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農業與農民文化 (10)(2 / 3)

大唐在自己最厲害的時候,隨便給夷狄一個宗室女,那夷狄也得把咱當真公主看待。可到了咱式微的時候,咱的皇帝,不但得拿出親生女兒,而且這親生女兒在夷狄那邊好像也不受人待見。晚唐的唐肅宗把女兒寧國公主,下嫁回紇英武威遠毗伽闕可汗。史載當時送親的使者見對方做女婿的有點大模大樣,就鄭重其事地告訴對方:“比中國與夷狄婚,皆宗室子。今寧國乃帝玉女,有德容,萬裏來降。”一句話,原先所謂的公主都是假冒偽劣,我們這次可是真格的。據說那可汗女婿聽了,遂有點慚愧的意思。不管怎麼說,跟當初鬆讚幹布迎接文成的盛況差遠了,更何況,這一點“慚愧”還是咱們唐書的一麵之辭,不知人家回紇是如何記載的。

德宗時,將自己的親生女兒鹹安公主嫁回紇。穆宗時,又把自己的妹妹永安公主許給了回鶻可汗。尚未成行,保義可汗就死了,永安公主留在唐土,出家做了道士。穆宗的另一妹妹太和公主,則於同年嫁給保義可汗的兒子——崇德可汗。

值得一提的是大宋王朝,盡管老打不過遼、夏、金、元,成天“和議”,但絕不提“和親“,所以,宋朝公主沒一個外嫁的。壯哉大宋!

元朝有三位公主嫁給高麗國王,包括世祖忽必烈的一位親生女兒。

最後想說明的是,也並不是做了人家的老丈人,這女婿就不跟咱打仗了,非也。正如民間的婚姻,並不是做了親家,就親得不得了,打架的多呢。還有,曆史上的和親中,也並全是我們漢家做老丈人,我們也有做女婿的時候。明朝,朝鮮經常給咱皇宮裏送美女。清末袁世凱出任朝鮮監國,掌握重兵,平亂禦倭,李熙王朝一次贈給美姬四人,其中一位還是李氏內戚,亦即“宗室出女”。曆史上咱們一而再再而三地幫助朝鮮,明朝抗日援朝,清朝抗日援朝,這裏麵何嚐沒有鬆讚幹布般盡女婿義務的成分呢?

【二】強權幹涉婚

這一類婚姻形式的特點是,婚姻當事人無法決定自己的命運,一切都是外部強力促成,自己無法反抗。當然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促成的聘娶婚,當事人也無權自行改變,但這兩類婚姻形式所遭遇的外力,在程度上是不太一樣的。強權幹涉,是強力、暴力、權力、控製力的合成,而聘娶婚,父母還可能照顧一下子女的意願,而子女至少在口頭上允諾父母:但憑父母作主!

這類婚姻因具體操作的不同,又分作以下幾類:

選婚

所謂的選婚,是古代帝王的婚配形式。為皇上選女人,是謂選婚,始於西漢,東漢時作為製度被確立下來。以後曆代曆朝,都把這一傳統發揚光大,被選女人無權拒絕,就跟那義務征兵似的。

皇上選婚,一般定在八月,因為八月是皇家查戶口,算賦稅的時間,所以捎帶著就把民間美女撥拉到皇宮了,故叫“八月算人”。

《後漢書·後紀》載:“漢法常因八月算人,遣中大夫與掖庭丞及相工,於洛陽鄉中閱視良家童女,年十三以上,二十以下,姿色端麗合法相者,載還後宮,擇視可否,乃用登禦。”唐太宗曾為自己的科舉製而感歎:天下英才盡入我彀中矣!其實,中國皇帝還應為選婚而多一歎:天下美女盡入我宮中矣!

《隋書·煬帝紀》載:隋煬帝“密詔江淮諸郡,閱視民音童女姿質端麗者,每歲貢之。”

《漢書·王莽傳》載:王莽“遣散大夫、謁者各四十五人,分行天下,博采鄉裏所高有淑女者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