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立華在邵陽市市政工程公司工作了八年,大抵是前四年搞設計、後四年幹施工,從理論到實踐都取得了許多經驗和收獲。畢業後半年他就被調進了市政公用事業設計室,從事市政工程設計,涉及水、電、路、橋、城市排汙等工程領域,知識麵和技術水平得到顯著提高。其間,他曾到北京參加過建設部舉辦的“城市道路設計規範”的培訓班,更是受益匪淺。1996年3月,從他擔任施工分公司的副經理起再沒脫離一線崗位,前後參與或主持過邵陽境內多項市政路橋及排水工程施工。從設計室到施工單位這八年經曆,覃立華從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變成了一個成熟的工程技術人員,並於1995年被評定為路橋工程師。1998年6月,中地集團公司在坦桑尼亞承接了一項公路改造工程,急需國內的公路施工工程師,到湖南招聘人才。經邵陽市水電設計院院長推薦,中地方麵決定借調覃立華到非洲參加項目施工,並且很快就要出發。那時候單位都認為“援外”、“支援非洲建設”是項非常光榮的任務,借調手續一路開綠燈。6月底,覃立華出發前往北京,夫人伍世紅抱著才兩歲多點的兒子一直從邵陽送到了長沙火車站,年輕的夫妻才依依惜別。
多年後,覃立華仍說:“這次機遇非常難得,我真正的成長是在海外。海外經曆鍛煉了我,出國施工正是走向理想的道路。”
理想之橋
人們都渴望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而通向理想彼岸的橋梁是需要自己努力搭建的。
覃立華30周歲的生日是在海外度過的,由於剛到非洲,由於正在適應新環境,連他自己也幾乎把“而立之年”的生日忘記了。他參與施工的第一個項目是坦桑尼亞TABORA城市道路改建工程,最初曾擔任現場工程師,由於技術全麵後來被提升為項目副總工程師。這個項目是在省城施工,生活、通訊及交通等條件都很不錯,覃立華沒感覺到非洲有多麼艱苦。施工內容是城市內道路的改造,雖然也涉及到公路施工的全套技術,但談不上有什麼大難題。TABORA項目從1998年6月開工至2000年2月完成,整個工程進展順利。對於覃立華以及幾位剛出國的工程師而言,他們的機遇極好,TABORA項目像練兵場,他們完成的隻是一次小小演練。第一次出國施工的覃立華,感觸最深的是中地集團公司海外經理部在管理體製、企業文化、團隊建設、商務外交等多方麵極富自己的企業特色,適應海外市場,與國內工程公司有相當大的不同。他說:“我感到中地海外團隊最大的特點是能調動每個人的積極性,工程技術人員個個都有用武之地。”第一個項目結束時,覃立華就喜歡上了中地事業,暗下決心要長期跟著中地集團幹出一番事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