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20幾歲,受益無窮的酒桌公關經(3)(2 / 2)

在酒桌上,因為酒精的興奮作用,人們很容易暢所欲言。這種情境下,每個人都有說不完的話題,真的、假的,虛的、實的,心裏的、心外的,該說的、不該說的……弄不好都會毫無防備地倒出來。但正是因為毫無防備,所以有時容易引起他人不必要的誤會,甚至倒戈相向。

所以,無論是宴請他人,還是自己赴宴,探索一下酒桌上說話的“奧妙”都是很有必要的。總體來講,在酒桌上說話時,以下幾點必須注意:

1.說話緊扣宴會主題

一般說來,一場酒宴總有一個中心話題。因此,無論在祝酒還是彼此聊天時都要緊緊圍繞這個話題展開。例如,你參加的是朋友母親的生日晚宴,就要多說祝福長壽的話,若漫無目的地閑聊當下時政、社會問題等,這就顯得很不禮貌,也會破壞主人精心營造的喜慶氛圍。

2.獨樂不如共樂,忌竊竊私語

酒宴一般賓客較多,應盡量多談論一些大部分人都能夠參與的話題。由於個人的興趣愛好、知識麵不同,因此話題不要太偏,避免“唯我獨尊”,忽略了眾人。這種場合切忌與人貼耳私語,否則會讓人產生“就你倆好”的反感心理,影響喝酒的效果。

3.語言詼諧幽默

酒桌交際可以顯示出一個人的才華、學識、修養和風度,有時一句詼諧幽默的話,會給別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使人對你產生好感。但是在一些正式場合還是需要有所顧忌,如 “客人喝酒就得醉,要不主人多慚愧”、“喝酒不喝白,感情上不來”、“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人在江湖走,哪能不喝酒”、“ 寧可胃上爛個洞,不叫感情裂條縫”等話,雖然語言詼諧,或許能起到調節宴會氣氛的作用,但因為格調不高,還是不用為妙,否則隻能讓在座人士對你的印象大打折扣。

4.在交談中對人察言觀色

要想在酒桌上得到大家的讚賞,就必須學會察言觀色。因為與人交際就要了解人心,隻有左右逢源,才能演好酒桌上的角色。

總之,在酒桌上把話說好才能辦成事,不顧後果的胡言亂語隻會壞事。

不想埋單,設計“來電”巧脫身

任何一場飯局吃到最後,都要麵臨一個埋單的問題。如果是自己因某種個人理由宴請他人,如生日、結婚或有求於人等,情況比較簡單,肯定是自己埋單。然而,如果我們是被邀請赴宴,那埋單就要分情況了。

有些應酬邀請,我們與發出邀請者關係不錯,如親朋好友的聚會等。這種情況下,要麼約定AA付賬,要麼和朋友搶著付賬,但無論哪種都應該是自己情願的。

還有些應酬邀請,我們與發出邀請者可能有某種利益的牽涉,如同事之間、客戶之間、上下級之間等。這類應酬,我們往往是被對方軟磨硬泡或生拉硬拽著而不得不去參加。於是,埋單就變成了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為什麼這麼說呢?這其中的道理其實非常簡單,試想,自己根本不願意吃這頓飯,而且出席這種飯局並沒有要實現的切身利益,純粹是礙於關係或顏麵,甚至是出於無奈才去的,為何還要替所有人埋單呢?

於是,這種飯局便引出了人們對“逃單”及“躲單”的需求,催生了一些不可思議的“招數”。

某女士向某市報紙反映,現在網上不少商家推出“代打電話”的服務,打一次3分鍾的電話2~5元不等,稱可以幫助買家擺脫應酬。這位女士還告訴記者,商家自稱隻要購買此項服務,就可以根據買家要求的時間讓電話響起,如果沒有特殊要求,通話時間內讓買家自行表演,以達到輕鬆脫身的目的。後來經記者核實,網上確實有些出售這種服務的商家。

由此看來,在相親、開會、聚會等應酬場合接到來電後開溜的原因未必都是真的。但必要的時候,我們還是可以將其作為“逃單”或“躲單”的一種方式。

不過,有專家表示,這種服務不利於樹立社會誠信,而且買家也要謹防隱私泄露。其實,出於禮節的考慮而不得不去的應酬,的確讓人難以招架,此時突然一個電話響起就有借口先離開,這樣的“代打電話”無可厚非。但與其到網上找服務商家,不如在應酬前跟自己的好朋友打聲招呼,由朋友來打幫你“逃單”或“躲單”的電話,往往更加可靠。需要注意的是,請人打電話要適當運用,尤其不能為了達到某種交易目的或欺騙而請人代打電話。

此外,關於飯局,埋單不僅僅意味著付錢,更重要的,它還是一種人際交往模式,背後隱含著許多人情世故。千萬不能做永遠一毛不拔的人,這樣就很難形成良好的人際交往,也很難融入當今的社交圈子。錢對於我們固然是重要的,但以“金錢”為中心的生活態度隻能為自己提供有限的安全感,在社交生活中往往會得不償失。