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臨門一腳——讓成交變為現實(2)(2 / 3)

第一,我們要告訴客戶一個道理:買便宜貨實際上就是一種冒險。

付太多的錢並不明智,但付太少的錢風險更大。付得太多,你隻是損失掉一點錢,但如果你付得太少,有時你會損失所有的東西:你購買的商品可能會毫無用處,無法發揮你需要的功效。因為商業平衡的規律告訴我們:想付出最少而獲得最多幾乎不可能。如果價格太低,你就要承擔一定的風險,而如果你這樣做,你完全可以花足夠的錢買到等值的商品。

當你告訴客戶產品在價格上沒有折扣時,如果同時能讓客戶相信產品的質量、服務、工藝等絕對有保證,客戶就會輕鬆接受。

案例

客戶:“這玩具價格貴了點!”

店員:“張小姐,我們以前有許多老客戶也這麼說過,他們覺得這個玩具的做工、智力開發方麵的功能都很好,就是價格稍微貴了點。確實,如果單看標價的話會讓人有這種感覺,不過產品價格稍微高一些的原因是因為我們設計新穎、做工精致、采用了環保油漆等,所以孩子們特別喜歡,買了後愛不釋手。如果買一個玩具孩子玩一兩次就扔了,這樣反而不劃算,您說是嗎?”

客戶點頭表示默認。

店員:“您看這玩具的做工和質量都很好,您也很喜歡,買回去後孩子可以玩很長時間,其實這樣的玩具算起來更便宜呢。來,我幫您包起來?”

第二,我們要讓客戶認識到買產品其實不一定是越便宜越好,關鍵是要看是否適合自己。

第三,我們還可以強調產品的賣點,也就是產品的核心價值和品牌影響力是什麼,能滿足客戶的哪些情感需求、象征性需求等。

第四,我們要向客戶強調:他們買的不僅僅是一種產品,更是一種健康、時尚、美好的生活方式。

最後,我們也可以引導客戶這樣思考:質優價高的產品不隻是一種消費,更是一種正確的投資。

案例

趙先生:“這款手機的功能是挺多的,可價格4000多元,也太貴了。”

店員:“和一般的手機比,的確貴了些。我們來看看它的特點,首先這款手機是專門為像您這樣的老板設計的,好處還是挺多的。”

趙先生:“哦,你說說看!”

店員:“比如有電話號碼自動識別、防來電騷擾功能,您平時最擔心的是開會、商務談判時被打攪。要不被一個電話攪黃了一次生意,多讓人生氣呀!還有,這款手機還有自動收集商務信息的功能,隻要你設置好關鍵詞,它就能幫你搜集並整理各種行業信息,就像一個小秘書,而且不分晝夜、不知疲勞。誰掌握了信息也就抓住了商機,如果有一條有用的,您掙的錢就不止這4000元了。看著多花點錢,就算招了個信息小秘書,也是一種很好的投資,您說是這樣吧?”

趙先生:“哦,真有這些功能嗎?”

金牌店員總會引導客戶關注產品的價值所在,並及時將價格異議轉向幫助客戶建立正確的投資觀念。持有投資觀念的客戶,自然不會忽略品牌、公司文化、服務或產品信譽度等,更不會輕易拒絕購買我們的產品。

(3)價格分解法

價格分解法是將產品價格根據使用期限進行分解,從而化整為零,淡化價格在客戶心目中的比重。比如店員在銷售高級潤滑油時說:“是的,先生您說得對,我們這種高級潤滑油比國內同類產品的價格高出了80元,可是我們的潤滑油的使用公裏數是他們的2倍,這就相當於每桶僅售260元,每公裏僅0.2元。”這就將客戶的注意力由最初的價格轉向最終的平均價格,實際上也是一種利益的轉移法。

(4)推薦價格低一點的產品

客戶可能會提出“這麼貴呀”、“我負擔不起”、“手上現金不足”的價格異議。此時有兩種可能,第一,客戶順嘴一說,不代表真正的反對,隻是一個簡單的價格異議而已;第二,客戶的確認為有點高,希望買到一個價位比你介紹的價格低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