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心理美容,照亮人生的正能量(2 / 3)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有一個女孩名叫芳,長相平平,在美女如雲的班級裏,她隻是一棵不起眼的小草兒;成績平平,無法得到視分數如寶的老師青睞;除了會寫幾首浪漫小詩給自己看外,沒有其他特別突出的才能,不會唱歌,也不會跳舞。芳心裏很寂寞,沒有男孩追,也沒有同學和她做朋友。

有一天清晨,她拉開門,驚訝地發現門口有一束嬌豔欲滴的紅玫瑰,旁邊還有一張小小的卡片。她迅速地將花和卡片拿到自己的房間,輕輕地打開卡片。上麵有幾行字,是這樣寫的:

其實一直以來我都想對你說一聲:我喜歡你。卻沒有勇氣,因為你的一切讓我深感自卑。你那平靜如水的眼神,你優美的文筆,你高雅的氣質,讓我很難忘記。所以,我隻能默默地看著你。——一個喜歡你的男生芳心怦怦直跳,沒想到自己還有那麼多的優點,自己原來並不是一個毫不起眼的人啊。從那以後,芳開始主動和同學交談,成績也漸漸上升,慢慢地,老師和同學都很喜歡她。高中畢業以後,她考上了大學,憑著那份自信,她在學校盡情發揮自己的才能,贏得了許多男生的追求。大學畢業後她找了一份很滿意的工作,並且找了一個深愛她的丈夫。

芳一直有一個心願,就是找出那個給她送花的人,感謝他讓她重新找回了自信,要不是那束花,現在或許一切都是希望和等待。有一天,她無意間聽到爸媽的談話。她媽說:“當年你想的招兒還真有用,一束玫瑰花就改變了她的生活。”

芳不禁愕然,怪不得那字看起來像被人故意用宋體寫的,但一束玫瑰花的作用真那麼大嗎?不,是自信改變了芳的生活。

一個人若被自卑感所控製,其精神生活將會受到嚴重的束縛,聰明才智和創造力也會因此受到影響而無法正常發揮作用。自卑更是人們尋求幸福的絆腳石。

那麼,如果你是個自卑的人,你怎樣才能摒棄自卑,找回自信呢?

首先,客觀地認識自己,即不僅要看到自己的缺點,也要看到自己的優點,並客觀地給予評價。要做到這一點,除了自己對自己的評價外,還要注意獲取他人對自己的評價。這些人可以是我們的父母、朋友,也可以是我們的同事,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夠逐步形成對自我的全麵客觀的認識。

其次,全麵接納自己。接納自己的優點,而容不下自己的缺點,是很多人容易犯的錯誤。一個人首先應該自我接納,才能為他人所接納。

因此,真正的自我接納,就是要接受所有的好的與壞的、成功的與失敗的。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不卑不亢,才能健康地發展自己,逐步走向成功。

你還需要積極地完善自己的不足。這些不足,指的是某些“內在”的,比如學識、技能、素質等。

另外,對於別人對你的批評,你需要理性地看待。因為別人批評你是免不了的。如果你對別人的批評很在意,心裏就會很難過,越辯就越黑;如果你以理性的態度、開放的心情去接受,反而會坦然。

心理啟示

心理學教授說,自卑是一種消極的自我評價或自我意識,即個體認為自己在某些方麵不如他人而產生的消極情感。自卑感就是個體把自己的能力、品質評價貶低的一種消極的自我意識。具有自卑感的人總認為自己事事不如人,自慚形穢,喪失信心,進而悲觀失望,不思進取。

轉換心態,掌握擁有快樂心態的鑰匙

有人說,這世界上存在兩種人,劃分的標準就是他們對待事物的態度,一種是樂觀的人,一種是悲觀的人。樂觀者的臉上總是掛著微笑,似乎沒有事情能難倒他們,因此,他們生活得幸福、坦然;而悲觀的人似乎總是把眼光盯在事物壞的一麵,於是,他們總是感到低迷,整日鬱鬱寡歡。有句話說得好:“樂觀者在災禍中看到機會,悲觀者在機會中看到災禍。”其實,很多時候,那些在我們看來讓我們被悲觀失望的事並沒有那麼糟糕,隻要我們轉換一下思維,我們就會獲得快樂的心情。卡耐基曾經遇到過這樣一個女士:

女士一見到卡耐基,就對他抱怨了很長時間,先是抱怨丈夫不好好工作,接著抱怨孩子不努力學習。總之,她有很多不滿意的地方。等她抱怨完了,卡耐基對她說:“這位女士,您太追求完美了。”當她聽到這句話後,非常吃驚地看著卡耐基,過了好一會兒才說:“卡耐基先生,您認為我非常追求完美嗎?可我並不這樣認為啊!而且像我這樣相貌也不好、學曆也不高的女人,根本不會去追求完美的。”

卡耐基說:“您剛才跟我說過,您的孩子現在上小學四年級,每次考試都能夠考出一個不錯的成績。您想一想,這樣已經很不錯了,您為什麼仍然不滿足呢?這難道不是追求完美嗎?還有您的丈夫,他現在才35歲,就已經有了屬於自己的公司,這也很不錯了,可您認為不夠好,這不也是在追求完美嗎?”聽了卡耐基的話後,那位女士很長時間都沒有說話,最後接受了卡耐基的說法。

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人,對於生活、對於人生,他們總是抱著悲觀、失望的態度,他們總覺得自己不幸福,於是,他們的臉上總是愁雲密布。其實,如果他們能轉個角度,那麼,生活中便處處充滿美好。就如上文中那位女士一樣,在卡耐基的點撥下,她看到了“兒子學習成績不錯”,“丈夫事業有成”這兩點。

馬歇爾·霍爾醫生曾對自己的病人說過:“樂觀的態度,是你最好的藥。”所羅門也曾說:“樂觀的心態,就是最強勁的興奮劑。”有一位虔誠的作家,在被人問到該如何抵抗誘惑時回答說:“首先,要有樂觀的態度;其次,要有樂觀的態度;最後,還是要有樂觀的態度。”的確,樂觀就像心靈的一片沃土,為人類所有的美德提供豐富的養分,使它們健康地成長。它使你的心靈更加純淨,意誌更加富有彈性。它就像最好的朋友一樣陪伴著你的仁慈,像盡職盡責的護士一樣嗬護著你的耐心,像母親一樣哺育著你的睿智。它是道德和精神最好的滋補劑。

也許你的身上曾發生過這樣一些事:早上起來,打翻了早餐、擠不上公交車、丟了錢財,這些看起來很倒黴,悲觀的人或許會為此懊惱一整天,認為老天對自己不公平,結果心裏十分不開心,在工作生活中帶著這種鬱悶的情緒,對自己有什麼好處呢?反過來,把這些不順心當作生活中的一部分調料,樂觀地看待,你或許會有另外一番心情……抱著這樣的態度,看待生活,還會有什麼不開心的事,還會有什麼煩惱呢?

一位著名的政治家說過:“要想征服世界,首先要征服自己的悲觀。”用樂觀的態度對待人生,滿世界都是“鮮花開放”,而悲觀者看人生,則總是“悲秋寂寥”。譬如,同樣是春雨霏霏,有人看到的是漫步雨中的浪漫,有人想到的是潮濕天氣帶來的不便。同樣是滿天繁星,一個心態積極的人可在茫茫的夜空中讀出星光的燦爛,增強自己對生活的自信;一個心態消極的人則讓黑暗埋藏了自己,而且越葬越深。

從這裏,我們可以發現,要想用樂觀的態度對待人生就要我們做到學會轉換思維,這樣的話,無論命運給了我們怎樣的“禮物”,我們都能將利於自己的局麵一點點打開。

心理啟示

一個人隻有以積極的、陽光的心態看待周圍的人和事,才能擁有快樂的心情,這就需要我們學會轉換思維,時時心存感激不忘欣賞生活的美好,讓每一天都過得有意義。

踢貓效應:糟糕的情緒會讓人失控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做踢貓效應,它指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泄憤連鎖反應。我們先來看下麵一個案例:

老板罵了員工小王,小王很生氣,回家跟丈夫大吵一架;丈夫覺得很窩火,正好兒子回家晚了,“啪”給了兒子一記耳光;兒子捂著臉,看見自家的貓在身邊,不分青紅皂白就狠狠地給貓一腳;那可憐的貓不知所措,轉身就跑,衝到外麵街上,正遇上街上的一輛車,司機為了避讓貓,卻把旁邊的一個小孩撞傷了。

這就是“踢貓效應”,這就是我們的不良情緒帶來的後果,相反,如果我們能控製自己糟糕的情緒,那麼,就不會把它傳染給身邊的人,也就不會引發這一連串的問題。

的確,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一些影響我們情緒的事,進而平靜的心會被擾亂,我們或開心、或悲傷、或憤怒,如果不對糟糕的情緒進行排解,那麼,就會產生一個“情緒鏈”,而我們就是這個連鎖反應的罪魁禍首。其實,衝動本身並沒有任何破壞性,但在衝動的情況下,人們會做出失去理智的事,它給人帶來的負麵影響可能遠遠大於我們的想象,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深遠的影響。

秀珠是一家外企公司的職員,她心地善良,和同事也相處得不錯,可是令她不明白的是,為什麼許多和自己一起進公司的同事都晉升了,而自己還原地不動。

有一次,公司準備派一個女職員去接待合作公司的代表,秀珠想:“這次該是我去了吧,我是公司外語最好的,沒有理由不讓自己去。”可是,第二天,公司沒讓她去,而是讓一個新手去了。這讓秀珠很不舒服,她這次再也忍無可忍了,準備找主管問清楚。當她正準備進主管辦公室時,她在門外聽到了主管和經理的對話。

“經理,這樣不好吧,秀珠的確能力挺強的,這次是不是太傷她的心了。”

“就她那個火爆脾氣,萬一她和合作方的代表兩句話不對頭吵起來都說不定,我可不能讓她砸了公司的生意,你們有時間也多去勸勸秀珠控製一下自己的情緒,能力好也總不能工作情緒化,這是我們公司員工必備的素質和修養。”

這些話被門外的秀珠聽見了,她終於知道自己的致命弱點了,怪不得以前大家都說在這家公司必須得養個好性子,否則別想升職,她算是明白了。

後來,秀珠嚐試著控製自己的情緒,每次當自己要發脾氣時,她都會選擇以寫字的方法來轉移情緒。當她寫了滿滿一頁紙的時候,她的心情也就好了。一段時間以後,她的談吐果然不一樣了,整個人的氣質也由內而外改變了很多。這些改變都被領導看在了眼裏,當然她的晉升夢實現了,關鍵的是,她的品質和修養得到了提升。

從秀珠的職場經曆中,我們看到了壞情緒對生活的影響。有人說,人類最大的敵人永遠是自己,壞情緒就像那彈簧,假如你的勇氣一次又一次地後退,壞情緒就會一次又一次地前進,直到最後占據你心靈的高地,全盤操縱你的一切,你的正義、勇敢、上進、積極、堅毅的品格全都會遭到最無情的蹂躪和踐踏,直至這一切消失殆盡,於是,你走向失敗,走向毀滅。

人們在遇到一些或悲或喜的事情時,都會激動,並且很難一下子冷靜下來,所以當你察覺到自己的情緒非常激動,眼看控製不住時,可以用及時轉移注意力等方法進行自我放鬆,克製自己衝動的情緒,對此,我們可以嚐試一下深呼吸的方法。

在深呼吸後,你可以通過自我暗示,來平息情緒。比如,當你遇到有人超車時,你能對自己說:“這個人大概有什麼急事吧。”或者說:“也許我的車開得的確太慢了。”那麼,你就不至於會發火了。事實證明,“重新判斷”的確是一種極為有效的控製不良情緒的方法。

還有一點,就是在我們控製住衝動的情緒後,還要重新思考,努力打開心結,為什麼會有衝動的情緒,為什麼自己不能從一開始就看開點兒,為什麼不能很好地控製情緒,這樣才能從源頭遏製衝動。

心理啟示

在生活中,應該懂得自己控製情緒,既不要讓別人的壞情緒影響到自己,也不要讓自己的壞情緒影響他人;同時,我們要把自己快樂、積極的情緒傳遞給他人。

走出悲傷的天空,讓心裝滿快樂

人生苦短,有喜就有悲,正如天氣有晴有陰一樣,陽光不會一直照耀著我們。同理,生命之旅也不會一帆風順,總會有羈絆出現。那些羈絆、那些不如意,難免會使我們悲傷,但如果我們行走在人生的路上,心情一直被悲傷籠罩,那麼,我們的世界將充滿灰暗。而隻有走出那片悲傷的天空,讓心裝滿快樂,我們的旅途才會充滿陽光。

的確,一個人生活得快樂與否,完全取決於個人對人、事、物的看法如何。如果我們想的都是快樂的念頭,我們就能快樂;如果我們想的都是悲傷的事情,我們就會悲傷。的確,人生在世,快樂地活著是一生,憂鬱地過也是一生,是選擇快樂還是憂鬱?這完全取決於人的心態,正確的做法就是不斷地培養自己樂觀的心態,遠離悲觀,它既是一種生活藝術,又是一種養生之道。

著名潛能開發大師迪翁常常用一句話來激勵人們進行積極思考:“任何一個苦難與問題的背後,都有一個更大的幸福!”這是他的招牌話。她有個可愛的女兒,但一場意外,讓這個可愛的小女孩失去了小腿,當迪翁從韓國的演講賽上趕到醫院時,他第一次發現自己的口才不見了。可是女兒卻察覺到了父親的痛苦,就笑著告訴他:“爸爸!你不是常說,任何一個苦難與問題的背後,都有一個更大的幸福嗎?不要難過呀!這或許就是上帝給我的另一個幸福。”迪翁無奈又激動地說:“可是!你的腳……”

小女兒非常懂事地說:“爸爸放心,腳不行,我還有手可以用呀!”

聽了這樣的話,迪翁雖有幾分心酸,可也欣慰不已。

兩年後,小女孩升入中學了,她再度入選壘球隊,成為該隊有史以來最厲害的全壘打王!因為她不能走路,就每天勤練打擊,強化肌肉。她很清楚,如果不打全壘打,即使是深遠的安打,都不見得可以安全上壘。所以唯一的把握,就是將球猛力擊出底線之外!

這是一個樂觀積極的小女孩,在最艱難的時刻,她留給人們的依然是微笑,因為她相信父親的那句話“任何一個苦難與問題的背後,都有一個更大的幸福”,於是,災難變得不再可怕,而她本人也更積極地麵對那場艱難的挑戰。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曾有過傷口,有的人愈合得天衣無縫,有的人則留下累累疤痕,我們可以受傷,我們可以流血,但我們要在最短的時間內醫治好自己的傷口,盡可能整舊如新,沒有樂觀的心態,誰也別想留住健康。

塵世之間,變數太多。事情一旦發生,就絕非一個人的心境所能改變。傷神無濟於事,鬱悶無濟於事,一門心思朝著目標走,才是最好的選擇。相反,如果跌倒了就不敢爬起來,就不敢繼續向前走,或者就決定放棄,那麼你將永遠止步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