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甄德性本善,家境富有,他家裏是做綢緞生意的,每天除了讀書,父親甄甲還會經常的帶他去店鋪裏。
因為他不愛讀書,都是父親逼著他讀書,看他不愛讀書,很是無奈,想讓他學習一下生意之道,萬一不能考取功名,就做個生意人。
甄德每次看到那些光滑的絲綢,總是暗暗感歎,蠶的一生,對人的奉獻太大了。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他很喜歡這句話,可惜,自己卻沒有蠶兒的精神,不喜讀書,讓父親很是失望。
有一天,父親帶著他去了很遠的蠶農家裏。
想讓他親眼看一下蠶抽絲剝繭的過程。
父子倆騎馬揚鞭,行走了好幾天,才來發一個村子。
村裏人都是養蠶人,看到他們到來,甚是熱情。
村正讓人把村口一處閑置的房子打掃一番,讓他們住進去。
隔壁就是村裏養蠶最好的柳阿婆家。
甄甲住進去,很是滿意。
不大會,柳阿婆便端了一些吃食過來,歉意的說:“家裏沒有什麼好吃的,隻能招待一些粗茶淡飯了,請慢慢受用!”
言罷,離去了。
甄德看到有雞肉,很是高興,已經餓壞了,狼吞虎咽的吃起來。
第二天早上,父親欲要離開。
對他千叮嚀,萬囑咐的,道:
為父看你讀書不用功,實在擔憂你的前途,家裏雖日子富足,足夠你一輩子什麼都不幹,也衣食不缺,可這些財產,都是我自己起早貪黑的賺來的,其中的艱辛,隻有我自己體會的到。
想當年,我也是個窮人,不愛讀書,後來跟人學做生意,因為才學疏淺,管理不當,屢屢失敗賠本,不僅日子沒過起來,反而還欠了外債,吃了上頓,沒有下頓。
此後,痛定思痛,我開始打柴賺點小錢維持生活,每天都刻苦讀書。可喜可賀的是,幾年後,竟考取秀才,後來因為頻頻落榜,在朋友幫助下,做了個小生意。
沒想到,生意興隆,慢慢的由小生意變成大生意,財源滾滾來,這不僅是朋友讓我學了生意之道,還因為我空餘時間讀書學習生意之道,為父帶你來此體驗生活,就是不想等我死後,你坐吃山空,數個商鋪,卻不知道如何打理,下半生受苦。
你在此住下後,定要好好看看怎麼養蠶,學習一下這些蠶的精神。
言罷,歎息騎馬離去了。
甄德呆呆看著父親的背影,眼睛濕潤了。
此後,每天都去柳阿婆家裏,看她怎麼養蠶。
看著那些白白胖胖的蠶,很是喜歡它們,總是自言自語的。
看到柳伯婆很是辛苦,總是盡量幫助她,幹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看著她那麼大年紀,還這麼辛苦,心裏很不是滋味。
想著父親的話,每天晚上都讀書至深夜。
過了一段日子,有一天晚上,他讀書累了,遂走出屋子,去院子裏散步。
此時,月明如晝,他呆呆看著天上的月亮,很是想家。
過了會,忽然看到院子裏的樹下有個白衣女子,一愣。
至前施禮道:“請問姑娘是哪裏人氏?為何深夜至此?”
那女子徐徐轉過頭來。
甄德目睹,登時驚愕住,隻見此女粉妝玉琢,吹彈得破,美目盼兮,長的極美。
心裏感歎,這世上竟有如此絕色佳人,癡呆呆地看著她。
那女子向他莞爾一笑,更是楚楚動人,道自己名叫蠶兒,家人居多,家中擁擠,心裏苦悶,遂偷著出來透透氣,不知不覺地就來到這裏了。
甄德聽罷,仔細端詳,這才發現,她竟然隻有兩尺多高,看樣子,也就隻有十三四歲的年紀。
不由心裏暗笑,原來是個頑皮的小女子。
忙勸她說:“聽姑娘說,乃是大戶人家,大戶人家的女子皆都大門不出,二門不進,你怎可一意孤行,破了規矩,快回去吧,如若不然,會壞了你的清譽!你家在哪裏?我送你回去吧!”
那女子聽罷,卻頑皮的歪頭看著他說:
“我家離此不遠,就不勞煩公子了,今夜月色這麼美,我要欣賞一番再回去。”
甄德聽罷,隻好任由她去。
兩個人相談甚歡,很是投機。
讓甄德刮目相看的是,這女子竟然不僅能吟詩作賦,還懂得養蠶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