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三網合一的困難主要來自行業部門利益的糾葛不清,而就廣電行業內部而言,有線網絡的縱向整合同樣推進緩慢。來自信息產業部的統計顯示,廣電有線網絡有15億用戶,有業內人士認為,一旦廣電建成一張全國性有線電視網,其規模將超過美國Comeast有線電視網絡公司,成為全球最大寬帶巨頭。雖然中國現今規模最大的媒體集團——中國廣播電影電視集團公司在2001年底成立時宣告“當務之急是統一網絡”,中廣影視網絡係統傳輸公司隨後宣告成立。廣電總局的思路是通過經濟、技術、業務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來整合全國網絡,並且製訂出了有線電視網絡整合“時間表”:第一步是中央和省級分別組建網絡公司;第二步是中央和省幹線網整合;第三步是對地市縣的網絡進行整合。但至2003年,整合的第一步已基本實現,但要實現第二步、第三步卻寸步難行。現實情況是,一方麵整來整去沒整出結果,另一方麵,處於整合中的各級網絡公司在不確定的政策前提下很難放開發展業務。這一場整合在沒有業務支撐的情況下,反而演變成廣電係統發展中的“內耗”。在2003年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新春聯誼會上,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副局長張海濤承認過去幾年走了一些彎路:“就整合考慮整合,就整合上下工夫,結果越整越散,越整勁越小”①(請參閱案例1)。
國家有線電視網絡為何難以在短期內實現?其根本原因在於難以兼顧地方利益與整體利益。有線電視的網絡由全國數千個地方性的有線網絡組成,是在當地行政力量推動下,由各地分層自籌資金鋪設的,所有權分屬各地。因為“投資主體多元化”,網絡產權結構複雜、網絡結構混亂、經營模式多樣,每個地方的電視台都有地方利益在其中,打破框框分割難度巨大。而廣電部門從廣電總局到各省廣電廳隻是行業指導機構,這使得中國廣播電影電視集團公司整合全國有線網絡的計劃存在很大困難。同時台網分離也會造成電信和廣電業的新一輪矛盾。因為網絡傳輸集團今後不光傳輸廣播電視節目,還可以進入電信領域參與電信競爭。為此廣電總局於2003年調整了工作的著力點,決定以業務為龍頭、以開辦付費廣播影視業務為突破口,推動有線電視網絡的發展。
上述利益紛爭不僅僅發生在廣播電視領域,類似的利益糾葛在中國的報刊業界也上演得如火如荼。1978年我國隻有186家報紙,但1998年即已飛速上漲到2053家,其中行業報占據了“半壁江山”。從1989年至今,中央幾次大力度治理整頓報刊業,卻收效甚微。198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發文《關於壓縮整頓報刊和出版社的通知》(15號文),要求“大力壓縮”報刊;1992年中宣部、郵電部、新聞出版署聯合發文《關於製止報刊征訂工作中不正之風的通知》,對嚴格執行政策、規範內部報刊發行等作了原則性要求;1996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出了《關於加強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業管理的通知》,要求用三年時間轉化內部報紙,壓縮行業報,對那些質量低、發行量小的報紙堅決實行關、停、並、轉。1997年新聞出版署第117號文《關於報業治理工作的通知》的主旨是“取消內部報紙,壓縮公開報紙”,查處“掛靠”辦報、個人承包辦報,主管主辦單位不履行職責的,堅決停辦;199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再次就報刊整頓聯合發文《關於調整中央國家機關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廳局報刊結構的通知》(30號文),要求廳局報刊精簡、劃轉、合並、撤銷,少數保留的一律自負盈虧。雖然曆經上述多次整頓,報紙總數卻仍基本維持在原有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