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談判中的溝通技巧(5)(3 / 3)

郭嘉用對比的方法,從十個方麵比較了袁紹和曹操的不同,條理清晰,無懈可擊,曹操聽得心服口服,自然采納了他的意見。

陳述語言的選擇要求

一、敘述要真實,第一次就要說準

談判中敘述基本事實時,應本著客觀真實的態度進行敘述。不要誇大事實真相,同時,也不縮小事情的本來麵目,力求使對方相信並信任己方。如果自己對事實真相加以修飾的行為被對方發現,哪怕是一點點破綻,也會大大降低己方公司的信譽,從而使己方的談判實力大為削弱,再想重新調整已來不及。在談判過程中,當對方要你提供資料或信息時,要說得準確,不要模棱兩可,含混不清。如果你對對方要求提供的資料和信息不甚了解,應延遲答複,切忌脫口而出。要盡量避免使用含上下限的數值。

二、發言緊扣主題

任何商貿洽談的雙方,都是抱著一定的目的,肩負著一定的使命來到談判桌前的。這便決定了每次談判必有一個主題。由於時間有限,在談判中雙方都應緊緊圍繞主題進行闡述,不要發表與談判主題無關的意見,以免使對方產生反感和延誤時間。同時,在談判中也不要轉彎抹角,以免給談判帶來障礙。

三、準確易懂

在談判過程中,所使用的語言要力求規範、通俗,使對方很容易聽明白。有時如確需使用某些專業術語,則應盡量使用簡明易懂的用語加以解釋。一切語言均要以達到雙方溝通、保證洽談順利進行為前提。敘述的目的在於讓對方相信己方所言的內容均為事實,並使其接受己方的觀點。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敘述時萬萬不可炫耀自己的學問有多高深或賣弄自己的學識,這樣做不但達不到目的,反而會令對方生厭。

四、簡明扼要,具有條理性

由於人們有意識的記憶能力有限,在短時間內隻能記住有限的、具有特色的內容,所以,在談判中一定要用簡明扼,而又有條理性的語言來闡述自己的觀點。這樣,才能在洽談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如果信口開河,不分主次,不僅不能使對方及時把握要領,而且還會使對方產生厭煩感,這是應當避免的。

五、措辭得體,不走極端

有時,在談判過程中難免會發生尖銳、激烈的爭論。在這種情況下,要盡量以和緩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不僅語調要柔和,而且措辭要得體,適合場麵需要。有些過於極端的語言易刺傷對方自尊心,引起對方反感,帶來尷尬的局麵,影響談判進展。有些語言可能會使對方對你的談判誠意產生懷疑,致使談判走上歧途,或者中斷。

六、語言應富有彈性

談判過程中所使用的語言,應當豐富、靈活、富有彈性。對於不同的談判對手,應使用不同的語言。如果對方談吐優雅,很有修養,己方語言也應相對講究,做到出語不凡;如果對方語言樸實無華,己方用語也不必過多修飾;如果對方語言爽快、直露,己方就不要迂回曲折、語言晦澀。要根據對方的學識、氣質、性格、修養和語言特點,及時調整己方的洽談用語。這是迅速縮短談判雙方距離、實現平等交流的有效方法。

交談

交談是談判桌上主要的語言活動方式,它也是溝通人際心理的粘合語言。交談是一種雙向交流,需要談判者能夠根據實際情況隨機應變。

交談是雙向交流

交談的過程,實質上是交際雙方相互的信息發出與反饋的過程。即雙向發出,雙向反饋,信息共享。交際的雙方自始至終,既是說者,又是聽者。換句話說,交談者是說者與聽者的統一體。正如美國語言心理學家多多羅西·薩爾諾夫所說:“交流是雙行道”,“沒有回應的談話是無效的談話,說話藝術最重要的應用,就是與人交談”。

交際的參與者都積極進行信息的發出與反饋,兩人的思緒保持暢通,並且指向同一方向,否則,一方得不到信息,或做不出反饋,交談即無法順利進行,就會發生梗阻現象。一方哪怕短時間的隻聽不講,或者隻講不聽,也不利於交談的維持。

交談要有融洽的談話氛圍

交談的另一特點是沒有多少利害衝突,沒有什麼固執堅持的定見成見,沒有不可避免的相爭相吵,所以總是在融洽的氛圍中進行。人們喜歡同機智風趣、談吐幽默的人交往,而不願意同知識不多、誇誇其談、正襟危坐、古板僵化的人打交道。交際雙方要求彼此誌趣相投,共同點多,互相銜接,彼此補充,輕鬆自如地談下去。這種交談簡直是一種精神享受。毛澤東與章土釗、柳亞子、李達、周穀城這些文人學者交談,就都是在非常融洽友好的氣氛中進行的。這就要求遇到有爭執、不投機、無共同興趣的話題時,即行繞過,不要因為有分歧而破壞了和諧的氣氛。

交談需隨機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