驗,則會表現得異常明顯。性格開朗、樂觀,待人熱情,為人直率,不過,脾氣比較暴躁,喜爭強好勝,容易意氣用事,在衝動之下往往作出一些錯誤的決定。他們有著較強的精力,往往以最大的熱情與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不過,在工作中偶爾會缺乏耐心。思維多靈活,不過,理解問題多是粗粗略過,不夠細。
3.抑鬱質這類人情感與行為反應緩慢,感性大於理性。多愁善感,感情喜歡內製而不外露。喜歡想象,機智聰明,有著敏銳的觀察力,能夠察覺到別人未能發現的東西。意誌力薄弱,膽小怕事,做事優柔寡斷,在失敗後往往心神難安。對人際交往比較冷漠,個性孤僻。
4.黏液質
這類人情感與行為反應遲鈍,缺乏應有的靈活性。情緒穩定,沒有太大的波動,即使心中有情緒,他們也不輕易外露,即使遇到了難過的事情也不動聲色,一個人默默承受。其注意力與興趣比較穩定,難以轉移。喜歡思考,有較強的自製力,能夠控製自己。平時沉默寡言,辦事謹慎細微,不衝動,不魯莽。不過,適應能力較差,常常活在自己狹小的空間裏。
泡菜效應:環境造就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發現:同樣的蔬菜在不同的水中浸泡一段時間後,將它們分開煮,其味道是不一樣的,這就是著名的泡菜效應。通過這個原理,我們知道,一個人在不同的環境裏,其性格、氣質、素質和思維的方式等方麵都會有明顯的差別,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泡菜效應,直接揭示了環境對人的成長的影響。1979年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溫伯格曾說過:“我之所以獲獎,是因為我們學校有一種人才共生效應。”經過調查發現,原來溫伯格所在的那一屆有十多個人都成為了美國著名的物理學家。對此,溫伯格坦言學校的環境造就了自己的成功:“那時學校教物理的老師都特別棒,鼓勵我們自由思考,作業很少,給我們留有閑暇,當時學校還有個科幻俱樂部,我們都是俱樂部的積極分子。”
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裏早年在衛爾斯利女大讀書,在那裏聚集著全美成績優秀的學生,但是,她們並不是全美學習最好的學生,學習最好的學生去了哈佛大學。剛剛進入衛爾斯利大學的希拉裏有一種挫敗感,自己一直到高中畢業都是周圍人眼中的好學生,在學校備受矚目,但現在卻“淪落”為無人理睬的普通學生。不過,希拉裏並沒有被挫敗感擊倒,她想用哈佛學子的學習方法來武裝自己,使自己成為衛爾斯利的第一名。
但是,哈佛學生一直以排外出名,其秘密學習俱樂部從來不接受外校的學生。於是,為了進入哈佛大學的秘密學習俱樂部,希拉裏決定成為這個俱樂部成員的女朋友。過了一段時間,希拉裏就成為了哈佛大學三年級學生傑夫·希爾茲的女朋友,接著她又結識了男友的朋友,沒過多久,她就成為了男友所在的“哈佛書呆子俱樂部”的非正式成員。在與哈佛學生的相處過程中,希拉裏學會了新的學習方法和辯論方法,正是這一段不尋常的學習經曆造就了希拉裏最後的成功。
希拉裏善於為自己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那就是認識比自己更優秀的人,在泡菜效應下,她獲得了成功。當大多數女生都與自己水平相近的朋友們在一起對明星、男生、美食或者時尚津津樂道、消磨時光的時候,希拉裏卻在和哈佛高材生們就政治、理念、時事等各類深刻的問題展開激烈的討論和辯論。因為所處的環境不一樣,她們所受到的影響就不一樣,希拉裏的特殊能力正是利用這個環境逐漸積累起來的。
一個生物學家在一家農場看見雞群裏有隻老鷹,於是,他好奇地問主人:“為什麼鳥中之王會與雞在一起呢?”主人說:“因為我一直喂它雞飼料,它從小就在雞舍裏長大,所以,它不會飛,而且它根本就不認為自己是一隻老鷹了。”生物學家說:“不過,它到底是一隻老鷹啊,隻要教它應該就會的。”經過一番商量,兩人準備將老鷹放飛,第一天失敗了,第二天失敗了,第三天,生物學家將老鷹帶到了山上,鼓勵它:“你是一隻老鷹,屬於藍天和大地,張開翅膀飛翔吧!”奇跡出現了,老鷹慢慢張開了翅膀,衝向天際。
恩格斯說:“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環境對人的成長具有不可抗拒的作用,有人更是提出了“人是環境之子”的觀點。《晏子春秋》裏曾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其實,人也一樣,容易受到周邊環境的影響。我們與什麼人相處,就會沾染上什麼樣的習慣,有什麼樣的品性,而這些行為特點將會影響我們的一生。因此,我們應該給自己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努力從周圍的環境汲取營養,以此提升自我。
心理啟示
古人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當我們接近品性好的人時,可以使我們學好,心中不自覺地萌發出見賢思齊的想法;當我們接近品性壞的人時,就很容易變壞。我們生活的環境就像一個大染缸,很容易將形形色色的人同化在其中。當我們處於修心重德的環境中,我們就會受到身邊人的言行教化,自覺地約束自己;相反,假如我們處在道德頹廢的環境中,我們就會受到身邊消極觀念的影響,隨波逐流。因此,要想認清自己,有效地提升自我,我們應該選擇一個良好的環境,這樣我們的心靈才能夠得到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