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許多人對談判時的讓步心存疑慮:“讓步是一種甘居下風的表現,可能將導致對手步步緊逼;不讓步又可能導致談判的僵局無法化解。”對此,著名談判實戰專家蓋溫·肯尼迪這樣說道:“麵對艱難的對手,較好的辦法是先做出些微小的讓步,以換取對方的善意。”
商務談判時,為了談判的順利進行,談判的一方被迫讓步的情況極為常見,但這種讓步是以不超越底線為原則的。每一次商務談判之前,人們都會為自己設定一個談判底線。在談判過程中,彼此之間都據理力爭,努力想要觸及對方的底線。在一次次的較量中,彼此一次次讓步,一次次接近自己的底線,最後,雙方成達協議。
讓步看似是一種示弱,實則是一種巧妙的鬥智,隻有控製好讓步的幅度,才能攻破對方的心理防線,為己方爭取到最大的利益。
張峰是某家房地產公司的銷售經理,一次,客戶牛總想要購買公司的一套連體別墅。在和牛總的價格談判中,張峰開價980萬,而牛總認為這個價格水分太大,還價800萬,但張峰覺得這個價格太少,希望牛總再加一點。經過幾次談判後,張峰將別墅價格降到950萬,牛總則加價到了850萬,現在雙方差距剩下100萬,可是彼此都表現得十分強勢,不願讓步,談判陷入了僵局。麵對牛總的強勢,張峰心想那就各讓一半好了,於是提議:“談了這麼久,我們也看出牛總買房子的誠意了,為了表示我們的誠意,我們決定再降一點,牛總你再加一點,900萬怎麼樣?”張峰以為牛總會同意這個價格,誰知牛總仍舊堅持850萬的價格,談判再次陷入僵局。
張峰的讓步策略為什麼沒能打動牛總,促使協議的達成呢?原因就在於張峰的這兩次讓步看似符合邏輯,實則亂了讓步的幅度——讓步的幅度越來越大。
張峰的第一次讓步是“去零頭”,由980萬降到950萬,第二次讓步是“差距除以二”,由950萬降至900萬。表麵看來,這兩次讓步沒有什麼問題,可仔細一分析就會發現:張峰的第一次讓步讓了30萬,第二次卻讓了50萬,讓步幅度愈來愈大,充分顯示出張峰急著賣出房子的心誌。談判鐵律是“你急我不急”,所以牛總選擇了原地踏步,等著張峰再主動讓出幾十萬來。如果張峰先讓50萬,再讓30萬,或許就與牛總以900萬的價格達成協議了。
商務談判時,讓一步是為了更近一步,隻有掌握好讓步的技巧,控製好讓步的幅度,你才能在觸及自己的談判底線前,順利和對方達成協議,為自己爭取到最大化的利益。
“談不攏,就走人”,以退為進
商務談判過程大都緊張而激烈,需要談判者耗費大量的精力,談判者因此極易產生壞情緒,使雙方爭執不下,互不相讓,令談判出現僵局。在這種情況下,適時暫停談判,采取“談不攏,就走人”的談判策略,可以使雙方冷靜地考慮自己的處境和形勢。實踐證明,“談不攏,就走人”的談判策略確實能為運用者帶來利益。
一次,某中方企業為引進日本某廠家生產的技術設備,同該廠家在中國的代理商社進行商務談判。
談判前,該日本廠家已經獲得了我方政府部門批準的進口用彙額度,這對我方來說極為不利。談判一開始,日方報價為350萬美元,經我方代表的努力,反複地討價還價,價格降至293萬美元。這個價格基本上符合引進的要求,應該說是可以成交的。我方主談分析了目前的情況,憑借經驗認為價格仍存在進一步降低的可能。於是,我方主談對日方代表說:“貴方在設備的報價上做出了不少努力,我們深表感謝。可是經過我方核算比較,還是覺得有些高,希望貴方進一步考慮,明天上午報一個更優惠的價格。”
第二天上午9時,雙方繼續談判。日本商社的部長發言說:“經過反複核算,價格實在是不能再降了,再降就虧本了。我們總不能做虧本買賣吧?”我方主談聽後鄭重地說:“如果情況確實是這樣,我們的談判隻能到此為止了。不能成交我們很遺憾。不過,貴方為了這個項目曾多次來上海,我們深表感謝。”他一邊說一邊離開座位,我方的其他談判人員也紛紛離開談判室。
在晚上的宴會桌旁,我方主談很隨意地問日本商社的部長:“上午我們離開後,你們對這個項目有什麼新的想法嗎?”這位部長急急地說:“不瞞你說,上午你們一走,我們就進行了緊急商議。廠家表示再降價就虧本了,可不降價你們又不答應,為了促成這筆交易,我們商社願意從傭金中拿出5萬美元,不知貴方能否接受?”我方主談聽後一陣高興,表麵不露聲色地說:“今晚我們好好喝一杯吧!業務上的事嘛,既然貴方願意做出讓步,那就明天再談。”本來商社部長已經買好了回程的機票,為了第二天的談判,決定延期一天返回。結果,在第二天的談判中,日方決定再讓價10萬美元,最後以283萬美元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