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談判中的溝通技巧(5)(2 / 3)

提煉敘說使人感到新鮮,增加可聽性和清晰度,增強好奇心和注意力,好記難忘,重點突出,是一種頗有效果的敘說方式。

四、情理敘說

情理敘說是一種有情有理、情理交融的敘說方法。這種敘說方法,可以使對方深受感染而引起共鳴。

在一次重大的國際經貿談判中,前期談判比較順利,合同總價也已敲定,這時,買方提出增訂原材料以供生產用,賣方想趁機抬價,提出對該部分供貨漲價5%的建議。買方與賣方在談判的桌麵上相持不下,買方主談人見此情景,提出休會的動議,並建議雙方主談人休會時增加個人接觸。在個人接觸中,買方主談人向賣方主談人推心置腹地說:“合同中已有試車用的原材料,與我們現在要增訂的生產用原材料一樣型號,照理講購貨數量增大了,就應該降價嘛!再說談判過程中貴方也曾表示,我們訂貨量加大時可以降價。現在合同已經談定了,我們真要增加訂貨,貴方又要漲價,恐怕不太適合吧。您作為主談人,又是公司的高級職員,說活不守信譽,可能會在我的同事麵前有損您的形象,流傳到商界,就更不好了。剛才在會上我沒有這麼評論您的觀點,是考慮到您在整個談判中表現出的合作誠意。我很尊重您,誠懇地勸您三思而行,不要因小失大。建議您恢複到合同中規定的試車材料的價格,若有可能還稍微降一點,在經濟上既無大的損失,又爭得更好的聲譽,為今後買賣打基礎。”賣方主談人聽後頗為感動,同意了買方主談人的意見。

這位買方主談人的敘說是以理為緯,以情為經,情、理交織,感人肺腑,致使在談判中順利地實現談判目的。

五、遞進敘說

遞進敘說是指先提出問題。然後逐層分析問題,最後得出結論的講述方法,這種方式擺事實,講道理,逐層深入,具有脈絡清晰,層次分明,邏輯嚴密,說服力強的優點。

日本日鐵公司按協議給上海寶山鋼鐵總廠寄來一箱重要的技術資料。原來定好寄6份,隨寄來的清單上也寫明為6份,但上海方麵打開箱子後,卻發現隻有5份,於是雙方再度談判。日方聲稱:“我方提供給貴方的技術資料,裝箱時要經過幾關檢查,決不會漏裝。”上海方麵則表示了他們的看法:“我方收到技術資料,開箱時有很多人在場,開箱後當眾清點,發現少了1份。經過多次核實,我方才向貴方提出交涉。現在有三種可能:一是日方漏裝;二是途中散失;三是我方開箱後丟失。如果途中散失,則外麵的木箱應當受到損壞,現在木箱完好無損,這一可能可以排除。如果我方丟失,那木箱上印的淨重數應當大於現有資料淨重,而事實是現有5份資料的淨重與木箱所印的淨重數正好相等,因此,我方丟失的可能性也應排除,剩下隻有一個可能,即日方漏裝。”

上海方麵采用遞進敘說方式,提出三種可能性,再逐層分析,逐一排除,日方隻好補齊資料。

六、對比敘說

對比敘說是指兩種互相對立的事物放在一起並敘,使二者相映相襯。在正與反的對比中使己方的觀點鮮明、突出,從而引起對方的注意,造成強烈的印象,這種敘說方法在談判中經常用到。

東漢末年,曹操占據兗州,袁紹正北攻公孫瓚,呂布占據徐州。曹操見袁紹地廣兵多,勢力強大,深感憂慮。他想討伐袁紹,又擔心力量不足,因此,猶豫不決,舉棋不定。他的謀土郭嘉為敦促曹操采取行動,便向他詳述了戰勝袁紹的有利條件,他對曹操說:“過去劉邦、項羽力量之懸殊,想必你是知道的,但是最終漢高祖以智取勝,項羽雖然強大,卻終於敗北。據我看,袁紹有十敗,公有十勝,即使他兵強馬壯,也無濟於事。袁紹為人繁禮多儀,而您任體自然,這是必勝的原因之一;袁紹以叛逆舉事,而您奉命天子以率天下,這是必勝的原因之二;漢末失政於寬,袁紹以寬濟寬,而您糾之以猛,上下知製,這是必勝的原因之三;袁紹外寬內忌,用人多疑,所信任的隻有親戚子弟,而您外簡內明,用人無疑,惟才是舉,不分遠近,這是必勝的原因之四;袁紹多謀少決,失在後事,而您一旦決斷,立即實行,應變無窮,這是必勝的原因之五;袁紹憑借前人的資望,高議揖讓以收名譽,那些好言飾外的士人都歸王附於他,而您以至心待人,推誠而行,不為虛美,以儉率下,那些忠直之士都願為您所用,這是必勝的原因之六;袁紹看見饑寒的人,十分體恤,並常常表露出來,而他看不見的就想不到該怎樣做,這就是人們說的婦人之仁,而您對於小事雖然常常忽略,但大事卻考慮得十分周到,這必勝的原因之七;袁紹手下大臣爭權,讒言惑亂,而公駕禦群臣有方,上下團結一心,這是必勝的原因之八;袁紹不明是非曲直,而您對於正確的事情進之以禮,不正確的事情正之以法,這是必勝的原因之九;袁紹好虛張聲勢,不知用兵的關鍵,而您能以少克多,用兵如神,這是必勝的原因之十。現在袁紹正北攻公孫瓚,可以乘他遠征的機會,東取呂布。如果不先取呂布,袁紹以後來犯,呂布為援,將後患無窮。”曹操聽從了郭嘉的勸說,下令東征呂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