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一個人隻有真正長大了,方能了悟“父愛如山,母愛如天”的妙謫。追憶父親母親的一生,許多細節令人揪心感動。二老一生沒有享過清福,卻吃過很多的苦,受過很多的累。慈母念過幾年書,作為長女很小就操持家務。上世紀50年代,母親嫁到範家,從此與父親一起同甘共苦60年,生養子女8個,白天下地幹活掙工分,晚上做家務照料孩子,經曆艱辛、勞苦、煩惱,不是用言語所能表述得了的。父母為人寬厚,飯不夠吃時,就把自己碗裏的飯分給兒女,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快吃吧,吃飽!”。口糧不濟了,就由父親南下海原興仁一帶用大米換回芋頭、黃米,擺脫饑荒困擾。孩提時,因做錯事情,因調皮搗蛋,因不想上學,有時還因為母親的嚴加管教而心生怨恨,現如今才懂得您曾經的苦口婆心。上小學高年級那會兒,家裏為長兄娶了新嫂子,第三天晚上母親為全家做了一頓肉麵,著實高興的我搶著把飯從夥房往上堂屋端,不料手下打滑,砂鍋落地,香噴噴一鍋麵條撒了一地。此時,母親說了聲“別動彈!”,隻見她用鐵勺子一點一點地刮舀到碗裏。飯重新做了,可這碗殘飯卻自己熱了熱吃了。母親心靈手巧,舉家所穿的衣服、鞋子,全都是她一針一線親手縫製的。無數個夜晚,我從睡夢中醒來,發現疲憊的母親還在燈下趕製衣服;無數個清晨,父親披著衣服燒炕、掖被、生火爐、掃院子。她們啥時候睡下,究竟睡了多久,又是什麼時候起的床,我們從來都不屑一顧,司空見慣。上初中時,我肚子吃不飽,學校組織農業勞動多,有時經母親格外開恩,允許我炒點豆子帶上充饑。一次匆忙了事,便將家裏僅有的一隻正在哺乳的母羊反鎖在了堂屋裏,不料羊吃了缸裏的黃米,中午收工被父母發現並拴在了樹上。下午放學回到家,看見羊渴得要命,便忘了回家路上母親的叮嚀而給飲了水,這般情況,全家人都傻了眼,闖下如此大禍誰不害怕呀,可母親並沒有斥責,隻說道“糟了”,羊肚子脹得像個鼓,雖采取土法撥置了一夜,但還是死了,不幾日小羊羔也夭折了,從此斷送了家裏的羊根。父親是出了名的老好人,怕得罪人,子女遭遇吃虧受氣之事,母親總是擋在前頭。像其他農村孩子一樣,在爹媽為生計而辛勤勞作時,我們卻享受著天真無憂的童年。讀高中的時候,我偶爾還有尿炕的毛病,自己感到非常羞臊,而每臨此境況都是母親遮護,悄悄地洗曬了了事,生怕傷了兒子的自尊心。那時,個人衛生不好,身上老生虱子,母親隔三岔五地責令換下內衣內褲,要麼手逮指掐,要麼用滾開水燙,從不嫌棄,還挺管用的。書讀到大學三年級時,時興戴手表。因農村實行“大包幹製”,我的家景有所好轉,便試著向母親說出了心中的願望,不想她當即與父親商量就給我買。翌日,父親套上騾拉架子車到城裏賣了麥子,一車麥子所得130元,其中花了125元購得一塊海鷗牌手表,父親將所剩5元硬是沒舍得吃頓飯,如數交到了母親手上。從記事起,老家的院子裏多年來一直喂養著一群雞、兩頭豬,換錢貼補日常開銷,吃或煮或炒的雞蛋並不稀罕,有時還會宰隻雞解解饞,這樣的生活鄰裏羨慕。每年家裏隻賣掉一頭生豬,另一頭留待春節宰殺自食,親戚莊鄰也送一點,如此這般光陰全村鮮見。母親擅長生豆芽菜、燜棗糕、包餃子、扯揪麵,做的飯菜有滋有味。母親最拿手的要數烙一拃厚、比鍋蓋還要大的月餅,麵粉摻茴香,表皮描圖案,酥香可口,放置十天半月不壞,每年中秋節我們都能一飽口福。
尊敬的父親母親,你們用無私的愛養育了我們,可我們正要好好地報答時,你們卻已經不在這個世界了。這正是“子欲養而親不待”,讓兒孫們痛心疾首呀。二老雖然生活節儉,但在我們兄妹幾個的教育問題上,卻從來都舍得花錢,她們深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寧可節衣縮食,變賣家當,四處求人,飽受委屈,也要把幾個兒女送進大學。至於為我們籌集學費發了多少愁、白了多少發,又哪能說得清呀。二老善良心細,無論是對待兒子兒媳,還是女兒女婿、孫子孫女,都是講究平等的,都給予了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兒女剛拉扯大又帶大一群孫子孫女。每次我們回到村上的老房子,你們的臉上總是洋溢著孩子般的笑容,一句“回來了”的問候,一碗麵條、一盤熱菜,都讓我們深切感受到濃濃的父母之愛和家的溫暖。每次離家,你們總是戀戀不舍地把我們送到巷口,好像有許多叮囑的話要說,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無論走多遠,隻要回頭一望,總能看到你們隻身村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