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強說三國領導力12(1 / 3)

第二節 找準對象,所托非人喪基業

承人有時候擔當重任時還很年輕,這就需要領導為這個新生力量找個助力,然而想找對助力談何容易?找錯了人,往往會所托非人喪基業。可見,為了讓整個企業能夠正常地發展延續下去,領導者必須堅定自己的立場,在自己在位的時候就考慮全局,將培養接班人、後事的囑托和開始要進行的幾個步驟一一認真落實。

劉表生前無遺囑:及時改變觀念企業才能傳承

對劉備來說,荊州非常重要。劉表對劉備的信任和敬重,從放心托孤給他可以看得出來。在這種情況下,竟然弄得荊州落入曹操的手中,實在是令人遺憾!

劉備隻顧慮個人的名譽,並不理會組織目標的達成,恐怕不是兩全其美的態度。諸葛亮在涉及個人名譽的事情上,不方便過分堅持他的意見,這是深諳員工和領導者的相處之道,我們不能怪他。關羽和張飛,在這方麵的素養都不夠,幫不上忙。倒是局外人伊籍,有話可以直說,提供給劉備不少有用的信息。但是他的身份,原為荊州幕賓,也不便過分偏向劉備,隻能夠通風報信而已。

劉琦和劉琮對劉備都相當敬畏。劉琮在劉表逝世時,還向眾人表示,如果投降曹操,兄長劉琦在江夏,叔父劉備在新野,要是聯合起來興兵問罪,要怎麼辦?實際上當時有很多人,並不讚成投降曹操,反而歡迎劉備此時明白表示態度,來接管荊州。諸葛亮所說的良機,便是指民意的歸依。

劉備應該以叔父的身份,輔佐劉表的長子劉琦繼任為荊州之主。相信這樣的做法,便可以善盡撫孤的責任。這樣,劉表臨終時,也不致盼望見到劉琦,大叫數聲而死。荊州大多數官民,也都能夠安心下來。至於蔡瑁等人,不用關羽、張飛出麵,當地的將領,如文聘、王威,自然會收拾他們。這樣,對於劉備本人的仁義形象也有增無減。若是劉表遺囑立劉琮為繼承人,劉備同樣可以輔助劉琮,把劉琦安撫好。以荊州的實力,曹操不見得能攻下來。對於百姓來說,劉備安荊州,才是大家最歡迎的。

領導力箴言

職位越高的人,處境越危險。所以身為高層主管,還要取得領導的信任,這樣領導才放心把權力交給你。這種想法本是無可非議的。但是理想與現實之間總是會有差距的,當領導者發現企業的現狀與自己的期望有差距時,就要自己調整。當自己的觀念調整過來後,領導會發現整個事態都改變了;但領導的觀念不改,就改變不了任何人。

若以事為主,那就隻好依法辦理了。而事一旦離開了人,便變得呆板、刻板,缺乏變化。其實,這正是美國式管理應變能力較差而中國式管理具有變動性的主要原因,也是美國式管理法治大於人治而中國式管理人治大於法治的根本所在。另外,內、外環境都在變。我們一方麵要看到內部的環境,一方麵還要看到外部的環境。其中有四個方麵是最要緊的。

第一,市場的變化是最要緊的。市場永遠是模糊不清的,要不然怎麼會那麼難把握呢?如果市場被看清楚了,那做事就很容易了。

第二,最可怕的是,你不知道什麼時候後麵的追兵會上來。現有的競爭對手都不可怕,因為你都清楚了,突然間出來的一個才厲害——看不見的敵人最可怕。

第三,不同的行業會把你整個打垮。以前隻是同業競爭,現在是不同行業也能競爭,往往是不同行業的競爭者會把你打垮。

第四,內部也是一樣,也是要學的。比如人的變動、材料的供需問題等。隻要來料一斷,整個工作就無法進行。所以,平常跟人家殺價,殺得狠了,市場一發生變化,你的來料會第一個會被斷掉。

由此看企業的傳承,是需要我們在自己的觀念上進行有效改變的。隻要改變順應天理,以人為本就一定要果斷堅定自己的立場。畢竟有些時候,依例行事,按照先例依樣畫葫蘆,實際上是找不到此時此地的合理點,才不得不依賴先例以推卸自己的責任。而一般人合理合法,寧願一切依法行事,便是不喜歡動腦筋、怕負責任,又不善於思考所呈現出的一種無奈。這是一個很大的弊端,會直接影響到整個企業發展和傳承的有效推進。

劉表假遺囑教訓:培育人才是領導者的職責

人終會死,對自己來說,大可以不必驚慌。因為沒有人能夠把所有事情辦完再走,不如效仿英國前首相丘吉爾的瀟灑態度:“酒店打烊,我就走!”來去清白,何必掛慮?但是,對事業組織而言,則不能說走就走,撒手不管。因為群龍無首,勢必引起各種爭奪,造成很大的混亂與危機。所以接班人的妥善安排十分必要。

劉表一死,蔡夫人與蔡瑁、張允商議假寫遺囑,立次子劉琮為荊州主人,寫降書向曹操投降。曹操大喜,派大軍南下。一方麵大軍逼近,一方麵派徐庶前來招降。劉備不為所動,曹操大怒,下令即日進兵。劉備不忍百姓受害,帶領大家向江陵而逃。一路上行動十分緩慢,趙雲保護老小,張飛斷後,關羽和諸葛亮分頭求取援兵。人心惶惶,時又值秋末冬初,大家走得和天氣一樣淒涼。劉備愛護百姓,卻又無力保護,內心更是悲傷!

曹操殺掉劉琮母子,又派人往隆中搜尋諸葛亮妻小。幸好諸葛亮已先一步把家人遷往他處,才免遭毒手。

劉表生前,對次子有所偏愛,卻又拿不定主意,對接班人並無妥善的處置;死後家人受害,鄉土也守不住。可見這些嚴重的後果,都是劉表未盡責任的後遺症。話說回來,如果不是這樣,像袁紹兄弟和劉表,如此龐大的事業,怎麼可能說倒就倒呢?富不過三代的教訓,比比皆是。重視家教,把下一代教養成人,慎選接班人,好好加以培育和引導,才是生生不息的必要措施。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