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逢母親周年忌日,令人思緒萬千。父親、母親先後平靜地走了,誰也沒有留下任何遺言。也許,你們是想用這樣的方式告訴我們,你們沒有留下任何遺憾。但此刻,我們還記得小時候母親常常教導的幾句話:“誰要糟蹋了五穀,明兒死了吃蛆呢。”“昧良心的事做不得,終究是會遭報應的。”“能吃下多少苦,就能享多少福。”這些在今天看來似乎帶有封建迷信色彩的話語,多麼符合她老人家至善的思想品格呀。在那個“一窮二白”的年代,恰恰是父母親給我上了人生最為重要的一課:在這個世界上,你不吃苦頭、不做出犧牲,是絕對不會有收獲的。你甚至必須百分之百地付出,才能得到百分之三四十的回報。為此,平凡一生,我從不抱怨所得不到的東西,不但不相信天上掉餡餅,而且就連地上能否長出麥子也不盲目樂觀。細細回首走過來的艱難歲月,我還應該鄭重並親切地道一聲:我感恩我的父母。你們的後人一定會牢記囑咐,勤走動,多幫襯,尊老愛幼,儉樸尚道,經營好自己的人生。
十七人在旅途
範學靈生於1962年4月榖旦,中衛縣柔遠公社範廟大隊第二生產隊人。父親範德智,母親劉淑珍。前有哥哥範學文,姐姐範學香、範學蘭,後有弟弟範學成、範學全,妹妹範學萍、範靜文。其中,範學萍於1980年7月夭折,時年11歲,範學蘭於2012年9月去世,享年55歲。
1970年2月至1975年7月,在柔遠公社範廟學校上小學。曆經雍孝忠、範家升兩任校長。
1975年9月至1977年7月,在柔遠公社範廟學校讀初中。陳萬平為校長,嚴國璋為班主任。
1977年8月至1980年7月,在中衛縣柔遠中學讀高中。孟克恭為校長。曆經趙學賢、譚學榮兩任班主任。
1980年9月至1984年7月,在寧夏農學院畜牧專業就讀,本科畢業,取得農學學士學位。儲常林為院長,焦宗輝為係主任。曆經朱玉華、蘇學軾兩任班主任。
1984年7月至1987年11月,在隆德縣科學技術委員會工作,助理畜牧工程師。曆經柳富、苟鴻濟、徐耀武三任主任。主編《隆德科普》期刊。出任隆德縣食用菌協會秘書長。建立科技“三項經費”有償使用機製,食用菌栽培技術在全縣推廣。自修完成中國農業函授大學食品專業全部課程,西北大學函授新聞係畢業。其間,於1986年5月被任命為縣科委副主任。經由柳富做媒,於1985年8月28日與隆德籍朱根榮先生之女朱麗燕(1984年7月固原農校畢業,於隆德縣科學技術委員會供職)結婚。1986年10月31日女兒範敏出生。
1987年11月至1993年5月,在中衛縣地方誌辦公室工作,擔任助理編輯。主任為李榮春。1987年11月26日由常務副縣長周興華、縣政協副主席譚學榮引薦調入原籍,享受行政副科級待遇。1989年8月經李榮春、馮萬和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偕同妻朱麗燕入籍。妻子先後在中衛縣稅務局、中衛市國家稅務局沙坡頭區分局供科員之職,專業技術職務為助理會計師,2009年6月辦理病退離職手續。
1993年5月至1996年11月,在中衛縣地方誌辦公室工作,任副主任、編輯。曆經張發盛、馮萬和兩任主任。擔任副主編、總纂,出版發行《中衛方言誌》《中衛縣誌》等,其中《中衛方言誌》被評為寧夏社會科學著作一等獎,《中衛縣誌》獲得全國地方誌優秀成果一等獎。
1996年11月至1999年8月,在中衛縣地方誌辦公室工作,任主任、黨支部書記,高級副編審,《中衛年鑒》主編。編著出版《中衛文庫大觀》《香山酒文化》《乾隆中衛縣誌校注》等。成功承辦由縣委、政府主持的“再塑文化縣新形象戰略研討會”。被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授予“全區修誌工作先進個人”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