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節 我國能源效率提高的可能性空間(2 / 3)

對主要高耗能產品的能源利用效率進行研究,有助於更深入地理解我國的能效水平。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政府通過加強能源管理,推廣節能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使大部分單位產品能耗有明顯下降。例如,噸鋼綜合能耗的降幅達到了60%,鋁錠綜合電耗、鉛冶煉綜合能耗、煉油綜合能耗也下降了30%左右。上海外高橋第三發電廠百萬千瓦機組日前再次刷新自己創造的煤耗世界紀錄,實現全年供電煤耗279.39克/千瓦時,年發電量110億千瓦時,為火電行業樹起了節能減排新的標杆。

雖然我國在提高能源效率上取得了重大進展,但發達國家還是喜歡在能耗上妖魔化中國。例如,看到中國在世界能源消耗的比重不斷上升,就傾向於得出中國能源效率低下的結論,前麵提到的日本能源經濟研究所的結論就是在能耗問題上妖魔化中國的典型案例。如前所述,據IEA(2006)的統計,中國的鋼鐵行業單位能耗比國際最先進的國家分別高出50%,就此推斷,中國在提高能源效率的道路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說我國能源效率隻相當於歐洲20世紀90年代初的水平,與日本相比僅相當其1975年的水平,這是缺乏說服力的。下麵,我們以鋼鐵行業為例,分析一下我國的能源消耗總量上升的原因。

1950年我國鋼產量是61萬噸,2010年達到了62 700萬噸。除了我國外,世界鋼鐵生產主要集中在美國、日本、德國、俄羅斯、印度等國。1996年我國粗鋼產量躍居世界首位,之後一直保持世界第一。特別是最近的10年,我國鋼鐵產量增長速度遠遠高於全球平均水平,占全球的份額不斷增加。2010年,全球粗鋼產量14.14億噸,其中,中國粗鋼產量為6.267億噸,美國產量為8 060萬噸,日本產量為1.096億噸,歐盟產量為1.729億噸。據英國路透社報道,中國2011年鋼產量占全球鋼鐵總產量的70%,約相當於世界其他國家總和的2.5倍。

在我國的六大高耗能產業中,鋼鐵僅次於電力行業,位居第二。2010年,我國鋼鐵行業能源消費總量是57 533.71萬噸標準煤(國家統計局,2011)。同年,我國分行業能源消費總量是324 939.15萬噸標準煤,鋼鐵行業能源消耗占17.7%。這裏一個有意思的統計數據是:鋼鐵行業在我國能源消耗的比重是17.7%,我國在世界能源消耗總量的比重也與此數字非常接近,為17.16%,但是,我們卻生產了全球鋼鐵總量的70%。

當我們將我國分行業能源消耗總量中鋼鐵行業能源消耗的比重,與我國能源消耗在世界能源消耗中的比重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時,不難發現,我國為什麼能耗僅次於美國,成為世界第二。答案很容易找到,因為我國生產了全球鋼鐵的70%。盡管我國消耗了較多能源,但提供的實物產出也是有目共睹的。鋼鐵是人類社會發展必不可少的戰略物資,如果將人類社會對鋼鐵的需求量看做一個常數,那麼不在地球的這一地區生產,就一定會在另一地區生產。我們的結論是,我國消耗了較多的地球能源,但我們同樣為人類社會做出了等值的貢獻。因此,在能源效率上將中國妖魔化是不公平的。國內的一些媒體,以及一些研究人員往往聽信了這些妖魔化的宣傳,據IEA2007的一份報告,中國的普通鋼、水泥、合成氨等高耗能產品的單位能耗要比國際最先進的國家分別高出50%、60%和33%。得出了我國能源效率比發達國家落後數十年的結論,這是值得商榷的。

如上所述,我們認為用單位產品的能耗更能準確地反映一個國家的能源效率,下麵我們將沿著這一思路進行分析。日本是世界上公認的能源效率最高的國家,將我國的能耗與日本相比會更有意義。從總體上看,我國與日本的能源效率還有著明顯的差距,但差距正在縮小也是不爭的事實。例如,煉鋼的能耗,在1990年我國比日本高出58.5%,但到了2009年,兩國之間的差距已經縮小到10%;水泥的能耗在1990年我國較日本高出63.4%,到了2008年兩國之間的差距為22.7%;火電的煤耗在1990年我國比日本高出23.6%,到了2009年這一差距縮小為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