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武周年間,有一個姓梅的女子,嫁給了姓衛的為妻,第二年就生了一個兒子,取名小蟲子。
等到小蟲子三歲多時,姓衛的因病去世,梅氏傷心欲絕,在眾人的勸說下,她隻好強忍悲痛,安心地撫養起小蟲子。
好在家裏有幾畝良田,還有一架紡車,梅氏吃苦耐勞,衣食不缺。
白天裏,她背著小蟲子在田間裏勞作,晚上把小蟲子哄睡後,她紡線到三更裏才睡下。
日子雖然苦,她看著小蟲子一天一天地長大,心裏很踏實。
一轉眼,兩年多過去,小蟲子快六歲了,已經很懂事了。到了仲夏,接連下了十幾天的暴雨。
等到天晴後,梅氏叮囑小蟲子在家裏玩耍,她去山上看一看,撿一些菌菇回來。
哪知道到了掌燈時分,也不見梅氏回來,小蟲子急得哇哇大哭起來。
隔壁的老奶奶聽見哭聲,過來詢問後,把小蟲子接到她家,弄飯給他吃。
一直等到二更將近,仍然不見梅氏回來,老奶奶坐不住了,吩咐兒子喊來村裏幾個青壯年,打算上山尋找。
一群人舉著火把剛走出村口,就見梅氏狼狽不堪地回來了。她渾身泥汙,褲腿上還有血跡,胳膊上挽著一個空籃子。
原來,她不小心摔了一跤,順著山坡滾了下去,頭撞在石頭上暈死過去,胳膊和小腿都刮傷了。一直等到天色黑定,她才醒了過來,急匆匆地摸黑下山。
眾人勸說了一番,各自散去。好心的老奶奶送來一些吃的,梅氏胡亂吃了幾口,洗刷一番,抱著小蟲子歇宿去了。
日子就這樣不鹹不淡地過著,到了秋收的季節,大家都開始忙了起來。讓人納悶的是,梅氏白天不去田間勞作,而是晚上勞作。她家的幾畝穀子,她獨自一人,一晚上就割完了,第二天晚上,她獨自一人挑了回來。
要是往常,梅氏都會請親朋好友來幫忙,她一個弱女子,是沒有辦法完成的,想不到如今梅氏就像換了一個人。
這一天晚上,隔壁的老爺爺半夜裏起夜,忽然發現田畈上有一個黑影。他走近一看,原來是一頭大野豬在拱著梅氏的田,泥土都被翻開了,就像犁田一樣。
大野豬聽見動靜,扭頭看見了老爺爺,沒命地跑進深山裏去了。第二天,老爺爺將此事對梅氏講了,梅氏不以為意。漸漸地,村裏人起了疑。
這一天,老奶奶把小蟲子叫到家裏,拿出糕點給他吃,詢問他有沒有發現,媽媽和以前不一樣了。小蟲子說:“原先我和媽媽一起睡的,現在她讓我睡在另一間屋子裏,我也不知道有沒有不一樣。”老奶奶便吩咐他悄悄地查看。
小蟲子聽了老奶奶的話,晚上忍住不睡覺,等到聽見梅氏的屋裏,響起了微弱的鼾聲,他便推開媽媽屋裏虛掩的門,走了進去。月色灑進屋裏,隻見床上臥著野豬,嘴邊的獠牙閃著白光。
小蟲子嚇得大叫一聲,一屁股坐在地上。野豬驚醒過來,變成了梅氏的模樣,趕緊說道:“別怕,小蟲子,我不會傷害你的。”說罷,就要走上前攙扶他,小蟲子顫抖著說:“你不要過來。”然後站起來就跑,衝出屋子大喊起來,“快來人啊,我媽媽是一頭野豬!”
村民們被驚醒,拿著棍棒衝了過來,圍著梅氏。梅氏笑了笑,說道:“我沒有惡意,你們不要慌,聽我細細地道來。”
早在十多年前,梅氏還是小姑娘的時候,父親捉回一隻小野豬,說是晚上吃烤乳豬。原來,村頭的老獵人獵殺了一頭野豬,這一隻小野豬為了給母親報仇,不斷地攻擊老獵人。
老獵人原本不想捉它,無奈它一直在身後撞擊他,索性就把它捉了回來。梅氏的父親看見了,花了極低的價錢買了回來。
梅氏心善,就抱著小野豬,悄悄地放進了深山裏。父親回來沒有看見小野豬。得知詳情,氣得把她扇了一巴掌。
十幾年後,小野豬已經長成了大野豬。這一天,它忽然看見梅氏從山坡上滾了下來,撞死在石頭上。為了報恩,它把梅氏掩埋了,變成了她的模樣,來撫養小蟲子。
眾人聽完,這才知道野豬報恩來了,確實沒有惡意,於是都散去了。梅氏安撫了小蟲子好久,他才放下戒備之心。
自此後,人們都稱呼梅氏為豬媽媽,對於她的一些怪誕的行為,也就見怪不怪了。等到小蟲子年滿十六歲後,梅氏把他帶到深山裏,確認了梅氏的墳墓後,就回到深山裏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