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6章 人文聚焦(3)(2 / 3)

近年來,中衛文化市場發展迅速,文化市場的管理顯得越來越重要。對此,範學靈同誌不斷創新文化經營市場管理方法,堅持把抓“繁榮”放在首位,大力發展文體產業,完善稽查體係,並率先在全區建立了農村文體市場兼職稽查員製度,加強規範化監管,使全縣文化體育市場發展到12類18個經營項目,經營者達到582戶,從業人員達4300多人,與前三年相比,總量得以擴張,布局更趨合理,項目種類豐富,規模經營及文體企業劇增,高雅文體娛樂項目占據主導地位,為文化旅遊縣和中等城市建設提供了“文化鑄魂”的支撐,搭建了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平台。

抓文企聯姻,促進精神文明建設上台階。範學靈同誌堅持精神文明社會辦、社會文體作載體的原則,立足文體陣地,超前策劃大型文體活動,主動尋求精神文明創建合作夥伴。幾年來,先後與縣內外30多家企業合作,推出了戲劇藝術、飲食娛樂、企業文化、籃球邀請4個“文體套餐”。他為寧夏華泰鑫集團公司策劃組織的“全縣百龍大賽”,為中衛沙坡頭旅遊公司主辦的“沙坡頭大漠黃河國際旅遊節開幕式”,主筆為香山酒業集團公司編撰出版《香山酒文化》,為昊都酒業集團公司舉辦3屆“秦腔藝術節”等,成為企業精神文明建設的催化劑。這些活動的開展,既為現代企業注入了文化靈魂,有效拓展了精神文明共建時空,又實現了為企業兩個文明建設服務、以企業為載體帶動文體事業發展的“雙贏”目標。

在全縣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範學靈同誌不遺餘力,默默筆耕,先後主筆撰寫、出版發行了《中衛文庫大觀》《當代中衛風範》《香山酒文化》《黃河風韻》等著作,發表學術論文、文藝作品近40篇,著述總量140多萬字,為地方精神文明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

範學靈同誌長期處於精神文明建設前沿,肩負守望精神家園重任,引領地方文明時風。天道酬勤,平凡致工。其主編的《中衛縣誌》被評為全國修誌成果一等獎,專著《乾隆中衛縣誌校注》《中衛文庫大觀》榮獲全區第六屆社科二等獎、吳忠市“五個一工程”獎,他本人也被授予全縣思想宣傳工作先進個人、優秀共產黨員,全市文化工作先進個人,全區修誌工作先進個人、法製宣傳教育先進工作者,全國百家期刊優秀讀刊評刊員等榮譽稱號。

五《中衛文庫大觀》序一

中衛縣古名應理州,明改中衛,為寧夏七大軍衛之一,清廢衛置縣。其地理位置扼要,據沿邊衝要,把河套西大門,鎖鑰旱海,襟帶河山,北背邊牆,南藩平固、關中,稱塞上之要邑;雖地處邊陲,因擅黃河之利,旱澇保收,土地膏腴,稻隴桑田,沃野千裏,又是魚米之鄉;加之水陸交通捷便,境內自古即設榷場開互市,民族貿易繁榮,地方經濟發達,故被譽為塞北小江南並不為過。

中衛南北倚山,黃河中流,山川雄秀,兼有大漠風光,地靈人傑。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民,山水清淑之氣,更是沐浴了一代代人才。全縣城鄉既古風猶存,又新風先開,能人輩出,文著行世,人文蔚為大觀。古者登科名顯比比,近代則成為寧夏教育大縣、文化之鄉,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兩個文明建設一起抓,精神文明建設成果層出不窮,燦若繁星,《中衛文庫大觀》之出版就是證明。

由中衛縣地方誌辦公室主任範學靈編著的《中衛文庫大觀》,全書逾20萬字,凡六編:一曰地方誌鑒賞,二曰地方史薈萃,三曰藝文著作集錦,四曰作者檔案,五曰序跋選輯,六曰誌苑論壇。著述內容廣泛,地方誌、地方史、藝文著作乃至作者評介,無所不包;時間跨度大,上自清乾隆、道光間,下到擱筆當年,凡二百餘年,真可謂一部文化史;所收錄文著的作者,有集體創作和個人撰寫之分,亦有外籍人士和鄉人之別。他們有為官者、執教者、弄文者和從事其他職業者,其中不乏專家名人。所以這部作品內在質量品位是高的,學術價值是多方麵的。我個人認為,至少有以下幾點值得肯定和重視:第一,彙存了地方美文、佳作、名著,傳於後世而不至流失;第二,係統介紹了地方文化成果,為宣傳中衛、對外開放做了一件實事;第三,讚美家鄉,培養後人愛家鄉、愛祖國的精神,激勵他們為建設家鄉而奮鬥;第四,“大觀”又是一部較好的鄉土教材,可以作為本縣精神文明建設和對中小學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補充或輔導教材。因此,無可置疑,《中衛文庫大觀》的正式版發行,其意義是不可低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